|
|
|
青海湟源县小学校长向上海市民拜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7日12:08 新闻晚报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兔尔干村”短短16个字,正成为越来越多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报记者参与支教的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联合利华小学校长张秉珠,昨天给热心的上海市民发来拜年信,信中说:“把爱献给教育,献给下一代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感谢的话儿说不完 临近春节,张秉珠校长给所有曾经帮助过青海孩子们的上海市民写来了一封长信,信中说:“各位爱心捐助者,今天你们奉献爱心的对象,就是未来的先行者……这种爱心捐助行动的意义远不只在物质和金钱的援助上。各位爱心捐助者,各位朋友,感谢的话儿说不完,诚挚的真情道不尽。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关爱孩子,关怀下一代,是你们爱心的具体体现。” 张校长这三个月来一直为青海地区濒临辍学的学生而忙碌,足迹踏遍青海各个区县,收集学生资料,给每个学生拍照,发到每个捐助人的手里。因为只有他家中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所以他每次得从学校赶十几里地回家,回复捐助人的来信,那时,往往已是凌晨三四点…… 爱心市民“为难”记者 今天,是所有人幸福团聚的大年夜,热心读者开始“为难”记者。“我们想在春节之前给濒临辍学的孩子一个好消息,你多提供点学生名单和资料。”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那一张张带着高原红的小脸,成了许多 上海人心里的牵挂,每一批求助学生名单出炉,就有许多读者“争抢”,“我想捐助这个孩子!”“已经有人捐助了。”“那么那个!”“刚刚已经有人来信确定捐助。”本报记者发在网上的青海支教帖子,引来了诸多网友的关注,30多篇记者博客,200多名加入捐助队伍的热心读者、数以千计并还在不断增加的捐助询问留言……这背后的爱心是无法用简单数据来表达的。 晚报记者谢正宜 冯兰蔺报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