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与深圳永远同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9日05:10 深圳商报

  小平,您与深圳永远同行

  ——写在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

  本报编辑部

  

小平与深圳永远同行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日。

  十年前的今天,山河同悲,风云失色,中国人民送走了自己最优秀的儿子;

  十年后的今天,人流如潮,鲜花如海,中国人民纪念着自己最优秀的儿子。

  小平,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矗立在莲花山顶,您的铜塑步履有力,见证着深圳发展的点点滴滴;

  守望在闹市中心,您的画像含笑凝望,记录着深圳前进的分分秒秒。

  深圳的生命由您赋予,深圳的灵魂由你塑造,深圳的方向由您指引。

  小平,您与深圳永远同行。

  (一)

  没有您,就没有深圳的今天。

  怀念小平,深圳有着最质朴最纯真的感情。

  是您缔造了这座城市,是您赋予了深圳的生命。

  似乎是一种巧合,您和深圳总与“春天”有关。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深圳人自己创作的歌曲,形象地再现了我们这座城市生命开始的最初一刻。

  深圳永远不会忘记。28年前的4月,正是在您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决定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杀出一条血路来”,您的嘱托是深圳永远不会忘记的使命。

  深圳永远不会忘记。23年前的那个春天,您第一次踏上特区的热土。当年的深圳,遇到了误解,遇到了非议甚至是责难。在这关键时刻,您来到深圳,郑重写下影响中国历史前进方向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人民最大的鼓励,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高度肯定。

  深圳永远不会忘记。15年前的那个春天,您第二次来到深圳。在事关全局的历史转折点,您结合深圳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离开深圳的一刻,您特意叮嘱:“你们要搞快一点。”您的话语,廓清了思想迷雾,冲破了思想牢笼,让深圳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国际友人赞誉深圳,是挂在共和国胸前的一枚勋章。1200万深圳人民想对您说,这枚勋章就挂在您的胸前。

  没有您就没有深圳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圳人民为您树起了1200万座心碑。

  (二)

  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

  这是深圳的根,这是深圳的魂。

  是您奠定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是您塑造了深圳的灵魂。

  您在1992年视察深圳时的一段谈话,时刻激励着深圳人民:“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深圳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特区还特不特,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历史和现实都已雄辩地证明,建立特区的本意及今后的发展,都是希望特区能够创新,而不是仅仅利用国家的政策。如果说中央给了深圳政策的话,最大的政策就是“特区”这顶“帽子”;如果说深圳有资本的话,最大的资本就是用血汗打造了“特区”这块金字招牌。

  所谓特区,就是特别能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深圳已经提供了许多新鲜经验。但是我们同样看到,深圳眼下面临的改革矛盾更突出,涉及面更宽,敏感性更强,多是别人还没有进行、没有碰到、难以推动或改而未果的领域,进入到了改革的“深水区”、“急湍区”、“汇流区”。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深圳的改革深度、力度、效果要特别出色,要由探索型改革向目标型改革转变,由外推式改革为主向内源型改革为主转变。

  所谓特区,就是特别能创新。深圳最根本的创新,就是要从深圳的实际出发,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我国必须闯出的一条新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开路先锋,需要示范区。

  所谓特区,就是特别能开放。作为开放的先行者,深圳必须承担着为全国与国际惯例接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先行探路的使命。深圳的开放更是发展必须面对的跨越,我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充当技术、知识、管理、对外政策的“窗口”,更要主动全面融入和参与全球竞争,面向国际市场进一步“走出去”、“引进来”。

  改革、创新、开放,这是您给深圳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改革在“深水”中探行,创新在更高端突破,开放在更大范围实施。深圳一直在努力。

  (三)

  一座善于思考的城市,永远不会忽视自己肩负的责任,永远不会停止发展模式的探索。

  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深圳的责任就是要充当排头兵,就是要“走出一条新路”。

  是您确定了我们这座城市的使命,是您指明了深圳的方向。

  去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6周年前夕,美国《时代》周刊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深圳。这份权威杂志直言: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

中国经济也将会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

  是的,过去的26年,深圳从计划经济的壁垒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贡献了令人瞩目的“速度深圳”的发展模式。

  但是仅仅停留于此,那是对深圳的未来不负责,更是对国家的寄托不负责,这样的深圳绝对不是您设想的特区。于是我们勇敢地选择转型,我们攀登的是“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新高峰,我们追求的是成为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深圳追求有效益的速度,更追求有速度的效益。

  与“效益深圳”相对应的是“四个难以为继”。土地、空间有限,

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城市不堪人口重负,环境容量严重透支,这样的制约其实是全国的共性问题。深圳的破题,更能体现特区的标本意义所在。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加快自主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建设“效益深圳”的两大抓手。经济特区就是要在新时期中做先进生产力的示范点、先进生产关系的示范区,而先进生产力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自主创新。

  深圳追求和谐的发展,更追求发展的和谐。

  “争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对于排头兵的角色内涵,深圳去年又注入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建设理念,这已经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去年年末的市委全会,正式推出了“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这正是深圳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抓手。经济特区作为试验田,收获的不应仅是市场经济的突破,同样还包括和谐公平的建立。

  站在新的起点,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就在未来。

  对于小平最好的纪念,就是完成小平的追求。

  小平,您与深圳永远同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9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