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传统春节尽显感恩之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0日22:32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2月20日电(记者 蔡敏 马姝瑞)28岁的武庆侠已经三个春节没回家了。今年她放下了生意,带着孩子,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汽车,提前两个星期从温州赶回安徽老家看望久别的父母。武庆侠说:“在外过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对不住一年到头儿惦记儿女、盼儿女回家的父母。”

  在她59岁的老父亲武林看来,女儿回来才意味着年“圆满”了。全家人在除夕夜围坐在一起,聊聊往年的生活琐事,谈谈来年新的打算,过年时好好叙叙亲情,他和老伴儿就满足了。

  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指出,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年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家文化”。无论在哪里,春节都要赶回家,吃个团圆饭,这才算得上是过年,才算是没有辜负亲恩。

  在民间,对春节文化的回归和传承则开始体现为对“感恩之情”越来越高的呼声。在各大网站,春节与感恩成为网友发表评论的关键词,一些网站还为此辟出专栏。一位网友说,在春节,做儿女的第一要感谢的还是操劳了一辈子已花白头发的父母亲。除了这种养育之恩,还有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爱人的照顾之恩,同事的协助之恩,朋友的关爱之恩……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有了这些“恩人”,我们的工作、生活才变得更顺利,更充实,也更快乐。

  在武汉,一些高校甚至开始给学生布置“寒假亲情作业”,引导孩子们为父母亲人做一些平时很难做到的事,比如用一整天时间陪父母聊天,或是体验父母的工作,甚至有学校期望学生能“当3天家长”,即连续3天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换位体验父母一年来为照顾自己的辛勤付出。

  布置这些作业的老师们认为,很多大学生对父母即使有回报观念,也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双方的忙碌而疲于回报、疏于回报。而春节假期的机会正好让学生们过一过“感恩年”。

  在陕西民间,许多人恢复了春节期间给祖先上香、“烧纸钱”的习俗,一些人还会将已故亲人的遗像在过节期间端正地摆在正厅中。这些古老的祭祖方式意在表示对先人的崇敬和追思,提示年轻一代感激先辈的恩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2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