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的春节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3日15:16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2月23日电(李松)新年里吃汤圆是重庆人的传统习俗,但就是吃汤圆这一件小事,对于62岁的三峡移民叶敏新来说却大有不同。

  “在库区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井水,煮出来的汤圆都是黄的,现在我们用上自来水了,你看这汤圆多白。”叶婆婆对移民前后生活的变化感受特别深刻。但是变的并不仅仅是这些,春节也成为了反映三峡移民生活变化的一面镜子。

  2003年,叶敏新一家7口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的新家里度过了搬迁后的第一个春节。这年春节家庭环境发生的变化让一家人印象深刻。在库区老家,叶敏新一家只有4亩坡耕地,4头猪和3间脱了墙皮的土屋,就是一家人的全部财产。搬到江津的第一天,叶婆婆一家分到了一栋120平方米的二层小砖楼,“做饭用的是煤气,喝的是自来水。”

  这年春节,叶婆婆的儿子曾秋特地在新家大门口挂上了红灯笼,贴上春联,他现在还记得春联上写的内容,“‘燕舞春风花织锦,人歌盛世喜迎天’,是周围的邻居专门送上门的,那年我们刚搬过来,周围的人都不熟悉,没想到人家春节的时候还想着咱,所以觉得特别感动。”其实每逢春节送春联给新来的三峡移民都是当地百姓一项自发的行动。

  从2001年起,重庆江津区慈云镇一共安置了来自三峡库区云阳县的316户、1147位移民,很多移民都获得了像叶敏新一样的新房。

  今年是叶敏新的侄儿叶健回到“新家乡”慈云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三,叶健提着年货给姑妈拜年来了。一进门,叶健就催着堂弟曾秋不要种庄稼了,要他去自己开的火锅店打工。

  2006年对住在江津区仁沱镇的三峡移民张毕铭来说是不平坦的一年,去年7月,51岁的老张在去广东打工途中遭遇了

车祸,身受重伤,非但钱没有挣到,家里反倒欠了1万多块钱的债。今年大年初四,正好是老张的小孙女张沁沁满月的日子,小沁沁是张家从三峡搬迁出来后诞生的第一个小生命。

  借着小孙女满月的机会,并不富裕的老张在家里摆了五桌酒请周围的乡亲。老张仍然记得去年夏天重庆遇到的特大干旱,“那时候我们家的水田都干完了,但乡亲们硬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从2公里外的水塘开渠,帮我们家保住了秧子。”老张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2003年从库区迁出来之后,老张说他经历了很多,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家现在还比较穷,经历过这么多事,人的心态也有了变化,看到这么多好人都在帮忙,我的信心就有了,我要感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