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春节特别节目感染中国的文化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12:01 央视《今日关注》

  央视《今日关注》2007年2月23日播出“草根+精英:全民文化在行动”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观众朋友过年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春节特别节目——感染中国的文化事件。

  2006年,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上演着一系列神话般的故事,在相声界“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迅速出名了,主动和学院派拉开距离的易中天,名气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而在电影界,草根电影深受观众的好评,但是大制作的电影却惹来了一片争议。

  在2006年,“草根”一词可以说是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了,那么面对草根文化,这样一股强大的新力量,欣赏的人说不错,你看这些文化是来自于群众、贴近群众,但对于不欣赏它的人来说是一句评语叫低俗、哗众取宠,那么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真的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所以我们今天的话题就围绕着2006中国文化现象的一些热点展开。

  演播室请到了四位嘉宾来参与我们热烈的讨论。我来介绍一下四位嘉宾一位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还有一位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马东,还有一位是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先生,还有一位是《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彭伟祥先生,欢迎四位今天到演播室参与我们的节目。

  说到2006年的文化圈可以说是一个草根大行其道的年份,“草根”是近年的一个热门词汇,它是从英文直译过来的,英文叫“grass roots”,它的意思就是相对于主流文化和精英阶层的一种弱势文化或者是阶层,它有一种比较平民的或者是底层的意思。所以今天在我们讨论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草根文化在2006年是如何火爆起来的?

  解说:

  关键词之一:德云社

  提到2006年,不能不说到的人物之一就是郭德纲。从小剧场的黄牛盈门,到大舞台的一票难求,官司、拜师、电影、电视剧、主持……一句话,能出名的方式郭德纲一个人全都占齐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十年德云社,终于成就了‘郭德纲元年’。”

  关键词之二:“电视偶像选举”

  “海选!”“分赛区决选!”“全国总决选!”2006年,无论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击互联网,“选”这个字眼多次冲击着你的眼球。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选秀活动,以史前没有过的规模和声势,吸引了众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参与其中。2006年,整个社会几乎都成了一个大秀场。

  关键词之三:草根电影年

  “我顶你个肺”,这句话随着电影《疯狂的石头》的上映迅速地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从电视到电台,从网络乃至到手机彩铃,到处都有了《疯狂的石头》的痕迹。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一块“石头”的力量太巨大,连齐达内也在世界上上演了一出“我顶你个肺”。

  关键词之四:“网络视频反讽”

  2006年,网络反讽的潮水汹涌而至。大片、名人、经典、商业、文学……所到之处,无不披靡。作为2006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网络反讽”,这种以颠覆的、滑稽的表达方式完全解构了所谓的“正常”,却受到超乎寻常的追捧和关注。

  主持人:

  好,四位嘉宾,刚才通过我们这个背景短片,大家也都了解到2006年草根文化火爆的情况。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下,对于去年的文化现象,尤其是草根文化这一块,你们有注意到了一些什么样的现象,哪些东西给你们留下一些记忆?尹教授您先说。

  尹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最多的可能我们想的老百姓在媒介上出现的频率增加了,不管是电影、电视,在各种媒体上,包括在我们的网络上,我们老百姓说话的空间、时间、范围、规模肯定是扩大了,或者我们老百姓,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手机去投票,可以在网络上用博客表达自己,这种情况,可能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主持人:

  马东,你经常做《文化访谈录》,对这个现象,你肯定有自己的看法。

  马东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是。我也做过这个话题专门的讨论,但是说实话,这个话题越讨论越糊涂,讨论的结果是我首先置疑草根的来源,如果说草根,他起于草根,这样的人是草根的话,当他能够被媒体,或者能够被我们今天拿到这个桌子上讨论的时候,他显然就已经不是草根了,草根是发不出声音的那些人。可能是因为“精英”这个词被大家这两年给玩烦了,然后觉得精英做的这点事又不够精英,不够漂亮,在这种时候,大家都愿意给自己一个草根身份,但其实没有人真正愿意承认自己停留在草根水平上。

  朱大可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其实草根文化的兴起是从2005年开始的,我称之为娱乐元年,这一年出现了两个重大事件,一个就是超女,一个就是芙蓉姐姐,这是一个重大的标记。2006年是娱乐二年,今年开始娱乐三年。所以娱乐二年相比娱乐元年更推进了,它的面更加普遍。

  彭传祥:

  我觉得如果说是草根文化的繁荣,不如说是世俗文化的繁荣。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我们所谓讲世俗文化大行其道,应该是不要忽视市场的作用,所谓精英的东西,刚才马东讲了可能被人家玩烂了,被市场排斥了,反而那些世俗的东西,更加贴近市场,所以说可能很多是,我们说是伪精英,伪草根出来树一竿大旗,他更多看的是市场的效应。

  马东:

  刚才朱老师说娱乐元年,娱乐二年,娱乐年,挺逗的。这跟世俗文化的兴起是有关系的,因为今天这个讨论,我们就必然的要涉及到回避不开一些人,比如说郭德纲也好,还是刚才您讲到的芙蓉姐姐也好,或者超女也好,或者易中天也好,郭德纲含辛茹苦十年,在小剧场里面20块钱一张票,多惨的时候都有,他坚持下来了。但是其实在那之前他写电视剧,他主持节目,他并不是真正的默默无闻,只是在去年一年,他通过北京一个电台的一个曲艺节目被一下放大,然后被大家关注到了。如果你不给他一个所谓草根,带引号的草根颜色的话,其实这样的人每年都出现,江山代有,年年都有这样的人。你比如说前几年的刀郎,刀郎也就是那么一股劲然后过去了,因为他后面再没有新歌出来,郭德纲会不会这样,我们不希望是这样,我自己觉得郭德纲是一个特别难得的人。

  主持人:

  马东说到了郭德纲,接下来我们就来选几段郭德纲的一些经典相声,来听一下。

  画面提示:

  第一段:

  郭德纲:

  四大名著。

  于谦:

  底气足了。

  郭德纲:

  西游记。

  于谦:

  对。

  郭德纲:

  红楼梦。

  于谦:

  对。

  郭德纲:

  话说北京。

  于谦:

  啊?

  郭德纲:

  郭德纲相声选。

  于谦:

  没有,没有。

  郭德纲:

  尤其后面这个。

  第二段:

  郭德纲:

  我一走到燕莎门口我就掉眼泪。

  相声演员:

  那怎么的?

  郭德纲:

  这么大买卖什么时候是我的!

  相声演员:

  这辈子您都甭想了。

  郭德纲:

  存钱,存钱把它买回来。

  相声演员:

  收购。

  郭德纲:

  存了三月一扫听。

  相声演员:

  您收购了?

  郭德纲:

  连门都买不回来。

  第三段:

  郭德纲:

  今天我要练一个夜战八方藏刀式。

  于谦:

  不好,您这什么架式。

  郭德纲:

  夜战八方。

  于谦:

  怎么老跟脖子这转悠。

  主持人:

  在2006年小成本电影的制作也是非常的火爆,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像《疯狂的石头》,还有《鸡犬不宁》等等。那么这些小成本电影的制作,他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普通的老百姓,电影中反映的也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我们再来看一下。

  画面提示:《疯狂的石头》片断

  主持人:

  郭德纲的相声火了,然后小成本电影也挺火了,不管你看的是DVD、是碟还是到电影院去看,反正作品是欣赏到了。所以接下来大家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2006年,这些我们给它叫带引号的草根文化它会火爆起来。刚才朱老师讲到了娱乐元年、二年、三年,您觉得它到火爆的时候了?是水到渠成了?这个感觉是吗?

  朱大可:

  是,因为互联网是一个起着关键的作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原来我们讲。

  主持人:

  郭德纲的相声最开始在网上也是挺火的,对吧。

  朱大可:

  对,他的相声在网上火,芙蓉姐姐也是这样利用网络火,然后媒体去跟进,原来媒体对互联网是不屑一顾的。而从2005年开始突然间,有一个媒体一天时间用八个版炒作芙蓉姐姐,就是破中国传媒史的一个天荒,过去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尹鸿:

  其实严格说来,网络上所谓的草根跟中国社会真正的草根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网络草根严格从社会阶层来讲是精英。

  彭伟祥:

  真正的草根是上不了网的。

  尹鸿:

  对。网络上的网民本身并不是真正的草根,实际上我们讲有两层,一层是城市里面的所谓的草根。

  主持人:

  带引号的草根。

  尹鸿:

  对。其实还有很大一批草根利用的是利用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我认为电视在推动这个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确实在2006年,各种评选活动很多,从《青春美少女》的评选和《花样好男儿》,连深山古刹的少林寺都有一个叫《少林武功之星》的评选,还有《红楼梦中人》的大型评选活动,与此同时随着这些评选活动被媒体报道,很多炒作的成分也出来比如说像选手怀孕、评委索贿还有短信欺诈,甚至还有的人为了选手晋级抄起大刀来威胁评委。那么对于这些现象,普通的百姓和观众他们到底是怎么看的呢?

  民众:

  不应该太滥了,太多了,选这秀,选那秀。

  民众:

  我赞成选秀这种方式。

  记者:

  您觉得它好在哪儿呢?

  民众:

  最起码它有透明度。

  民众:

  现在的红楼选秀适合现代人的浮躁心理,(看完后)当时是笑,但是笑完了以后的感觉是很凄凉的。

  民众:

  不是很好,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走捷径,可能他们都会放弃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民众:

  我不喜欢看,选秀选秀,做秀的太多。

  主持人:

  那么看了刚才这个背景短片,我们知道了,对于这些评选活动,原来老百姓是非常喜欢的,但是现在你看他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觉得评选活动好象已经走了味,朱教授怎么看这种现象?

  朱大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走到反面,走过头了。草根文化本身它有它的缺陷,它一方面很鲜活,很生猛,但同时又非常糙,非常俗的这一方面,而这一面被媒体放大。所以这些元素时间长,就会被受到负面的效应就出来了,就会受到人们的记忆。

  彭传祥:

  不仅是文化,我们有一些包括西方在认为比较高雅的东西,比如保龄球、台球,现在很多弄到变了味了,台球已经是很高雅的活动,已经到台球厅,很绅士的,现在满街都看得到,保龄球也是这样,所谓物极必反,做事情做到穷尽的时候就会产生这个现象,大家这种厌倦这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

  马东,去年你们刚刚完了一个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大赛。

  马东:

  所以我说这个话题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我自己刚做完一个大赛。

  主持人:

  有争议吗?

  马东:

  因为我们是给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选主持人,凡事都是这样,关键不在于形式是什么,关键是目的是什么。我们也知道,去年以来选秀风潮,尹老师是最清楚的,它是来自国外的一种节目形式,只不过是电视工作者的一种创意,然后因为你们在过去国外成功,所以拿到我们这儿来复制。刚才说厌倦也好,或者前面两位老师说厌倦也好,或者那阵潮流过去也好,其实我更愿意用一个词可能不恰当,叫做免疫,可能更不恰当的比喻叫做它像新的病毒。它进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新鲜,一窝蜂的进去,经过了一轮免疫之后,我们产生了抗体出来以后,我们逐渐的会清醒,发现这种行为中间一些失当的东西。刚才你们短片里面也采访了,随即采访了那么多人,大家都会直觉的认识到这可能是和我们浮躁的社会的一种浮躁的行为方式。其实大家能有这个共识,就说明已经具备了抗体,已经免疫了。

  尹鸿:

  文化就像食品一样,天天吃一样的东西,天天给老百姓一样的东西吃,那是不健康的,要多元,我们要保护这个社会文化结构的那种多元性。我们做节目、做舆论,目的就是要保护和推动这个多元性,不要大家只有一种东西可以吃。

  主持人:

  好,那么在刚才我们是聊了热点中的第一部分,是关于草根文化。实际上在2006年,国产大片也同样是非常引人关注的,但是随着国产大片的公映以后,总是惹来一片争议之声,甚至在网络上还出现了讽刺的视频等等。

  朱大可:

  这些年来,中国的精英文化在退化,主要是因为精英本身在退化,比如陈凯歌,他原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导演,我记得他原来拍《黄土地》、《霸王别姬》之前拍《孩子王》,我都认为是非常好的片子,今天拍一个《无极》如此无聊的片子,这个差别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主持人:

  您觉得是片子本身的问题,是精英文化的问题。

  马东:

  谈精英文化的时候,好像觉得精英是一类人,但恰恰你是不是精英,是由你的作品决定的,可能你过去是一个精英,你拍《霸王别姬》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能够在今天,在视频手段这么丰富的时候,去把《霸王别姬》解构了呢?没有,就是因为大家在尊重这个影片,你今天拍出来的东西不被大家尊重的时候,我倒觉得解构是你提供给大家的另外一种贡献。

  彭传祥:

  我们这几年精英文化确实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普通的老百姓对我们的精英有一种比较高的期待,而我们的精英这几年确实有脱离世俗生活的这一面。刚才我们提到这几个大片,为什么大家好像一片斥责之声,是因为缺乏很必要的生活上的基础,一个人像放风筝一样牵着满天飞,无论如何大家觉得是不可接受的。实际上包括剧本的匮乏,很多剧作家,叙事能力退化,包括文章的结构都有问题,实际上整体精英结构当中出了问题了,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

  尹鸿:

  因为我们现在说的精英,有一类是文化精英,比如说当年的陈凯歌,拍《黄土地》的时候的陈凯歌,他是文化精英。

  主持人:

  人是文化精英。

  尹鸿:

  作品也是一个以少数人接受的一个艺术精品,但是到了现在他们从一个文化精英,变成了一个社会的商业精英,这是最主要的,我认为首先是身份发生了变化,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文化精英了。

  主持人:

  这是我们谈的电影界,实际上在演艺界之外,在文学界,去年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事件,我们再来看一下。

  解说:

  一句“‘80后’的写作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关系,从整体上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文学评论家白烨就惹来了一场网络口水帐。24岁的韩寒迅速在其博客上作出回应,肆无忌惮地把大量嘲骂频频倾泻到这位年近六旬的名家身上,随后大批青少年读者群起谩骂围攻,白烨及其维护者——也是韩寒们的前辈名家——白烨仓促应战,勉强接了几招便挂出白旗,说了句“韩寒同学文风泼辣尖刻,本人实在拉不下这老脸与之对骂,”随后关闭了博客。

  主持人:

  刚才我们看这个事件,当时一出来以后,有人说又来一个“馒头”,所以现在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大家思考,为什么这个精英文化会成为大家抨击的对象?

  彭传祥:

  精英文化之所以成为大家抨击的对象,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社会有一种浮躁之气,但是精英本身有问题,刚才讲了从电影、编剧、导演各方面有问题,但是社会在转型期确实有一些暴戾之气,技术的发展使得老百姓有这么一种冲动,这也是好像给我们的感觉,他有一些被放大了。

  尹鸿:

  补充一句,骂精英本来就是草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古到今都是。

  主持人:

  我骂你就出名了。

  尹鸿:

  不是为了出名,它是一种宣泄,是社会底层的人需要有一个喷发口,喷发口最好的办法就是骂精英,骂高层人士,所以所有的玩笑开得最多的就是社会有地位的人,所以我觉得这完全不奇怪。

  马东:

  韩白之争,白烨老师我不是特别理解,我觉得韩寒绝对算是精英,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他分析问题,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以年纪去论一个人内心素质的时候。真正我们所说起哄的那些人,也就是在网上韩寒的粉丝是一群挺招人烦的人,他们不见得真的读懂了韩寒所要说的东西,而只是一味的在维护韩寒,好像80前和80后一定是怎么样,一道鸿沟,壁垒分明,这恰恰是不清醒和不理智的,这倒是我们应该警惕的东西。

  朱大可:

  韩白之争折射了很多东西,它既是一个代际的冲突,两代精英之间的冲突,而不是一个草根和精英之间的冲突。

  主持人:

  像马东说的,关键是跟着韩寒一起起哄的,哄客。

  朱大可:

  我专门有一个名词描述他们,就是哄客。但是同时也是一个精英的颠覆的力量和主流的保守的文学价值判断之间的那种冲突。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纠缠在一起,又加上了那些起哄的看热闹的人在那里推波助澜,就把这个事件完全放大了。实际上最终我们看到这个事情实际上它没有一个结局,它实际上是走偏的。

  主持人:

  很热闹,所以很多人最后就是看热闹了。

  上面梳理了2006年中国文化现象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说在2006年,草根文化是绝对的热点,那么精英文化反倒成靶子了,那么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马上进入我们的争论点。

  那么草根和精英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我们来听一听郭德纲和易中天对于他们一些说法的评论。

  易中天 厦门大学教授:

  王志纲说动物有三种,圈养动物、放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你刚才说我是由圈养动物到放养动物,不准确,我自己的定位是偶尔出去打一下野食的圈养动物。

  当时《百家讲坛》邀请我的时候,我的想法非常简单,是头脑简单,不就是换个地方上课吗?平时我在学校就这么上课的。

  郭德纲:

  相声我是专业,其它的包括主持、包括演戏好多都得朋友旁边,另外影视也好、主持也好,这么多年也利力于这个行业,当初剧场不卖票、不挣钱,四个人连电钱都不够,得想法吃饭,后台还有这么些人呢,上有老下游小的,得活着啊,咱们得说点实际的话,咱们就想办法,离得最近的呢就是影视之类的(行业),所以我和于谦老师都有自己的影视公司,拍戏,卖片子,做后期,做综艺节目,我们也做编导,我写戏,于谦也做导演,这么多年靠着这个把相声养起来的,所以有人说你看他现在说相声红了,他也去演戏了,他如何如何,他浮躁了,这人都没良心。

  主持人:

  好,几位嘉宾,咱们前面非常透的聊了一下草根文化还有精英文化怎么样成为靶子的。实际上在整个聊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有一个命题在里面,就是说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他们到底是不是一对矛盾,你们觉得这个矛盾成不成立?

  朱大可:

  这个矛盾,我觉得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其实中国古代社会可能精英跟草根很清晰,它是以认字和不认字作为一个尺度,如果认字了,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然后有可能做官,至少也是一个村里的秀才,可是不认字永远就是一个草根,这个很清晰。但是在中国今天这个现代社会,这个身份之间的那种清晰已经模糊掉了。

  主持人:

  对。包括像郭德纲和易中天他俩身份的转变也是不太清晰,他俩自己也说,比如说郭德纲以前做过编导,还主持过节目等等,现在出了名以后,他们说他怎么干那个,好像对他们的要求比较高了,但是他们自己觉得还是那样的人。我可能不是从草根变为了精英,这两者之间也不是矛盾,这两者之间在我身上都能体现出来。

  彭传祥:

  实际上说草根和精英,不如说是世俗和所谓的高雅文化之间的争议多一些。因为从人来讲,不管是郭德纲也好,还是陈凯歌也好,你能说陈凯歌就是精英吗?郭德纲就是精英吗?刚才按朱老师的讲法,大家都是名人,能够被电视追捧的,能够被很多老百姓所知道,那一定是精英人物,只不过他在作品,或者他们的处世为人上面,价值取向方面。

  朱大可:

  有的趣味更接近一些精英,更纯粹的精英,有的趣味更接近于民间的,草根的,只能说趣味上的。

  彭传祥:

  但是这种对立在去年还是有所表现的,就是说大家对一些,刚才我们谈到尹老师谈到吃饭似的,老是给大鱼大肉,他可能想吃窝头、

咸菜,但是如果你要年年给他吃窝头咸菜可能要想大鱼大肉,这种调和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角色的互换还是会存在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但是这种冲突在相当一段时间还是会存在下去的。

  朱大可:

  我觉得学术互换可能有两种情况,有可能过去是草根现在变成精英了,或者过去是精英,现在论为草根了,这是时间上的变化,还有可能同时有几种身份,比如说上电视台说话坐在这里就是一个精英,可是下了电视台,他打

出租车,上一个小馆子,喝点小酒,来碗豆浆,他就是一个草根吗?他的生活完全融入了市民的生活潮流里面,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人是多重性。

  尹鸿:

  其实这两种文化,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对立性。我认为今天讨论的草根文化都是被两个东西盖掉的,一个是被媒介技术,第二个是被市场。这两个东西已经把精英和草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是通过媒介技术把它改造在一起,我们大家来赚取利益。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播原生唱法的民间音乐,你说原生态唱法通过媒介、市场这样一个途径,肯定对它原来的草根有了非常根本上的改变,所以是媒介和市场改变了这两者之间的对立性,我认为实际上它的对立是肯定存在的。

  主持人:

  实际上媒介或者说市场也好,它反倒是起到了调和的作用,把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像刚才尹教授讲的,它们原来真的是对立的,但是经过它们调和以后,慢慢再融合了。

  尹鸿:

  对。

  马东:

  其实在两者原来所处的地方,自然会产生新的东西去取代原来的位置。比如说今天讲原生态的东西,你一旦放到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或者一旦有经纪人找他,我能不能代替你们哥仨儿,你们别养牛了,跟我一块出去走穴,咱们能挣多少多少钱的时候,他就不是原生态了,肯定对他有一定的破坏,但是这两者之间,一个和谐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各安其位的社会,精英自有精英的渠道、精英的圈子,然后草根有草根的圈子、草根的生活方式,中间被各种社会力量所融合的东西也在逐渐的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

  主持人:

  但是有媒体存在,有市场存在,他们两者有和谐的可能性,很和谐的存在下去。

  好了,刚才刚才讨论了一下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对立的问题,实际上在这种文化发展当中还有一些不应该被大家忽略的问题,马上进入我们的冷点。

  按照朱教授的观点,娱乐元年、二年、三年已经到来了,现在出现一个问题,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比如说大家都在议论它到底怎么样互相和谐生活下去的问题,但是在议论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草根文化有迷失的可能性,因为人们注意到了说易中天现在说话谨慎了,现在郭德纲在天桥很难得一见了,所以有人就说成了名人,他们都变了。所以说草根文化可能迷失了,精英文化可能要被边缘化了等等。你们觉得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

  彭传祥:

  这个东西我倒觉得不必要过多的担心,就像挤公共汽车一样。

  主持人:

  您觉得很正常。

  彭传祥:

  都很正常。挤公共汽车的时候,永远是在下面的人像挤上去,但是我上去以后马上希望门关上,这是人很正常的心态。如果说到了一定的层面的时候,人往高处走,更多的追求,但是迷失有没有这种可能,有迷失,他迷失不要紧,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个空缺总会去有人补。

  朱大可:

  而且易中天后面还有王中天、李中天。

  彭传祥:

  大可不必担心。

  主持人:

  您预测易中天有几年?

  朱大可:

  易中天,如日中天,没错,媒体都喜欢用这个词,可是要想他这个姓,易,就是变动,他必然要变动。

  马东:

  其实我们更愿意看到易老师演讲的东西,他的学识在别的方面,他的方式,有更多新鲜的东西。

  彭传祥:

  十年磨一剑,一剑用三年。

  主持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

  朱大可:

  其实说书人应该要大量的出现,而不仅仅是易中天和于丹两个人。

  主持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尹鸿:

  实际上消磨的最快的,就是融合到一起的这些东西,它一定是主流的,主流的东西就一定是大江大河哗哗在流,留不住,不像小沟小壑,一潭水流在那儿就留住了,这个不行,这是大江河,稀里哗啦汹涌而去,所以它一定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主持人:

  有些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

  尹鸿:

  对。

  朱大可:

  实际上在今天这个时代,我喜欢用时间和空间这两种模式来表述,就是文化它要么就是在有时间的模式,可以非常孤寂,没有什么空间,非常形单影只的走在一条独行道上,独木桥上,可以慢慢走,它就可以走得很久。但是也可以选择一个空间的模式,可以在一个广大的非常大的市场。人变得非常有名,可以你很容易速朽。你要成为永恒就要自甘寂寞,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一种,当然时代也在选择你。

  尹鸿:

  相信所有从草根变成名人的人,其实都会面临过去从来没有面临过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会冲击他过去许多年坚持的一些规则,一些底限,一些价值。人要抵抗住这个巨大的压力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

  一旦判断失误。

  朱大可:

  可以有定力。有的人开博客就开得很好,我有一个朋友说开到一百万就关,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他就果断关掉了。

  主持人:

  但是这样的人还是不多。

  朱大可: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经受到潮流的冲击。(记者 全晓通 刘宏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