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风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07:12 重庆商报

  渝中区环卫三所所长杨朝虹

  化粪为水的洗厕工

  

2006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风采

  “上水一船菜,下水一船粪”,这是千百年重庆城水码头的一种真实写照。26年来,他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向政府提出了上百件有关市政环卫工作的议案,参与论证、设计和建设了全国首个粪便无害化示范处理场。他就是有“化粪大王”之称的,渝中区环卫三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杨朝虹。

  “每天要清洗8座公厕。活做完了,我就到人民公园或区图书馆去看书。”杨朝虹告诉记者,33年前,作为返城知青的他被安排到肥料公司做了一名清洁工。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到解放东路太平门的一个工作间取出胶皮水管,拿上大扫帚,然后开始一间一间的冲洗8座辖区内的公厕。尽管工作繁重,他依然坚持到人民公园或区图书馆看书。渐渐地,他对机械设计和制造产生了兴趣,学到了一些机械加工的技术。1984年肥料公司撤并,而立之年的杨朝虹凭着他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的精神,被职工推举为环卫三所所长,主管城市粪便处理。

  “你们的粪便处理设施太好了,甚至超过了法国的一些城市。我没有见到一只苍蝇和昆虫,空气里没有一点臭味。江边的风景很美,这里就像一个情人约会的露天咖啡馆。”当法语翻译转述出法国青年社会工作者代表团团长雅克·莫罗先生这句话时,所有人都开心地笑了。“外国人点名要看我们的城市粪便处理设施,开始我还紧张。但又一想,我和城市粪便打了30多年交道,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嘛。”杨朝虹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亲自带领环卫工人移土栽树种花,自己做园林设计,使这个全国首个粪便无害化处理场,运行两年后变成了一个滨江公园。

  1989年重庆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政府加大对环卫硬件设施的投资。当年,粪桶、板车等原始简陋的收粪工具彻底退出主城区,取而代之的是吸粪储运车、多功能疏浚车等。而此时杨朝虹已经超前想到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

  “由于是全国第一个粪便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作为始作俑者,我压力很大。外界有人担心成为面子工程,成为一个无用的摆设。”杨朝虹说,从1996年立项到2004年6月建成运行,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直到工程最后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废水排放标准。

  “工程的核心技术是利用生物活性菌来降解粪便中的有机物,从而化粪为水。”杨朝虹说,这是任何污水处理厂都做不到的,是我国自有知识产权。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1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