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大广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07:59 南海网-海南日报

  甘远志与大广坝有着一份不解的情缘。

  初为本报记者的他,第一篇有分量的稿件,写的就是大广坝;2004年9月4日,他走的时候,最后一篇新闻作品关注的还是大广坝,《尽快启动大广坝二期工程》,是他作为一个记者留给海南的最后一个深情呼唤。

  时任东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符巍回忆说:“2001年,甘远志刚到海南日报东方记者站时,记者站已近瘫痪,狭小的房间,简陋的书桌,满屋的灰尘,没有电脑,没有交通工具,老式空调嗡嗡作响。”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甘远志甫一安顿好,就立即请符巍找来东方市有关资料了解情况,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大广坝。然后,甘远志就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雨,乘摩托车一趟又一趟往大广坝跑。“他去了多少趟大广坝太多,我都记不清楚了。”

  “那时候,八所往大广坝去的路很是崎岖,颠簸不平的路要走上将近两个小时,一路尘土飞扬。”本报特约记者卞王玉珏仍然记得,甘远志从大广坝采访回来,头发被尘土染黄了,一抠鼻孔都是灰泥,从嘴里吐出来的口水也是黄的。这一趟趟跑下来,甘远志和大广坝跑出了感情。大广坝遭遇大洪水的时候,甘远志身披雨衣,脚穿拖鞋,怀抱笔记本,不顾大家的劝阻,执意到抗洪第一线采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新闻篇章;大广坝发电公司债转股成功后,甘远志敏感地觉察到了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后的新气象,第一个发出了大广坝首次大幅盈利的报道;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大广坝二期迟迟未能动工,甘远志用他的绝笔之作,呼吁尽快启动这一利岛利民的后续项目。

  就这样,甘远志和大广坝人跑出了感情。现任国电大广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大兵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方面的利益,而作为负责经济报道的记者写作时很难平衡各方面利益。但是甘远志却做到了,他的报道让各方面都能够接受。”

  最让卞王玉珏难以忘怀的,是甘远志的最后一次采访,目的地仍然是大广坝。

  2004年9月最初的三天里,甘远志一如既往地非常忙,辗转于洋浦、东方、海口几个地方采访。3日下午,他又随省领导到东方市调研。他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从海口到东方市,然后又在土路上颠簸了2个多小时到大广坝进行采访。为能及时把稿传回报社,甘远志当天坚持留在东方连夜写稿,没有和调研组一同返回海口。

  可以说,甘远志此次的东方之行任务已圆满完成,但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新闻嗅觉,促使他又开始谋划大广坝二期工程启动后的深度报道。他对卞王玉珏说:“大广坝二期是一项解决海南岛西部几十万亩干旱农田灌溉问题的工程,意义重大。只要这工程正式启动,就可以推出一个大的报道。”

  9月4日,蓝天白云下的海南岛,阳光灿烂,海风轻拂,当人们翻看这天的海南日报头版头条新闻,《尽快启动大广坝二期工程》的消息映入眼帘,这项静态投资20多亿元、为解决海南岛西部几十万亩干旱农田灌溉问题的工程,引起了海南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但撰写这篇稿件的记者甘远志,却在这天下午因突发心脏病,殉职在大广坝所在的东方市采访第一线。

  为了寄托人们的哀思,也为了满足甘远志生前盼望大广坝二期工程早日开工的愿望,他的骨灰洒在了大广坝———那片他深爱着的水面上。人们期待着,远志的英灵能够栖息在他所深爱的地方,并在这片蓝色的水面上看到大广坝造福海南百姓的未来。

  今天,在大广坝二期开工典礼即将举行的喜庆时刻,每一位关心大广坝建设的人,都不会忘记,曾经有一位优秀的记者,为了大广坝,倒在了他挚爱的岗位上。

  “甘记的英灵可以安息了。”卞王玉珏说。

  注:甘远志,生前系海南日报经济部主任记者。2004年9月4日,甘远志在采访途中殉职于东方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先后两次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他是“新时期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他学习。甘远志同志是我省新闻界的楷模,是省委树立的重大典型,也是中宣部、中国记协树立的全国新闻战线的先进典型。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