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薄一波十几年监禁一直坚持读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18:54 南方人物周刊
薄熙来回忆说:父亲觉得在人生上冲击最大的还是1953年财经会议,“文革”时候虽然批判他,但是他左顾右盼,熟人好些都成了“黑帮”,他觉得也不孤立,大家彼此也差不太多,所以心里特踏实,但是1953年他就觉得在孤岛上。 那时候他感到精神压力特别大特别痛苦。而且让他检查了好几次,一次检查过不了关,再一次又过不了,最后他性格中那个倔劲就出来了,他说我就不检查了我就这样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我记得有些回忆录包括他自己也讲,毛主席说你瞧瞧一波同志,你瞪着个牛大眼干什么。他是很想跟上队伍,在队伍里面做点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很忠实的人是个忠臣。 1954年6月3日,薄一波同刘澜涛、安子文到颐年堂参加书记处会议时,毛泽东对刘澜涛、安子文等人说:财经会议及其后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对薄一波同志是有些误会的,现在这些误会解除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波同志是个好同志。 其实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薄一波并不是第一次接受对自己忠诚度的考量。1931年,薄一波和其他60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关押在草岚子监狱长达5年,后因革命需要,经党的批准以假自首的方式出狱。 杨澜:但是后来因为这件事在文革的时候打出了这个“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的事情,而且您也因此又受了十几年的牢狱之灾吧,第二次坐牢的时候这个心情肯定就非常不同了,您第二次坐牢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十几年是怎么过来的? 薄一波:第一次坐牢是坐的国民党的牢,那非常之愉快,第二次坐牢坐的是共产党的牢,当然是不舒服了。 据薄熙成回忆说:刚开始父亲被关到卫戍区,那还是杨成武同志负责,杨成武对他还比较好,我们能够给他送点东西,他呢,就给我们传出一个小条子,上头写得很简单,就是孩子们挺起腰杆子做人,别人看不起我们,我们还看不起他们呢。那会儿我们很年轻,不懂事,但这是一种精神的鼓励,支持我们生活下去。 薄熙来也说:到1974年以后我记得允许我们去看他,他那时在医院,我记得第一次见他,完全不敢相信,因为父亲在离开我们的时候,1966年,那时候满头的黑发,非常精神,身材也非常魁梧,眼前的他却整个头发已经花白了,而且由于浮肿,脸上也多了很多皱纹,所以那次我一看,第一个感觉是吓了一跳。但是他呢,在监狱里面有一个非常规律的生活习惯,就是喜欢读书,他读《反杜林论》,大概我印象里至少读了八九遍,我那儿还收藏一本他读过的《反杜林论》,里面画得密密麻麻的,还有很多他的批注,有些地方还画了一个小树叶呀,画一朵小花呀。 整个这十几年的监禁生活他就是读书,而且我记得每次见面,他都特别重视让我学外语,说你一定要把外语学好,学好英语很有用处,而且告诉我说,他这一生很遗憾没有把外语学好。他实际上年轻的时候学过,也能说一些,还会说一些中学里学过的很走调的英语。 1983年和1987年,薄一波先后担任邓小平和陈云的助手,同时也是政策决定的贯彻者,这期间他还担任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任。 据薄熙成讲,等父亲出来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要废止干部的终身制,他觉得非常正确,就主动跟小平同志讲,他岁数也大了,副总理太多了,那会儿十几个副总理,他说我应该退下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应该让更年轻的同志上来,而且呢,他认为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应该变成一个梯队结构,老中青三结合,使我们党的事业能够后继有人,能够绵延不断。 1992年,薄一波从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任后,很少在公众视野中出现。在人们的记忆中,从电视屏幕上见到薄一波也仅有两次:一次是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际,薄一波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充分肯定;另一次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盛大庆典中,薄一波神采奕奕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据薄熙来回忆:那天我是在大连看电视,没有到北京去,我一看老爷子上天安门,我就想站一站也行,让老人家看看风光,那么多人多漂亮,他也需要换换脑子,但是站到半个小时后我就不放心了,赶快给他的警卫打了个电话,我说赶快让老头下去吧,警卫给我回电话说,老头精神还挺好,想多看一看,也不觉得累。 据薄熙成说:去年的正月初五,老人家过98岁的生日,当时他病得已经很重了,但还能够走动,能够吃饭,能够说话,我们就说,老人家,现在别看98岁了,别的不会唱,但是还会唱《太行山上》呢,他自己很高兴,就从“红日照遍了东方”唱起,就唱了两句,他对这个歌的印象特别深。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经常给我们回忆起他过去的老领导,毛主席、刘主席,小平同志、陈云同志,我觉得他对他们非常怀念,也怀念很多他的那些战友,尤其他跟我讲,他说你看我周围人都走了,他好像显得有点孤单。这回他走了,我们觉得从另一个角度讲,他去跟他朝思暮想的战友们重逢,倒是一件好事。 1月15日是老人离开的日子。而四十年前,薄老的夫人胡明女士也是在同一天去世,不知道这只是一种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晚年时期,薄一波经常跟儿女们提起胡明。有一次还突然给薄熙成写了一段文字,大致的意思是:从前有一个人,出生在山西,参加革命之后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同志,与她结成革命伴侣,还生了一群孩子。后来这位女同志先走了,他还活着。他现在一切都很好,唯一牵挂的是,这位女同志临走前,究竟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署名是:一位爱想闲事的老人。 我想薄老此刻应该已经在天国寻找到了答案。 (特别鸣谢阳光文化,本访谈录视频见东方卫视每周二20:00播出的《杨澜访谈录》) 儿女眼中的薄一波 薄一波一共有七位子女,他们当中有大学老师、有医生,也有的从事管理工作,对于自己从政的子女,薄一波引用孙中山先生当年的一句话,那就是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 薄熙成:他并不希望我们家所有的孩子都得出人头地,他更希望的是大家只要做事情就行,只要能够本分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就行。 薄熙宁:我父亲是绝对的慈父,从来没有对我们任何小孩发过脾气。 薄熙来:生活上他也比较幽默,到了90岁了,还经常跟我们开玩笑,说一些话,逗得我们挺开心的,他还喜欢学他的老乡那些比较滑稽的地方。 薄熙成:在家里我觉得他基本上更像一个父亲,就是打麻将也要赖皮,打扑克也要偷牌,属于比较随和的那种。 薄小莹:父亲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就是喜欢读书,星期六、星期天,或者有空闲的时候,他就到现在的中国书店,那儿的老人都认识他,我还记得父亲说,有一次就和侯宝林先生撞车了,因为他们都想买一本《笑林广记》。 薄熙成:我们每个礼拜天要回家吃饭,老人家原来受他父母的影响,吃饭不能说话,我们家吃饭就跟研讨会一样,所有人都坐在一个大桌子上,天南地北,什么都讨论什么都讲。他有的时候憋不住就提醒一句:吃饭,就你话多。我们就会跟他讲,现在你这观点已经落后了,西方国家都叫共进早餐,共进午餐,共进晚餐,就是为了说话不是为了吃饭,他也没话说,就坐在那儿听着。 薄熙宁:我们还跟他讲现在人吃饭,不是像老爷子你这样盘子里东西必须吃光了。他说不要暴殄天物要节俭,所以他一吃饭,就说把这个吃了把那个吃了,我们为了表示尊重,就得使劲吃,吃到最后,说不能天天在老爷子这儿吃饭了,否则我们不定得长多胖呢。 薄熙来:我父亲确实非常节俭,从我有记忆起,我就知道每天的早饭千篇一律,就是烤馍片,家里有一个烤馍片的架子,把馍切开,烤馍片。还喜欢吃荠菜疙瘩,每年秋天他都要自己动手酱点荠菜疙瘩,生活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 薄小莹:1977年的时候,我父亲说,那个时候他还在监护,没有平反,咱们的国家,他很有预见性,马上就有一个大的发展,而和世界科技水平相比,你们的知识简直是差得太远了,现在你们一定要争取机会,能多学一点就多学一点。他就让我们去考大学。 薄熙来:我记得“文革”时候他讲三句话,勤学习,苦锻炼,不气馁,后来他出来,说原来他自己想写不自杀,觉得太消极了,就改了叫不气馁。经过那么多年下来,他的心一直非常平静。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