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海内外华人捐赠文物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00:19 中国新闻网

  

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二月二十六日,陕西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举行“海内外华人捐赠文物表彰颁证仪式”。表彰美籍华人范世兴等十五位海外侨胞和国内爱国人士出资购买三十一件流失海外的西汉珍贵文物捐赠回国。图为捐赠人代表邓芳和万红女士在接受获奖证书。中新社发 冽玮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西安二月二十六日电题:“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海内外华人捐赠西汉珍贵文物侧记

  中新社记者冽玮

  “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深情凝视着玻璃展柜里那三十一件排列有序、栩栩如生的西汉陶俑和编钟,美籍华人邓芳女士如是说。她顾盼之间,尽是对中华古老文化的热爱。

  今天下午,坐落于西安北部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举行了“海内外华人捐赠文物表彰颁证仪式”。捐赠人邓芳和万红女士分别从美国、重庆赶来参加,并代表十五位海外侨胞和国内爱国人士领奖。

  邓芳告诉记者,二00六年初,她与丈夫范世兴在互联网上看到有几家美国古董店出售中国汉代文物,便及时与国内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取得联系,通过网上传输照片,在初步确认了文物的真伪和时代后,他们立即订购了古董店即将出售的三十一件典型文物,同时主动联系旅居国外的爱国侨胞黄翔华等人,共同出资购买了这批文物,并把它们无偿捐赠给中国。

  经专家初步鉴定,这些文物几乎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五件。专家初步推测这些陶俑是从汉景帝以前的西汉帝王陵出土的。

  一九八八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邓女士,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说,因无须支付拍卖行高额佣金,一些文物商借助网络进行销售,网名和网址均可虚拟,利润和安全都有保证。而这些出自汉代帝王陵阙的珍贵文物,代表着当时中国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一俟流落他乡,其史学价值随即急落。

  邓芳指着陶编钟一组九件,娓娓道来,尽管编钟附带牛津大学实验室的热释光测试(专门测验陶器最后一次过火年代)报告,对其真伪的辨识她也丝毫不敢松懈。多少个黄昏至深夜,她在放大镜下仔细查看,用少许清水泼拭以测试陶体的干湿度,以舌尖舔尝以感受其吸水性能的强弱,并与自家收藏的文物画册和网站上相关数据库中图片进行比较辨认,以判断文物是否经过人为的虚掩作假。她还曾在陶俑身上,用细小的镊子拣出二三毫米大小,极难察觉的一片衣服碎片,通过放大倍数为二十的放大镜观察比较陶俑眉毛和眼珠的颜色与身体肤色及表面剥落情形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后加彩的状况。

  当有记者问及对这些陶俑的感情时,她笑称,陶俑编钟到齐之前,早已将送归的情景演绎了无数遍,以至对如何分组,如何结伴,如何互相照应,穿多厚的棉袄以抗路途艰辛与不测等等包装细节都了然于心。

  望着这些盈手可握的陶俑,记者发现,他们分明是生动鲜活的人,有着性格的人,有着经验的人生。两千一百多年的光阴,他们行若精灵,骤然出现眼前,将渺远之光阴顷刻间变为触手可及的经验。就像范世兴先生所陈述的:“我们只要面对那些陶人的身姿,再低头看看自己的身形,我们不正是一把黄土塑成的吗?千千万万的你和我,千千万万的陶俑,更有一颗从没变过的心,那颗日月可鉴不变的中国心!”

  邓芳女士最后表示,爱惜祖国文物,是华夏后辈人人的责任,任何愚昧无知都不是理由和借口。“因为历史和传统是我们的前身,是我们的名字,是我们存在的座标。”(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