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北青县城镇无业居民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01:14 燕赵都市报
黄日星老汉说,"新城合"缓解了城镇无业居民的看病难。
残疾人孙志忠拿着"青县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证",向记者挑起了大拇指。
青县县委书记赵超英认为,实施"新城合"青县财政负担不大。 ■调查人:本报记者 祁胜勇 文/图 ■调查地点:青县石家庄迁安 ■调查时间:2月2日———2月8日 ■调查事件: 城镇有正式单位的市民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广大农村正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城市里的无业人员、个体从业者以及其他没有正式工作单位的人员,是比农民更贫弱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医疗保障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一些城市把他们并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但每年上千元左右的费用使他们中的许多人望而却步。 在国家没有具体政策、没有上级财政补贴的情况下,青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成功的基础上,由县财政补贴每人每年40元,城镇无单位居民个人只要每年交纳10元,就可享受与农民同等的合作医疗待遇。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中游的普通县份,青县“新城合”实验颇具标本意义。 1. 城市下岗、失业群体生不起病 51岁的梁树岭住在青县电影公司宿舍的一所老平房里,他2002年下岗后,只拿到了6000元买断工龄的费用,交了养老保险,没剩下多少。老梁的妻子没有工作,还有高血压、糖尿病,两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下岗后老梁在一家饲料厂看大门,每月三四百元工资,再加上200元的低保,每月全家所有的进项不足600元。 “日子真是艰难,大女儿上大学的学费全是借的,吃饭靠几个在农村的亲戚帮着,亲戚送一车白菜来,就吃一冬天和春天,亏了有这几个农村的亲戚,否则连吃饭都成问题。”老梁说,一家人最怕的就是生病,有了病就挺着,“不敢住院啊,我们住不起。”按国家政策,梁树岭可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不过下岗后他得自己掏全部保险费(为上年当地平均年收入的7.5%,一般在岗人员由单位负担5%,个人负担2.5%),每年大约1000元左右,“我掏不起,其他下岗的工友们也没上,太贵了。” 许多下岗无业人员与梁树岭有同样的感受。在青县物资局下岗的48岁的杨秀峰说,“我们比农民们还困难,农民们有地,吃住都不成问题,而且农村消费也低,日子比我们能好过些。” 不仅在青县,在石家庄等大城市里,记者随机采访到的大量的无业、下岗人员都对记者表示,他们感觉自己的生活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已远远低于农民,而生病、特别是患大病住院已成了他们最大的生活恐惧。 2. “新城合”顶了大用 青县清州镇老中街老平房52岁聋哑居民孙志忠边向记者出示“青县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证”,边挑起了大拇指。 他的哥哥告诉记者,孙志忠的妻子也是残疾人,两个儿子有一个残疾,他全家每月享受400元低保,孙志忠在大街上配钥匙,每月能挣三四百元。记者在孙志忠家看到,三间正房已经裂缝,一家人挤在两间平房里。 清州镇荷花池居委会主任刘静对记者介绍,前年青县开展了“新农合”,孙志忠着急了,先是找到县里,又找到居委会,急得双手乱舞,质问为什么不给他全家上合作医疗。因为孙志忠一家是非农业,不符合国家“新农合”政策,孙志忠对此很不满意,他感到不公平。2006年4月,县里参照“新农合”给城镇无单位的居民上合作医疗,我第一个上门去通知了他,他全家四口都上了,根据县里的政策,每个参合居民每年每人交纳10元,留在个人账户上,看门诊用,县财政每人每年补贴40元,作为大病统筹。对孙志忠这样的低保户,他们自己交纳的10元钱也由政府补贴了,荷花池居委会辖区内68个低保户216人都上了城镇合作医疗,辖区内1480户,3271人,今年共上了847户,1671人。 孙志忠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孙增雨10月份患重感冒引发了肺炎,住院花了1365.6元,报销了374.86元。 梁树岭介绍,去年5月1日,他们全家四口也加入了青县“新城合”,政府免掉了他们自己交的每人每年10元钱,6月初,他病倒了,住到了社区医院,花了1100多元,按55%的报销比例报了600元,“真没想到,合作医疗顶了大用。”梁树岭高兴地说。 73岁的清州镇会川路永进巷14号居民黄日星对记者介绍,他和老伴都是非农业居民,都没工作,靠每月150元低保生活,两个儿子一个干个体修理,一个打短工,生活都不富裕,过去就怕生病,从去年5月全家都参加了合作医疗,感觉踏进实多了,去年11月,老伴住院花了2300元,报销了710元,“这是过去不敢想的好事。”黄日星说。 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的家属也非常欢迎这项地方出台的政策,青县文联主席韩雪对记者介绍,和其他县城在工作的干部一样,他家里的孩子、老人都加入了青县“新城合”,“没有不想参加的,每年就交10元钱,而且还在自己账户上,有了大病住院能报销,这样的好事大家都欢迎。”韩雪说。 3. “新城合”缘于“新农合” 青县大杜庄中学副校长戴书升的另一个身份是青县政协委员,2005年冬,一场流行感冒,许多人病倒了,他发现农民们有合作医疗,干部职工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重症的都去住院,城镇里没有正式单位的无业、个体人员因为经济困难住院很少,城镇职工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没有医疗保险。于是,2006年2月,戴书升提交了《非在职职工城镇居民医疗问题需要关注》的提案,很快,他得到县卫生局的答复,青县“新城合”准备推行。 “下岗、无业人员这个群体太苦了,政府欠他们太多,我们的社会政策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现在我们关注农民,但不能使一个群体得到了应有的保障的同时,而遗忘了另一个群体,这样是不公平的。”青县县委书记赵超英对记者说。在2005年1月青县推行“新农合”之前,县里就考虑把城镇没有职工医保的居民并入“新农合”,请示了上级,没有政策,但群众有呼声,县里就开始谋划自己搞。 青县卫生局长刘永宽介绍,从2006年4月县政府出台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方案,到5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很顺利,机构、合作方法、报销比例(乡级医院55%,起付点50元,县级45%,起付点300元,县外40%,起付点1000元)、管理模式都是利用“新农合”的基础,在城区,居委会代替了村委会的作用,因为有农村成功的影响,许多城镇居民已盼望许久。与“新农合”的差距是,“新农合”每位参合农民补贴的40元按中央财政20元。省、市、县8、6、6分解,而我们自己搞的“新城合”,40元补贴全部由县财政负担。2006年参合人数为22033人,参合率为67.3%,从去年5月1日到12月31日,8个月共有517人次住院报销,报销总额为460055.58元,人均报销889.86元。“今年的封顶线也提高到2万,考虑到城镇居民中老人孩子的比例大,住院几率高,我们今年县财政补贴每人增加10元,这样和农民们的报销水平基本持平。”刘永宽说。 “参合率还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居民人户分离的太多,有时上门好多次也见不到户主,许多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出外谋生,一走就是几年。”南环居委会主任顾伟介绍,她辖区的参合率接近70%。 4. 青县能做到,别的县也能做到 记者了解到,我省率先开展“新城合”的县份除青县外,还有迁安市。 迁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科王军营科长介绍,迁安于2005年7月实施“新城合”,个人每年交纳140元(低保人员、学生60元),政府补贴60元(低保人员、学生140元),政府年补贴200来万,目前有1万多人参保,参合率近70%,报销比例为50%—70%,封顶3万元。 但我省一位中等县的领导对记者说,迁安我们学不了,太富了,下岗失业人员比例也小。我们的居民如果要每人每年交100多元,会有好多人负担不起。记者了解,迁安68万人口,去年的市财政收入达42个亿。 青县38.7万人口,去年的县财政收入为4.5个亿,“我们在全省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感觉负担不大。”赵超英说。记者在青县医保所了解到,全县近3万没有单位的城镇居民,只有200来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合作医疗保险。“自由职业者年交费在1000元左右,都是经济条件好的,职工医保报销比例高,可以达到70%—80%,用药范围也比合作医疗大三倍,青县年封顶线为三万。”所长陈曰发说。 在石家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一位姓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由职业者交纳的费用为上年平均工资的7.5%,目前为每人每年1000元多一点。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合作医疗保险的自由职业者共7万人,加上有单位的职工,参保人员为70万人。 以省会石家庄为例,70万参保人员相对于270多万的市区人口,意味着200来万个体从业者、无业、下岗人员以及老人和孩子没有医疗保险。 青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主任孟捷说,也有一些条件好的城市居民上了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合作医疗的宗旨把钱最大限度地花出去。孟捷介绍,青县“新城合”运行以来的基金使用率达78.32%。“只要政府重视,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刘永宽说,“大城市的虽然人员多,但财政状况也远远好于县里。” 国家新型合作医疗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原省卫生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刘永华对记者说,国家现在对城镇职工之外的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有制定出政策,主要是精力、财力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障肯定要解决,否则不公平,每个群体都应受到国家政策的惠泽。现在青县自己搞起来,而且它又是一个中等经济状况的县份,所以它成功的经验很有推广价值,青县能做到的,全省大部分县市都可以做到。刘永华介绍,除青县、迁安已全面开展以外,目前个别县区也正在筹备运作。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