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爱中国:风险投资与一种新创富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17:19 新周刊

  246期专题:VC爱中国:风险投资与一种新创富观(3月1日出版)

  VC爱中国,中国也爱VC。

  VC, 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中国正成为VC眼中的新热土,除美国外,2006年中国创投市场的投资总额高居世界第二。除传统互联网业外,定向传媒、医疗、教育培训、酒店连锁、新能源、动漫与卡通等传统行业日益受到重视。除北京上海等传统VC强势区域外,更多城市,更多行业开始进入VC视野。它吸取了上次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教训,而更胸有成竹,野心勃勃。

  VC正带来一种新的创业热潮:一档旨在沟通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商的电视选秀节目《赢在中国》正获得追捧,第二季的报名人数已经突破了15万,数字背后潜在着中国人被重新激发的又一次创业热情。VC拉近了创意与市场、知识与资本、创业热情与成熟经验、本土企业与国际视野的距离。

  VC正在改变中国:它不仅改造企业,也改造企业家,以陈天桥、江南春和沈南鹏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正在崛起;它不仅提供资金,也提供资本规则,中国VC市场的成败被放入全球背景中加以考量;它不仅创造财富,也创造了新创富观:“守成可耻,创业光荣”,这将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

  VC改变中国。尽管在政策环境、退出机制、企业制度和个人信用方面尚存诸多问题,在总量上也只占颇小比例,但小小的VC却凭着全新理念,在中国撬开一个自主创业的大宝藏。

  本期看点:新经济F4:我们都在玩一个名叫财富的游戏

  计算机和互联网,催生新一代财富英雄。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北京海川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高燃、Majoy总裁茅侃侃,他们有着F4的花样年华,同时又正带领着数十、上百人的团队,拥有了千万甚至过亿的财富。

  VC为何爱中国

  VC为中国狂。中国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暴利乐园?VC资本大量从海外向中国转移,VC成为大众媒体新宠,年轻创业者们开始为VC发狂,VC成为中国财经业的最大时尚与潮流,中国亦为VC狂。

  文/ 邝新华

  2006年,一个叫VC的词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流行:这一年,数不清的美钞通过机构进入中国;这一年,许多传统行业巨头和民间资本纷纷加入VC大军;这一年,VC开始成为互联网、电视和报纸杂志的新热词;这一年,许多年轻创业者开始为VC发狂;这一年,VC走出了IT,走出了新媒体,走出了电信,走向了消费、服务等行业,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走向了大众媒体,VC开始成为中国财经业的最大时尚与潮流。

  VC, Venture

  Capital,中文叫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在中国,有些时间我们把这些合伙人也叫VC,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他们所在的VC机构。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制造了两个VC明星。第一个叫徐新,她有一种天生的做主持人的天赋,演讲起来气势磅礴。另一个叫沈南鹏。沈南鹏长着一副天生的影星脸,有人用道骨仙风来形容他。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的秉赋而成为明星,而是因为他们是VC——他们控制的美元足够淹死你,虽然这些钱并不属于他们自己。

  VC明星化:财经界超男超女?

  沈南鹏最先闻名于IT圈,那时他创立了在线旅游服务商携程,并成功地带领这家公司进入纳斯达克。沈南鹏第二次让人关注是2005年下半年,那次他创立了红杉中国,并借此进入VC圈。红杉资本是美国老牌的VC,红杉中国是那段时期外资VC抢滩中国的代表性案例,沈南鹏也因此成为VC圈的重要角色。

  红杉资本的光环只让沈南鹏在IT和VC圈成为明星,2006年10月如家快捷酒店的上市是沈南鹏成为商界明星的关键一步。这也是他能跟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新女首富张茵同获央视经济年度人物大奖的重要原因。严格来说,如家的上市跟红杉中国的业绩没有什么关系,那只是沈南鹏的个人投资。作为一个VC,他的工作是带领一个又一个的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但如家的上市却能带来合伙人们对红杉中国的信心。2006年,沈南鹏频频出手,在农业、动漫、彩票、保险等多个传统行业留下红杉的种子。

  其实早在如家还没上市的2006上半年,沈南鹏就已经频繁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大众媒体之上。在这些地方,他扮演一个成功创业者和品牌VC的角色,给商界的后辈们讲述如何运作一个企业,如何获得投资商的青睐。

  另一个明星叫徐新,正式工作是今日资本的合伙人。以前有媒体用“丁磊背后的女人”、“三位福布斯富豪的接生婆”等标题来形容徐新。在VC圈里巾帼英雄比较少,徐新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徐新在圈里的名声不仅仅来自于她的业绩和少见的红颜,也因为她曾经代表中华创业投资协会成功与外管局斡旋,也因为她在公开场合总表现出的气势与霸气。

  但真正让徐新成为VC圈中明星的还是与央视合作的电视节目《赢在中国》,这也是徐新2006年的得意之作,这档节目不仅使中华英才网超越无忧招聘,也让徐新成为VC界的另一个明星。每期节目都在电视机前等待徐新那张脸的出现,成了很多城市白领继超级女声后的新娱乐方式。

  与沈南鹏和徐新不一样,周鸿袆的名声只局限于IT圈和VC界,但在这个小圈子里,周鸿袆的知名度并不比前两者低。作为天使投资人的代表人物,周鸿袆跟红杉等很多VC有良好的合作关系,3721、Yahoo和Qihoo等经历让他对国内互联网的生态环境非常熟悉。于是,他经常以创业教父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跟创业者讲述如何与VC打交道。周鸿袆因此成了众多创业者的精神偶像。

  VC圈子化: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能撬动中国经济

  在一些大众VC明星的背后,是一个几乎成为明星行业的圈子。对于VC是一个产业或者一个行业的说法,清科集团董事总经理康中迈并不赞同,他认为那充其量就是一个圈子。

  与娱乐圈一样,这个圈子也有很多人追逐,其中包括创业者、传媒、和融资顾问、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网上曾有某某娱记公布其电话本,很多艺人手机号码被曝光,震撼整个娱乐圈;其实之后不久,网上也有人公布了大量VC的电话,并引起了一时哄动。长期跑VC圈的记者们戏称,他们手上的VC电话就是很好的盈利点。

  VC圈成为明星最明显的体现还是在一些创投大会上。在最近赛迪集团举办的创投年会上,鼎晖创投的合伙人陈文江就被一群人围住索要名片,其中大部分都是手里拿着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华登国际投资总监钟良在离开的路上被众人包围,他不得不重复这样的话:你发邮件到我邮箱就行,我会看的。

  现在,VC不仅仅出现在创投大会了,很多行业性的会议都会请一两个相关的VC出场,以吸引更多企业到场。与娱乐圈明星不一样,追捧VC明星的不是少男少女,而是追求创业梦想的热血青年。这些热血青年之所以追逐VC明星,很多是为了以后成为企业明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VC也在制造着企业明星。很多IT界的企业明星,如马化腾、丁磊、陈天桥都是VC自小资助长大的。

  一个在美国曾经与当地VC成功合作的创业者感慨道,外国的VC都很低调,创业者都很受尊重,而国内的VC却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对此,康中迈认为,外国VC如果高调,那就有拿别人的钱来打造自己名声的嫌疑,但中国有中国的特殊国情,VC们可以向外国合伙人解释,中国竞争大,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招来好的项目。相反很多本土VC却都往往十分低调,他们的钱和项目来源都跟政府机构、产业园区很有关系,不需要高调。

  从这个角度来看,沈南鹏、徐新的出位策略,那是一种市场推广,是在打造自己的VC品牌。品牌,在竞争激烈的中国VC界,也开始变得重要。很多时候,创业者的项目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VC投资了,他甚至会不好意思开新闻发布会。在教育、医疗、农业等传统的行业,大众传媒是很重要的到达方式。这也是沈南鹏们频频登上央视的原因之一。

  VC主流化:从能挣钱就是好猫到只要是猫就逮

  一位VC界资深人士认为,沈南鹏当选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说明VC已经走出小圈子,走进了国家主流的经济生活,最直接的原因是VC业内的外资和本土两股力量都在急速增长。

  华登国际的合伙人江善颂对于VC圈近两年的发展深有体会:“以前这个圈子很小,每次开会都这些人,大家都很熟悉”。但在互联网泡沫之后,跟其它VC一样,他们也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而在2005年,外资VC募集了40亿美元资金用于投资中国大陆。2006年,几乎所有的外资VC都增加了对中国的投资,其中不乏像红杉中国那样以走马观花的速度连环投资的。

  同在2006年,本土创投也很热闹。科技部、各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都在做引导基金,以此带动更多投资。同洲电子在深圳中小板的上市就让深圳创新投等多家本土VC兴奋不已。在本土创投这一方面,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力量——民营资本。房地产的热潮过去了,民间的资本家嗅到了新经济的产业机会。以浙江红鼎创投为代表民间创投资本就在这一年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

  “七比三”,这是康中迈的结论,在外资创投急剧增长的同时,本土创投也在增长,“这样的比例还会持续两三年。”

  外来的,内生的,各种逐利的资本使这片大地热闹起来,也让这个圈子的竞争激烈起来。加强公关和品牌推广,在公众面前把自己打扮成明星。在业务方面,激烈的竞争让VC们的操作出现两种趋势。在投资领域上,他们开始避开白热化的TMT行业,开始进入传统行业;在投资阶段上,VC出现了PE化与天使化的迹象。

  非TMT化迹象最先出现在去年上半年web2.0的投资达到白热化时,很多项目价格高企使VC们食之无味,于是跑到其他领域去寻找机会。到后来新东方、如家和迈瑞的上市,VC的非TMT化变得更加合情合理。VC的非TMT化以教育、医疗、酒店和餐饮几大行业的投资为代表,其中代表案例有环球雅思、一茶一座、慈济体检等等。

  对于VC的非TMT化,康中迈有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因为VC的竞争激烈化了,或者说VC发展起来了再扩大投资领域,而是因为这些行业有了投资机会,VC才会进入这些领域。VC永远扮演一个后来者的角色。

  激烈竞争的另一个表现是,不管是大猫还是小猫,只要能挣钱就是好猫。于是VC们关注的项目开始泛化到种子期刚刚有产品的时候(天使化),成熟期快要上市的时候(PE化)。直到最后,只要是猫就逮。在去年,智基创投的陈友忠就经常往江浙一带跑,希望可以在民间资本丰富的地方组建一个天使基金。

  不管是天使化、PE化,非TMT化还是明星化,就像华登国际投资总监钟良说的:“VC的战略只有一个,那就是利润最大化,其他的都只是战术问题。”而这种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机制,就是VC能使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VC中国化:最后一块冒险乐园?

  VC潮带给中国年轻人的,不只是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还包括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小李是某英语培训学校的员工,最近她正为是否离开而烦恼。该学校是一家模仿新东方模式的企业,在去年也得到了IDG的投资。像很多VC介入的企业一样,该学校给管理层员工发放了期权。公司里也流传着百度的前台也身价百万的传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小李现在已经是一个部门的小主管,但期权还没发到她身上。等待还是离开,成了这类企业员工特殊的烦恼。

  因VC而烦恼的,还有另一群人,这群人也是VC明星背后的追星族——创业者。

  红鼎创投总裁项建标讲过自己亲眼见过几个为了创业卧薪尝胆的青年。在一个出租房里,没什么家具,只有电脑和一些办公用品。房东已经催过好几次租了,他们也没有足够的钱吃好喝好,中午饭就是煮一些白菜。虽然没有看上他们的项目,但项建标却很为这些青年感动。VC圈子之所以成为众多人追逐的对象,直接来说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数不清的钱,从深层来看,这是中国创业年代激情的一种喷发。沈南鹏已经成为这一批人的理想形象和人生目标。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这是康中迈对中国人创业理想的一个形容。康中迈解释说,欧洲人不喜欢创业,因为他们所在的企业能给他们车和房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劳动力供给的过度与不能让人恭维的待遇,也是创业者大量出现的原因之一。

  长期高速经济发展,使中国进入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中产阶层的形成,服务行业的发展滞后,使这个巨大的市场充满了产业机会。另一方面,创业开始成为潮流,根据《全球创业观察》的调查,中国的创业比例从上年的13.7%升至16.2%。康中迈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大量项目的存在是VC们在中国赖以滋长的基础,也是中国的VC业风生水起的根本原因。

  而此时国外VC业的利润达到了合理水平,已经没有暴利可言了。“last

  paradise(最后一块冒险乐园)”,这是老外们对中国的评价。基于此,VC资本开始大量向中国转移。

  在热爱创业这一点上,美国和中国是很像的。在美国,VC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也是明星行业。沈南鹏曾经说过:“如果在美国选出20个最能影响社会生活的人,里面肯定有不少座位属于做投资的人。中国现在还不会如此,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趋势。”的确,现在沈南鹏们的机会来了,中国的机会来了。

  被风投改变的一代

  三个创业团队的VC化生存

  风险投资能改变的东西有限,它可以给予的是一个团队、一笔资金,但创业者的创业之路不会因此而更加轻松,被改变的只是行走的速度,而非工作方式和创业态度。

  文/胡尧熙

  获得风险投资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特别是对于海外的风险投资商,他们往往更愿意寻找在国外已经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项目的中国版,而对于纯中国式的商业计划,不是人人都能拿准。

  自主比资金更重要

  出自哈佛大学的张黎刚才34岁,但却是中国融资经验最丰富的人之一,在ELONG网之后,他创建了爱康网,用他的话说,他的团队将为中国人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中国医疗行业的不规范和混乱让他认为这是可以改进并能产生效益的行业,因为“最烂的行业有最多的机会”。

  2004年创立之初,张黎刚头期砸入了2000万人民币,到现在为止,他通过和VC的合作,已经把这一数目追加到1亿人民币,他感觉当中的过程并不容易。“健康管理在美国是个很普及的概念,大部分人都有专业公司为自己定制的各类服务,但在中国,定期参加体检的人都不多。你必须要让投资商知道,这项服务在中国同样有很好的前景。”如果说服对方是个博弈的过程,那么,另一点则更让创业者重视,“不能让风投控制你,在融资的时候保持自主权很关键。”

  这一说法也得到大旗网创始人王定标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融资越少越好,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交给其他人。因为只有不好的团队,没有融不来的钱。我最理想的融资方式是每月融下一月要花掉的钱。”他正计划把大规模的融资变成步步为营,这当中的担忧在于,如果在一年快速花掉一大笔钱,广告铺天盖地,吸引来大量的眼球,然而如果内容、服务有缺陷,吸引来的用户还是会迅速流失,那么吸纳来的风资起不到任何作用。

  张黎刚走的仍然是传统行业和高科技相结合的模式,用网络搭建平台,但更多的实际服务通过线下的举措来实现,他认为ELONG、携程是把两者结合得最好的公司。“通常旅行的散客是容易被忽略的人群,但ELONG和携程为他们提供服务,当数量累计后,效益就非常可观。更重要的是,你的服务会对这部分人形成向心力,一旦他们出行,只会想到找你。”

  但这个理论并不适于早期的爱康网,创立之初,张黎刚很难说服用户参加各类健康管理计划,中国人往往更习惯在疾病之后寻找解决办法,事前的自我防御并不被重视。“不光是普通人,大部分专业的医疗机构也没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们享受的是最基础的医疗保障,而非针对个人的服务。”这个困境让他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推广中,事实上,他认为自己在承担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这个局面下,他初期只能冀望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能够购买自己的企业服务,采用了类似于商业保险的操作方法。个人客户不足的问题直到2006年才得到解决,“经过长时间的推广后,一些个人用户开始认同我们的概念,目前这一部分客户占去了50%的份额,和企业客户相当。”他强调,这个过程是VC无法介入的,“具体的操作环节应该在自己手上,你不能等待VC去了解和适应这个行业,为你提出解决方案。”

  相比张黎刚的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相结合,王定标的大旗网更像是纯粹的web2.0公司,这个以“最大的中文论坛聚合”作为主打产品的网站将用户锁定为BBS的爱好者,这部分人本身就是中国互联网数量最大的网民部落之一,王定标认为其中商机无限。大旗网的具体营运事宜已经被王定标转交给新上任的CEO周春兰,这名从光线传媒走出的职业经理人此前更多在平面媒体和电视行业当中辗转,去年8月她上任后,才算是第一次真正接触互联网。“互联网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短期内作大的行业,对于一些公司来说,通过VC的帮助,熬过短短几年后就基本能够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但对一些公司而言,作大后才是创业的开始,这时候要在规模已经建立的基础上寻找盈利模式,那么,不能再冀望VC给你提供多大的帮助,因为VC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而言,你必须把主权抓在自己手上。”

  有没有风投 你都必须认准一个方向

  天津人张洪昌在2001年创立了中国精品学习网,他的想法是打造一个教育超市,这个创意最初并没有得到风险投资商的认可,他靠自己积攒下来的6万块人民币起家,第一季度就实现了盈利,2005年的收益达到了几千万。现实的成果终于迎来风投的首肯,2006年,IDG、BVP、联创投资等国内外风投都向张洪昌送去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张洪昌认为,这几间VC并没有过多地向他施加要求回报的压力,“吸引一笔投资,意味着你的对对方的责任,你必须从经济角度给他回报。所以,风投是一把双刃剑,你要懂得挑选目光不短视的投资商,这需要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的逐渐了解。其实,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商都希望回报越快越好,但优秀的投资商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定出一个比较实际的收益期。他们应该懂得为企业着想的,不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作为学校和学员之间的信息中介,中国精品学习网目前已经掌握了市面上的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网上报名的7成份额。手中握有大量数据和信息,张洪昌认为从这点看来,可以很清楚快速膨胀的中国培训市场中潜藏有太多的商机。但在2003年,他的两个合作者按捺不住,决定抓紧机会、创办培训学校;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毕竟,单单在北京海淀区的英语培训就成就了一个俞敏洪和新东方。但张洪昌不愿为此分散精力。他的理由在于,“精品学习网是定位于中介平台,跟做具体的产品是冲突的。如果我最开始就野心太大,想得太多,那么不会有现在的规模,风投根本不会看你一眼。”张黎刚的意见也和他相同,他也反对将爱康网打造成一间专业医疗机构,“健康医疗这个行业在美国占GDP的14%,在中国不足2%。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国的医疗机构、医疗体系面临改革,我们的医保几十年没有变过。这个体系的某些框架将被打破。而在这几十年中,崛起了一批高收入群体。他们对今天的医保已经不满意了,他们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但我们只能为他们定制出一系列服务计划,具体的执行要由专业的医疗保障机构来完成,抛开政策层面的因素,你必须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负担什么,只?

  C,这都是唯一可行的一条路。”

  学员通过精品学习网查找培训咨询,而精品学习网为学员提供“送听课证上门”的服务,证到付款。学校每接收到精品学习网输送的学员,就返还大约30%的报名费;张洪昌说,因为一般而言,学校用于招收学员的市场费用比率在35%上下,所以光此业务,他就能获得不小的效益。而如果要长线操作,重要的是选择合作伙伴,“长期的调研工作要自己进行,对所有的教育机构要有足够的了解,如果出现任何差错,那么这个业务就不能得到学员的信任感。”

  张黎刚也面临和张洪昌同样的局面,由于所处行业是更加敏感的健康医疗,他的压力更重。“比如,中国现在的体检机构和医疗机构是分隔的,一名用户在体检后只能到

医院进行具体的治疗,如果医院不认同对方的体检结果,那么事情就很复杂。”他采取的方法是和大多数口碑良好的体检机构达成合作,其中有北京九华体检中心这样的全国知名机构,“实在不行,可以在不同的机构进行体检,出来的结果对比后会得到比较翔实的数据。”

  这些工作大多繁杂而琐碎,但张黎刚和张洪昌都认为是公司必须遵循的大原则,无论从吸引VC的角度还是自己发展的角度,把业务范围尽可能地明确是最大的前提。“即便没有VC,这样的理念也可以获得成功。”

  团队大于一切

  张黎刚最早在哈佛大学攻读医学,但最后放弃了博士学位回国创业,团队的搭建在他看来比资金更重要,“吸纳风投的一大目的,也就是为了找个好的团队。”在张黎刚的团队中,他并非唯一有医学背景的人,公司的高层中,多数人都有医学背景以及在健康行业的从业经验,在张黎刚看来,这部分人是公司的核心所在。他特意从母校哈佛邀请了医学院研究生院的院长汤马斯·罗伯特担任首席科学顾问,这样做的缘由在于,“在给人信任感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意外情况发生,从各方面来说,具体做事的人比任何方案和资金都要关键。”事实上,张黎刚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四处挖人,他几乎找遍所有名校,目前的公司架构中,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多伦多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院等院校的专业医疗人才占据多数,经过这部分人的培训后,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员工占据公司人数的50%。

  而在张洪昌的公司中,这种人员组成现象同样存在,公司目前有100多人,最大一部分是咨询师,主要通过电话、网络与学员做一对一的答疑解惑,与爱康网的健康客服中心相似。咨询师30人,其中80%有学校工作背景。另一个大部门是商务人员,20余人,主要负责与学校洽谈合作。张洪昌说,中国的教育市场长期存在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学员对学校的情况并不了解。这种情况促使学习网必须为学员提供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缺少了专业人员几乎不可能做到。他并不忌讳其中可能带来的巨大商业回报,“中国的市场化的教育培训市场规模是每年700亿人民币,学习网瞄准的是其中用于市场宣传的招生费用,至少100亿。如果有好的团队协作,可以做100年。”

  如果说张黎刚和张洪昌对团队的重视来自于所处行业的专业性和敏感性,那么周春兰则是因为纯粹的业务方向而对公司人员架构进行组合,目前的大旗网所展现的内容并非来自网页的自动生成,周春兰要求所有的信息必须经过人工加工和挑选,这是为了在中国1000多个论坛中整合出专题性的内容。“大旗在内容上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策划。比如:绝对热点和每日精选。在栏目设计上,我们推出了“酷玩产品”、

  “锐体育”等,我们的目标人群有很多新锐的爱好,如街头运动、户外运动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如果没有人工的选择和编辑,这些产品根本不会出现。”因为这个特质,周春兰更愿意把大旗网视为专业的综合媒体,而非单一的互联网产品。

  在爱康网的办公室内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所有的电脑上都是同样的屏保,内容大多和健康有关,孜孜不倦地提醒所有人下午2点应该做眼保健操,3点要离开座位放松筋骨。张黎刚在办公室内开放了一个配备按摩椅的房间,员工可以到里面聆听音乐享受按摩。实际上,张黎刚自己享受这种福利的时候并不多,他所能做到的只是每星期上一次健身房,这个计划也时常被出差打乱。张洪昌和周春兰也能体会到这种压力,从这点而言,VC并没有让创业之路更加轻松,资金越多的时候,你必须带领整个团队走得更快,但这当中的过程,很多时候是VC力所不能及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