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顶着“四人帮”压力接待尼克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11:26 国际先驱导报

  上海:顶着“四人帮”压力接待尼克松

  尼克松总统及夫人一行1972年2月27日抵达上海访问。

  多亏周总理在上海压阵,才抵挡住“四人帮”的指责和刁难,以体面的礼节接待尼克松一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吴宇发自上海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上海,正笼罩着文革的疾风骤雨。平时逛街,人们都不太清楚商店里卖什么东西,因为橱窗里摆的全是千篇一律的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像,连尼克松来访下榻的锦江饭店最高级的套房,都是如此。可是,总不能让尼克松也天天读毛主席语录吧?”当时上海市外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今年78岁的陆露弟,向《国际先驱导报》谈起当年尼克松一行的接待工作时仍宛如昨日。

  用国画替换毛主席像

  陆露弟介绍说,在周总理和外交部的统一部署下,上海接待部门开始重新布置尼克松下榻地,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用林凤眠、徐悲鸿等著名国画大师的作品替换了房间里的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其中有些国画甚至是真迹。

  上海接待部门还专门为尼克松准备了中西两式会

客厅,其中中式会客厅里不仅挂有国画,还摆放着镶有贝壳的精美红木家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非常浓。但即使如此,也遭到了当时掌权的“四人帮”一派的指责和刁难,反复了数次,因为这些安排在“四人帮”看来都是所谓“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都是“文革”要砸碎和破除的。

  “我有很多次深切地感到,多亏周总理在上海压阵,凭借他崇高的威信和领导智慧,才让我们能以一个体面的礼节接待尼克松一行。”陆露弟说。

  第一次和“资本主义”打交道

  今年59岁的邱焕锡,35年前在锦江饭店从事尼克松访华的客房接待工作。他向《国际先驱导报》回忆说,当时随尼克松访华的美方人员有300多人,接待任务繁重不说,关键是心情紧张。因为在尼克松之前,中国长期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立,中国人很少见到外国人,不知如何打交道,担心犯错误。“比方说,要不要给值勤的美方警卫端茶倒水,能不能和他们说话,大家心里都没有底。”邱焕锡说。

  尼克松访华,连饮用水都是从美国随机带来的,也没有计划在锦江饭店用餐。但饭店出于好客和礼节,主动提供了菜单。没想到尼克松有一次主动点了鲜菇蚕豆、炒明虾球、沙律拌鸡三道菜。每上一道菜,尼克松都称赞“Very good!”,而且全部吃光。这让锦江饭店工作人员非常高兴。

  邱焕锡拿出与尼克松的合影照片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展示。这是继1972年2月和1982年9月之后,尼克松在1993年4月第三次访问上海时,特意和当年锦江饭店服务人员的合影。“我记得尼克松1993年故地重游时兴致很高。他在锦江小礼堂对众人说,‘中美关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邱焕锡说。

  “关键的一按”

  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还包括向他们展示中国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此,陆露弟也向记者披露了中美关系起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他介绍说,1972年2月底尼克松一行刚刚抵达上海,就从虹桥机场直接前往上海工业展览会参观,并在那里有了“关键的一按”。

  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考虑到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专门为尼克松精心安排的上海工业展览会,可谓云集了当时中国工业领域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最新的发明创造。其中在展厅进门显眼位置摆放的一架冲床,可以将金属粉末直接压制成高强度齿轮。

  看到冲床现场表演,尼克松颇感兴趣地问陪同参观的周恩来总理,“我能不能也压一个?”“当然行!”周总理回答。当尼克松按动按钮,将压制出的齿轮拿在手掌上时,周总理说,“这是关键的一按。有了你这一按,才成就了美国总统访问中国的伟大壮举。”

  “周总理的话可谓一语双关,尼克松和当时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下面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很活跃。”陆露弟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22,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