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峡大坝木桶理论正在广泛传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09:11 南方新闻网
危机公关 一个关于三峡大坝的“木桶理论”正在广泛传播 史光前那次对中央媒体的公开表态,是枯水传言困扰的三峡的一次“危机公关”。 另一次危机公关是在“枯水无关论”发表之后,中央电视台曾邀请三峡办主任蒲海清、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副司长黄真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同“三峡有关论”的始作俑者、自称地理环境学者的王红旗,同时做客一个叫《决策者说》的栏目。大旱期间,王曾抛出“木桶理论”,说三峡大坝是挡住气流入川的瓶颈。 王红旗今年60岁,是通常被称为“民科”的那类人,曾创作《帝禹山河图》,并称《山海经》实际上是大禹时期的国土资源考察报告。就是这样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退休职工,说自己在大学学的是核物理,从中学开始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关心三峡的学者非常多。但王红旗的“木桶理论”无疑是被媒体放大传播最多的。 虽然中科院研究指出,三峡影响气温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不超过2000米。然而这并不妨碍“木桶理论”随重庆的大旱和长江大枯四处蔓延。事实上,不少专业人士曾指出,王红旗的“木桶理论”只是借用了管理学术语,自造的一个相当粗糙的人造地形影响气候理论。但其中最引人深思的并不是王的理论是否正确,而是这样一个明显带有猜想性质的理论为何会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围绕三峡的一点点猜想都会被瞬间放大。 对于王红旗和他的木桶理论,史光前有点哭笑不得,但对航道部门发出的声音,他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航电之争 长江航道局的态度非常坚定,长江不能断航 其实三峡并不是第一个被质疑的水电站。早在2003年,二滩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华就通过媒体辟谣,有流言称二滩电站是中下游近期缺水和航运困难的原因,这是有悖于科学常识。作为巨型电站,二滩兼有发电和调节水量的功能,丰水期边发电边储水,减少中下游抗洪压力,枯水期边发电边放水,缓解下游缺水。 然而,如此解释并不能平息所有纷争。对比起“木桶理论”的虚无飘渺,水电站蓄水是否影响中下游水位,其争议更为实际。 实际的结果,就是三峡和利益相关方在水最枯的时候开专会协调。 1月9日,三峡开发总公司,长江电力股份公司、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通航管理局、宜昌海事局、宜昌港务集团、宜昌航道局、宜昌航道工程局、葛洲坝过闸处三峡梯调中心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三峡总公司办公室开会。会议由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主持,专门协调三峡在枯水季节给中下游补水。 航道局一份文件记录了最终的协调结果,在三峡的可调节库容没用完的情况下,须满足庙咀(临近三峡下游的一个水文站)水位不低于38.5米。虽然从这份文件中已不能窥见当初的争议是否硝烟弥漫,但作为首个对三峡提出补水调度要求的单位,长江航道局的态度非常坚定,因为长江航运不能断,所以这是最低要求。 1月11日,三峡总公司宣布增加放水量,缓解中下游枯水。至2月初,共补水3亿多立方,据三峡调度记录显示,当时三峡出库流量略高于入库流量。更大程度上的补水始于2月8日,三峡再次宣布再补水20多亿立方,把蓄水水位从155米降到151米。 2月的补水综合效益最大,三峡总公司介绍,水力发电在水资源充沛的湖北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去年清江隔河岩、汉江丹江口水库都接近死水位,支流发电能力已非常微弱。而春节期间用电可能会更紧,故而动用三峡更多机组发电,当然也是进一步考虑到下游航运的需要。 第一次补水期间,三峡同时增加发电2亿多千瓦时。对比三峡蓄水带来的航运、生态利益纠葛,放水显得皆大欢喜。 然而不欢喜的一幕不久后出现在上游的长江重庆段,25日,一艘满载圆木名为“顺风3号”的重载轮船在长江重庆港猪儿碛水域搁浅,令此段长江断航。春节前后,随着三峡放水中下游水位有回升趋势。上游水位因来水量仍然较少而渐退,至2月27日测得重庆在航行基准面下0.74米,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枯。据航道部门分析,重庆水位在接下来两天还会消退。 从上到下的竞赛 三峡上游的无数大小水电站也会提前蓄水 “如果今年和去年一样枯,我们还是要研究提前蓄水。”据王海透露,三峡已经向国家防总打报告,今年要蓄到172米,正在等待批复。 凭专业敏感,王海曾观察到,去年3-4月份,上游来水还比较多,他猜测这可能和上游水电站汛前腾空库容有关。而上游有多少截水库容又和三峡蓄水能力息息相关。三峡曾请水文局做过中上游水电站蓄水情况的调查,尚不算将于2010年完工的“向家坝”“溪洛渡”,三峡上游的水电站库容保守估计已超过百亿立方单位,相当于三峡库容。除了大型支流上经国家批准才能建的大型水电站,还有小支流上各地自建的水电站,更是数不胜数。 水位偏枯时期,上游水库蓄水提前。王海观察到,比如金沙江上几个电站,去年八九月份就开始蓄水。上游截水下游枯,更上游的支流水电站蓄水也影响了干流上三峡蓄水。 而如果上游来水偏少,我们会研究提前蓄水,三峡总公司表示,这是在确保蓄水的情况下,对下游影响最小的方案。三峡原定的蓄水期本来是固定在每年的国庆节,王海透露,在三峡蓄到175米,有更大防洪库容的时候,将向国家防总申请把蓄水期固定提前10到20天。蓄水使三峡水头抬高,更有利于发电,“但发电和航运相比,我们肯定更重视航运”王海说。 与王海对上游水电站的关心类似,万大斌也非常关心今年三峡会怎么蓄水,因为蓄水会影响中下游水位。他说水位偏枯严重影响了航运,特别在宜昌到汉口一段,大船行走异常艰难。大枯之下,三峡提前一年蓄水到156米,其经济效益不容忽视。据统计,提前蓄水将多发电78.5亿千瓦时,以入网电价每千瓦时0.25元计算,多创造效益近20亿元,供往华东、华南等地。不久前,三峡公司宣布,虽然经历了百年罕见枯水,三峡仍然顺利完成了去年的发电经营任务。 长江上大大小小水电站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真正算清楚。或许并不是每一个水电站都有这样的幸运。国家电网公司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如何规范管理统一调度这些水电站,应成为长江流域的下一步规划重点。 年初召开的长江委工作会议上,长江流域规划的重新修编成为热点,其中一个焦点是“流域内建成或新建的重大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将产生多方面影响”。 据了解,在有“断流之困”的黄河,大型水电站均归水利部管辖,故实施了全流域统一调配。而在水资源相对充沛的长江,水电站发电归到华能、大唐等大型企业名下,尚无统一调度方案,业内人士指出是否有必要引入一个更为超脱的部门参与协调。 更严峻的考验 去西部旅行的人们会发现,随着冰山消融雪线上升,长江上游生态正在悄悄发生改变,雪水融化之下,尽是泥沙。在过去的30年,中国境内的冰川已有八成出现退缩,长江之源也面临危机。而刚刚过去的一个暖冬提醒了人们,全球变暖的步伐比想象中的来得快,来得凶猛。 前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瑞士发布了喜马拉雅山对中国影响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中国西南部河流水位将下降。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完工,每年长江武汉段将增加130亿立方米水补往北方,长江水资源在未来将日益紧张。专家们评价,在三峡初步建成、中国应对洪水已有一套解决方案的同时,尚缺乏一套枯水期的协调机制。而枯水期对江河系统的长期影响可能远大于洪水。 据江务局透露,2006年川渝大旱之后,长江流域的抗旱预案正在编制中,将研究利用大型水利工程进行流域调配,准备在今年完成。 采写:本报记者杨传敏 摄影:本报记者王昕伟(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