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境外媒体放宽采访首“战”两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10:27 新华视点
3月1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北京西单教育街3号院的两会新闻中心为阿尔巴尼亚记者办理记者证。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傅刚 郝亚琳 吴晶) 又是一年两会时。尽管初春的北京还略有寒气,媒体不断增加的报道量已让人感到这一政治盛会的热度。这其中,境外媒体尤为引人注目,因为今年两会将是中国政府放宽境外媒体在华采访后的第一场“战役”。 悉数出动 “扩军备战” 谈起即将召开的两会,路透社中国首席记者罗朗语气中透着一丝兴奋。这已是他第6次采访两会,由于中国政府放宽境外媒体在华采访规定的出台,本届两会注定非比寻常。 “我要把所有的人都派出去,甚至是我们的司机。”罗朗说。他笑言自己对人民大会堂洗手间的位置非常熟悉,因为他过去经常在那里“围追堵截”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如今他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不只是路透社。美联社在原有25名记者的基础上,准备大量雇佣中国雇员。此外,《纽约时报》驻华记者现已达到5名,成为该报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记者站。 今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放宽境外媒体在华采访规定正式生效。 日本NHK电视台的佐藤文隆说:“这些规定实施后,采访方便多了。现在能明显感到,中国越来越开放了。” 截至2006年12月,共有来自49个国家321家新闻机构的619名记者在华常驻,其中当年新增外国常驻记者104名。 据两会新闻中心消息,截至3月1日下午5时,已有2309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两会,其中港澳台记者392人,外国记者504人,已经超过去年的人数。 英国全球广播新闻社的施锐福说:“我对中国感兴趣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了。中国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经济发展迅速,影响力日益增强,所有这些让中国成为全球记者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关注热点 “与时俱进” 两会一直是境外媒体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重要平台。不过,谈起今年的两会,除了外交、军事、人权、宗教等“传统题目”外,许多境外记者的采访提纲也随着两会议题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佐藤文隆比较关注即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审议的物权法草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出现一些矛盾,一些制度必然需要调整,我很关注这一草案的审议和讨论情况。” 佐藤文隆还十分关心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他说,中国的大城市发展很快,但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很关心中国政府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台湾“中央社”的陈妍君对另一部需要审议的法律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更感兴趣,因为很多台商在大陆投资兴业,很关心是否会受到新法律的影响。 此外,由于2006年个别高级领导干部在反腐斗争中落马,中国政府“重拳”打击腐败及其坚定的反腐决心也成为许多境外记者关注的焦点。 “今年若有机会在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提问,首先要问人民币汇率问题,”罗朗说。 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罗朗现在已是路透社的资深经济记者。他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历程,而且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颇为熟悉。除了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投资信息也是他关注的内容。 新华社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38%的境外媒体受访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商业机会最感兴趣。 “和合”理念 广受好评 《亚洲周刊》资深特派员纪硕明对记者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两岸和解,对外倡导国际和平与合作的理念受到海外舆论的积极评价。 他认为,从“稳定压倒一切”到“建设和谐社会”,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味着中国面临着又一次重大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罗朗看来,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合”理念,是在以往理论基础上,顺应当前国内外局势的一次思想再发展,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泛。 一项境外媒体问卷调查显示,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关注度排在第三位,21%的受访者表示关注中国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路透社报道说:“在多年来不计成本地发展经济后,北京正努力试图改变这一状况,甚至将官员的政绩和他们节约能源的成效相挂钩。” 英国《泰晤士报》则用“强硬”一词形容中国政府对污染企业的态度。它也注意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把官员的仕途与他们在节能方面取得的成绩相联系起来。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倡导“和合”理念正在重铸中国的软实力,同时也消除外界对中国的疑虑,说服世界,中国崛起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