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闭门维修前的最后开放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22:32 新华网
毛主席纪念堂闭门维修前的最后开放日(图)
3月2日,观众排队进入毛主席纪念堂参观。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毛主席纪念堂闭门维修前的最后开放日(图)
3月2日,观众走出毛主席纪念堂。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毛主席纪念堂闭门维修前的最后开放日(图)
2007年3月2日,北京,武警在毛主席纪念堂前值勤。 图片来源:CFP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穆东 呼涛 李志晖)2007年3月2日上午,毛主席纪念堂因维修暂停开放前最后开放半日。11点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最后一队参观者被允许进入纪念堂,仍然有许多人只能在门外守望。

  3月2日下午开始,竣工近30年的毛主席纪念堂开始进行为期半年的闭门维修,这是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以来耗时最长的维修。

  人们自觉地排成四列纵队走进纪念堂。来自河南省的农民武孝福带着孙子等候了将近一个小时。虽然只能够在停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前远远地停步鞠躬几秒钟,但他说:“能赶在纪念堂维修前带着小孩子来看看毛主席,很幸运!”

  毛主席纪念堂发布的公告称,拟于2007年3月3日至9月20日进行施工,施工期间暂停对外开放。公告说,毛主席纪念堂于1977年5月落成,同年9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已接待瞻仰者1.58亿人次。

  “此次是正常设施维护,1997年也曾经对纪念堂进行了维修。”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办公室的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说,此次将对纪念堂建筑和内部设施进行维修。

  如同许许多多曾经亲身经历新中国剧变的中国人一样,到首都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在很多人心中都交织着难以言传的情感。穿着现在已难得见到的“四口袋”深蓝色卡其布上衣,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农民邵长平随着人流走出毛主席纪念堂,完成他每次从北京返乡前必做的一件“大事”。

  这位出生于1949年的中国农民此次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北京,走入纪念堂的次数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每次来参观,只要不下班,我都反复地进去看!”

  邵长平自称是“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贫下中农子弟”。他说,“毛主席是咱中国人的大救星。”他还记得,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那天,“全国好多地方都下了雨。我们全村的人都带着‘孝’,大人、孩子都哭!”

  与邵长平相似,反反复复走进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已经成为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中国人的“习惯”。天安门广场上的一位环卫人员说:“海内外来参观的人数太多,要是赶上国庆、假期,人们自觉排成的四列纵队都能把纪念堂围上一圈。”

  从导游口中得知毛主席纪念堂即将闭门维修的消息,从美国俄亥俄州来中国做生意的吉姆·罗夫妇将来此参观作为北京之行的第一站,因为“来到中国之前就知道这位伟人的领导艺术和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亲眼看到那么多中国人捧着鲜花等候参观时的肃穆神情,显然,我们原本从媒体、书籍上对这位伟人的了解可能太不全面了,”吉姆说。

  3月2日中午,5岁半的山西小女孩秦嘉懿随着爷爷奶奶走出毛主席纪念堂,成为维修前最后一批参观者。家人说,来北京前的20天,这孩子就在倒计时等着到北京来。

  “毛爷爷睡在那儿,这就是北京!”一路始终沉默着的小嘉懿走出纪念堂时说。

  位于天安门广场中轴线上的毛主席纪念堂1977年5月正式竣工,与新中国成立后建起的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高度相当、风格协调。这座平面呈正方形的建筑底部长宽均为105.5米,总建筑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

  一位工作人员说,毛主席纪念堂每年都进行10天左右的常规维修,一般在春天的“两会”期间,但这次大规模维修在纪念堂竣工30年来还是第一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