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解民生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3日08:3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黄勇 崔丽 郑燕峰

  刘铭这几天格外关注即将召开的两会消息,每天都会找来报纸,戴上老花镜,把有关两会的消息看个仔细。

  刘铭是辽宁抚顺棚改新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今年2月16日,正值农历腊月二十九。温家宝总理来到棚改新居,和居民们过团圆年,还一起包了饺子。

  家里的住房改善了,这次两会最牵动刘铭心的是,大丫头今年大学毕业,开年了,正忙着找工作,他想听听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怎样说。

  他知道总理心里惦念着老百姓,因为总理说:“国家要帮助老工业基地的职工解决困难,第一步解决住房,下一步解决就业。不仅安居,还得乐业,安居乐业才能和谐。”

  中央党校科社部青连斌教授曾在辽宁棚户区做过专题调研。他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辽宁从2004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力度很大,如今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连片棚户区盖起了6300多栋新楼房,120多万居民搬进新居。

  这个春节,不光是辽宁抚顺棚改区的居民,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听到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表达:“关注民生,首先要关注最困难的群众。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紧迫的利益问题,必须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

  青连斌教授感慨地说,近几年,民生已经持续成为两会上热得发烫的话题。事实上,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一个历史性必然选择。

  关注民生是改革发展的时代选择

  在东莞打工的外来妹郝英今年又没有回湖南老家,而是在政府组织的一个外来妹联谊会上过了一个愉快的除夕。

  她说来东莞打工10年了,每年都能感受到新变化,最初是背井离乡的孤独感,身边似乎都是在拼命用血汗挣钱的“机器人”,常常受欺负,缺少社会的关心。渐渐地,她们感受到了身边一件件温暖的小事:政府组织的维权律师主动免费为她们作咨询、打官司,政府开始在

医疗保险等方面出面与企业老板交涉,特别是今年,出了企业大门也能感受到社会关爱的目光:在东莞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政府印制了10万份“防拐”册子,向每一个前来东莞的年轻女子免费派发,使每一个前来东莞的人都能掌握防骗知识,从而可以免受伤害。

  “这是我当初来东莞时,想都不敢想的!”

  一个普通外来打工妹感受的变化背后,其实反映了政府执政理念的巨大变化,“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正是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发生的理念变化,民生无小事,国计连着民生,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已经成为检验执政党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概念。

  青连斌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框架开始搭建。

  “是邓小平同志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他提出首先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优先发展,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青连斌教授认为,如果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回答了“建设什么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那么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在此阶段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体现民生最关键的东西。

  2月19日是正月初二,恰逢邓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深圳街头,市民自发地在邓小平画像前奉上一捧捧鲜花。人们在春风中回首这位伟人的身影。

  今年,深圳来北京的人大代表中,不少人带的议案是直接涉及外来打工者权益和自身发展的,因为正是一批批外来打工者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深圳,成为新深圳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如今先富起来的深圳市民,想到的是让更多外来工们真正融入到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富裕起来。

  1992年,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若干年后,一位外国人——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夫威茨来到中国考察,在为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赞叹不已的同时,也客观地谈到自己的担忧:“中国在减免贫困方面成绩显著,但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仍然巨大。”他分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认为“首先是教育、医疗保障、其他资产和机会分配的不公平,以及信息获取的不公平,才导致收入差距的增大”。

  旁观者清,当局者更清醒。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吴忠民评价,“‘十一五’规划建议”是我国从“先富”开始向“共富”转弯,是一个执政党的“穷人致富”工程规划。

  青连斌教授认为,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政府公共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二次分配来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些重大决策同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是针对新的情况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通过以人为本论、五个统筹论、和谐社会论、和谐世界论,以及执政党的先进性论等,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从社会全面进步、人的权利和价值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好几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几乎相同的观点:这些重大理论的提出,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大问题。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最终落实在人的生命价值、人的自身生存发展价值,这正是越来越从更高更深和更全面的角度关注民生的理论脉络。

  关注民生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突破口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来自社会层面上的问题,是来自基层民生方面的问题。”青连斌教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不公问题很多,但突出集中在许多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底线和基础性的基本权利方面,改善民生才能确保社会公正的底线。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委员明确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为了满足而不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要妥善处理好由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以及“看病贵、看病难”、“上学贵、上学难”等民生问题引出的利益矛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人民谋实惠的发展观。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发展的基本理念。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解决好这四大问题,民生问题就基本能得到解决。

  1997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只有8000多亿,2006年达到3.9万多亿。中国政府已具备了把更多的钱花在民众身上的条件,让民众分享改革成果。

  这是基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情况。

  “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在经历了一个满足人民低层次的温饱需求的阶段后,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之忧,而是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乃至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从而是全方位的、高层次的民生问题,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民生问题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各种正当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治国执政突出以人为本,人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尊严价值等都应该越来越受到尊重。我曾经提出过要构建以民生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议。”郑功成教授日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惠民政策的温暖

  今天,记者随人大代表来到北京市丰台区长峰医院的门诊大厅,一名农民工举着合作医疗咨询卡激动地对记者说:“俺做梦也没想到在北京看病还能报销啊!”

  老百姓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一项项惠民政策的温暖。

  去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规划纲要》首次把22个主要指标划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8项约束性指标,涉及的都是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和公共利益领域的职责,每一项都直接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

  有评论说,规划把“投资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政府职能转变落实到了细节中。

  在各地召开的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发现,与往年大不一样的是,在今年的地方财政支出大账中,关系民生民情的各项支出被放在了突出位置,财政蛋糕的大部分都切给了关乎百姓就业、教育、看病、住房等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

  今年,北京市市属高校将恢复助学金制度,政府无条件地为困难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以保证他们安心学业。诸如学生喝开水、洗澡等具体问题都得到了经费支持。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说:“只要是公益性事业,政府服务就要到位。”

  上海关注民生问题的实事工程更是具体到为两万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为13万名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建2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等。

  “就业和社会保障”、“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人口脱困”……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问题的内容,占据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的1/3左右。

  ……

  政府关于民生目标的数字,不断透明地跳跃在百姓面前,看上去很温暖。

  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用于构建廉租住房制度的资金为70.8亿元;累计已有54.7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全国城镇房屋拆迁面积在2004年、2005年同比分别下降13.59%、40%的基础上,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5%。

  教育部的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国96%的县(市、区)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

  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制定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新政策。据悉,今年两会上,医疗、教育、环保等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领域,都将有一系列重要政策信息亮相。

  民生热点问题中,与青年人利益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700万,青年就业压力持续增大。2月26日,《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进行审议。

  其实,从改革开放以来立法层面的变化,也能看出它深深打上了民生立法的烙印。

  从制定

物权法,修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将劳动合同法草案向全社会公布,一项项事关民生的法律相继进入最高立法机关视野。

  作为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历时四年、历经七次审议、汇集众多民意的物权法草案,将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备受瞩目。专家指出,物权立法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也与千家万户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制定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违法行为矫治法、城乡规划法、循环经济法……一批以民生为指向的重要的法律草案被列入2007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

  “今年的立法规划中,首次提出要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士称,这是基于深厚的时代背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如何为维护民生、民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首席大法官肖扬、首席大检察官贾春旺给予了同样的回答——

  肖扬要求全国各级法院要妥善审理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等事关民生问题的案件;贾春旺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青连斌教授由衷地说:胡锦涛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从理论到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