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贵:政府决策要尊重民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20:35 人民网

  “我从人民网等网站的几十万条网友留言中,感受到了群众对于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去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这番话,至今仍令广大网友深受鼓舞。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2007两会调查上,八万多网友踊跃投票、留言。调查结果显示,“推进依法执政 建设法治政府”再度成为百姓最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之一。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官员怎么想?带着部分网友的问题和建议,记者采访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福建代表团代表、厦门市代市长刘赐贵。

  记者:您认为,建设法治政府目前面临着哪些关键问题?突破口在哪里?

  刘赐贵:人民政府首先要体现人民利益。法治政府、服务百姓不是体现在某一件事情上,而是体现在每一件事情上。政府在决策时要尊重民意,实施时要依靠民意。我认为当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只有加快了经济发展,政府才有能力去解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我认为法治政府应该树立起四个意识:一是要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要坚持服务群众、重视群众利益,以体现人民政府的性质;三是要坚持尊重民主,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四是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是利民的事,政府都要竭尽全力去做好。

  记者:我们的政府现在越来越注重倾听民意。不久之前,温总理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应是群众参与的报告,要使群众听得懂,能管用。作为一个决策者,您认为怎样将民意真正落实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因为我们网友关心的不仅仅是“听”,更是听过之后“能管用”。

  刘赐贵:老百姓的很多愿望、要求需要政府去解决,而政府是否有能力去解决,这是关键。这种能力的来源在哪里?还是在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首先要全力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上去了,政府才有实力改善民生、凝聚民心、鼓舞斗志。自从中央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来,福建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很多民生问题在这个发展的大背景下得以解决,比如福建率先在全省农村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70万农民得以享受低保,政府补助的额度今年还将进一步提高。还有“农房统保”制度,就是农村受灾后,统一由政府出钱救济,每户可拿三千块钱以上的保险费。老百姓确实很重视听后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不是体现在一时一事上,而是要看长远的效果。概括起来就是四个“重在”:重在提升——生活水平的提升、环境质量的提升、社会文明的提升;重在运作——政府怎样花小钱、办大事,从中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办事效能;最后是重在实效——实效如何,还是要老百姓说了算。

  记者:法治政府,也应该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我们的网友反应,目前的公共服务供不应求,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困扰,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公共服务的缺位或者不到位?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全面有效地解决公共服务问题?

  刘赐贵:现在在公共服务领域确实出现的一些问题,百姓比较关注的有交通、住房,就医、就学、行政审批等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另一方面也和政府的服务意识有关,在同等条件下,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认识水平越高,反映出的服务水平就越高。

  因为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出现的背景也不同,所以解决的措施也会各有不同吧。我可以介绍一些厦门的做法:在解决交通问题上,厦门市采取“一隧两桥”的方案:一条集美到童安的跨海隧道,两座跨海大桥。将增加20个公用车道,比现有的12个车道通行能力要高得多、快得多。为缓解住房问题,厦门市政府推出保障性住房,两年内预计建立四万多套这样的住房。就医方面,厦门城乡居民均实行

医疗保险,并将就医点布进了社区。在就学方面,厦门市政府将重点放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问题上,并实现了城乡全部减免义务教育学杂费。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广大网友非常关心的。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大背景下,部门利益常常与法治政府的宗旨和行使公共职能的性质相违背。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杜绝部门利益干扰法治政府建设?

  刘赐贵:制度保障是关键——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制度与法制相结合,党纪、法纪来约束,操作过程要细化。要建立政府信息发布制、行政首长问责制、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用这些来约束和规范

公务员的权力,使公务员能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只有这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人民网
记者 赵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