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国政协委员田惠光关注食品安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20:4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三月四日电题:“十个婆婆”为何管不好一顿饭食品安全牵动委员心 ——访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田惠光 中新社记者路梅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田惠光从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工作已经有二十五年。她说,今年参加两会来到驻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报纸,发现不出她所料,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田惠光说:“每年两会期间,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都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食品产业链条上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一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使广大群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这表明涉及食品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未能根本解决。” 田惠光说,根据一九九五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卫生行政部门是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主体。但二00四年开始,执法权由多个行政部门行使。“这个转变我理解为大家对过去单一部门执法的成效不满意,于是换由多个部门执行。但这并没有让情况有明显的好转,政出多门的结果是各部门执法尺度不一,加之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真的出了问题,一板子打下去,谁也不疼。所以老百姓会说‘十个婆婆管不好老百姓一顿饭’。” 这位委员认为,这“管不好”的深层次问题还包括一些承担食品监管职责的部门缺乏同职责相匹配的专业人员和经费保障,存在以罚代管、执法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情况,难以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因此,尽管目前食品监管的部门多,人员总数也不少,但监管是软弱的,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预警十分薄弱,往往是出现了严重的食品污染才能发现问题。 “食品安全不是靠监督执法‘执’出来的,而要靠生产经营单位守法、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及早发现问题,最后一道防线才是监督执法,但现在每道防线都有漏洞。”因此,田惠光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起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她还强调,监督执法应该是“双刃剑”,一面是执法监督,另一方面,如果监督不到位,执法者也应被处罚。 同时,她再次呼吁,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食品监管的执法队伍要靠检验、发证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够秉公执法?”田惠光指出,食品监管工作之所以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根本原因就在于执法与经济效益挂钩。 当记者谈到很多人都有如今“什么食品都有问题,都不敢吃”之感时,田惠光笑着说:“我倒觉得没有必要那么担心,现在有很多食品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和质量,还有那些管理规范的超市也很注重进货的渠道和商品质量,一些规范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并且会越来越多,所以大家可以安心地购买这样的食品。”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