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96%的人见过城管查抄小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3:5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王亦君

  家住北京珠市口的蔡大妈特别怀念前几年小区门口的早点摊。“一大早儿给孙子买早点,热腾腾的豆浆和油条出小区门就能买到,又实惠又便宜。”

  和早点摊一起消失的,还有街边那些卖水果的、收废品的、修鞋的、修自行车……“过去到小区门口喊一声,收废报纸的小贩立马上门服务,现在他们都被赶走了,家里的废品就只好扔掉。过去小区路边随处可见的小修理摊,10分钟就能修把伞、修双皮鞋,现在社区环境倒是整洁了,我只好跑大老远到大商场去修,价钱还要贵好几倍。”每次说起这些事,蔡大妈就念叨个没完。

  相比之下,上海市市民的生活则要方便得多。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便有媒体刊发报道称,从今年下半年起,上海市将正式实施《城市设摊导则》,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新浪网新闻中心开展的民调(5799人参与)显示,55.8%的人对上海市这一即将出台的规定表示赞同,投反对票的只占31.9%。

  和蔡大妈一样,本次调查中43.5%的人表示“经常在街边小摊买东西”,51.2%的人“偶尔买一些”,“从来不买”的人只有5.4%。

  本报调查显示,96.5%的受访者“亲眼见到过城管部门查抄小摊小贩”。他们当中,70.6%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因为“小摊贩给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10.5%的人则坚持认为“必须维护市容,赞成查抄”。

  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是城市管理者为了维护市容整洁,在众多小摊贩面前筑起了一道道封堵的堤坝,而提供廉价合法经商点等疏导式的城市管理方式却是一片空白,结果矛盾在一些局部集中,从而催生出了一幕幕城管和小贩进行的“猫鼠大战”。

  近年来,发生在城管队员与小摊贩之间的一场场暴力惨剧,在全国不少城市蔓延。

  去年年底,北京城管海淀分队副队长李志强被杀案开庭审理。“我没有文化和技术,来北京找不到工作,只好摆摊卖烤肠,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谋生。”23岁的被告人崔英杰在法庭上流下了忏悔的泪水。由于不甘心新买的三轮车和炉子被城管查抄,崔用切烤肠的刀刺向了城管干部李志强。

  记者了解到,2006年以来,仅在北京市,城管队员遭遇的暴力抗法事件就有76起,89人受伤。

  对此,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曾经举行过研讨会。贺卫方、郑也夫、李楯等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纷纷表示,如果将城市管理简单地诉诸围和堵,将罚款和没收作为唯一的执法手段,在这样的管理理念的支配下,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小摊贩们和城管部门的矛盾很难舒缓。

  有专家指出,城市小商贩的存在,不仅是这个群体本身的生活需要,也体现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求。城市是社会各阶层和各种利益群体的共有生活空间,管理必须考虑到广大居民的生活需要,尤其要顾及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为了“文明城市”而无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以维护市容秩序为目标,用清除代替管理,势必把小商贩们推向城市管理的对立面。

  

清华大学的李楯教授特意举了国外的例子。他说,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不管城市多么整洁宜人,都是允许商贩和游商存在的。在圣诞节前的一个月里,德国
汉堡
等一些城市的市政厅前的广场上会搭建许多临时木板房供商贩经营,老百姓就在小摊上喝啤酒吃面包。这种现象在中国很难见到。

  专家们认为,在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条件下,政府部门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要的是“一尘不染”的城市,还是一个既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生存,又保持相对清洁的空间?

  面对这样的选择,公众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不应该“以罚代管”,维护城市市容与提供生活便利并不矛盾。

  记者注意到,已经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乌鲁木齐市积极开办夜市,浙江省宁海县在背街小巷里开辟“钟点菜场”,重庆市也计划在年内陆续开放部分背街小巷,允许摆摊设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