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国人大会议在采访安排上愈发开放透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4:16 中国青年报
崔丽 3月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众多外国记者成了接受国内媒体采访的“角儿”。“愿意的话,在中国可以自由提问,而且越来越方便,没有什么困难。”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柯舍夫,说出了境外媒体记者的共同感受。 与此同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局局长阚珂一句“我们不会对记者说无可奉告”引来媒体强力聚焦。 事实上,参与两会的记者都有着切身感受,全国人大会议在采访安排上愈发开放透明,全国人大的新闻发布会已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开放透明、民主和谐的一个闪亮窗口。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增加了开放团组会议的场次,共开放了35次团组会议,西藏代表团首次开放顺利。这种团组会议开放的力度在全国人大历史上前所未有。 人大各场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提问,历来竞争激烈。来自香港的陈慧玲在去年两会上体验了一把“点名”大战。去年3月4日,作为香港“学生记者”的陈慧玲在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屡屡举手,在最后一个问题时,新闻发言人李连宁将提问权给了陈慧玲,令陈慧玲连呼“幸运!”,也让她和学生记者团知道,两会上的新闻发布会,并非如外界所言,问题完全“预制”,记者都是“托儿”。 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开好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公众传递立法信息,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个新的举措。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就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监督法、企业破产法、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反洗钱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组织了6场有关立法问题的新闻发布会,每场新闻发布会都有上百名记者参加。 令一位中央媒体记者印象尤深的是,“无论是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人大法工委负责人,还是各部委人员,从不回避提问,正视问题,都能从法理和政策上进行深入阐释,从而对公众解疑释惑。” “要把第一信息告诉给老百姓,同时体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要直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阚珂的话一语中的:“这是适应社会要了解人大工作的要求和人大工作应该让人民群众知情,这是基于人大制度公开的内在要求而确定的。” 这次全国人大会议,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必须接听所有电话,并尽力协助每一个采访要求。这意味着两会采访告别“无可奉告”辞令。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在即,报名采访本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已有2300余名,新闻中心为记者采访提供了很多方便:电子报名、网上新闻中心…… 这一系列举措令多年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本人颇为感慨:两会告别“无可奉告”的背后及每一个看似具体而微的细节中,体现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走向民主、透明、开放。(作者为本报两会记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