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吕雷代表提出:职称外语应只考相关人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18: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7年职称外语考试报名日期一延再延,外界纷纷揣测:是不是不考了? 人们似乎看到了苗头:贵州省人事厅宣布,今年起取消中级职称外语考试,包括新闻在内的22个高级职称外语考试也同样取消。 全国人大代表吕雷也嗅到了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浓烈味道:“职称外语,应该只考工作中与外语关系密切的人员。” 一道门槛,卡住不少大才 1990年,职称外语考试在我国出现。后来根据人事部的决定,职称外语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凡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职称评定。就是这样一道门槛,不知挡住多少人的职称路。 被挡住的不乏名师大腕。这是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两个人物——— 顾建人,上海的一位农业师,发表了十余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并在农业新产品开发方面成果卓著。为申报高级农业师职称,自2000年起,他连续两年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结果是不及格。 张建军,河南教育学院副教授,科研成果丰硕,但就是去不掉那个“副”字,症结也出在外语过不了关。 身边的例子还有很多。吕雷代表替一些老编辑喊冤:因为职称英语不过关,一些老编辑到退休还是个中级。一位网友也大为感慨,他的一个老领导,当了几十年编辑,快60岁了申报高级职称,照样要考英语。“我看她一有空闲就戴起老花镜背英语单词的样子,心里就想哭”。 职称外语考试,不代表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黄德明坦言,目前的职称外语考试,既不能体现专业外语水平,更不能与专业水平挂钩。 安先生前年职称英语A级考试考了近90分,他却对记者说,考分虽高,但一份普通英文简历也写不好。遇上老外,也还是没法交谈。黄德明代表质疑,这样的考试能体现英语应用能力吗? 汪西是一名IT工作者,他认为,他只要掌握有关IT的专业英语就够了,“甚至我可以不掌握,而依靠翻译软件”。 考试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两个:检查应试者的掌握水平,另外一个是通过考试来促进人们的学习。“显然,这两个目的都没有很好达到。”黄德明代表说。 对目前中国职称外语考试制度,奥地利驻华外交官约瑟夫·斯托金不太理解:“在奥地利,除了必须使用外语的工作,没有要求升职前必须通过外语关之类的硬性规定。如果一个工作不需要外语,为什么要将其作为先决条件?” 职称外语考试,经济收益惊人 职称外语考试质疑声不绝于耳。全国人大代表郭泽深认为,考试权就是一种资源,因为有利益驱动。有专家尖锐指出,职称外语考试实现了经济收益,成为典型的权力寻租。 汪西告诉记者,有两笔钱考生一般都要交:考试报名费必须交,不同地方标准不一,每人从三四十元到五六十元不等;购买相关资料,比如《职称英语指定用书》及《考试大纲》。 尤其是教材,年年都出新版。考生们告诉记者,年年考,也要年年买。主办方拥有的资源完全可以树立考试用书的“绝对权威”。黄德明代表说,职称外语考试教材每年有数目庞大的消费群体,高发行带来的是高利润。《新闻周刊》曾经披露来源于中国文联出版社的一组数字:像职称外语考试这种类型的书,成本基本只占书价的1/3。印数越多,平均成本越低,如果图书的发行量在1万册以上,最保守估计,利润也有一半。有关人士算了一笔账:以2002年为例,当时《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的定价分别是38元和50元,400万考生带来的两本考试用书的利润合计有1.76亿元。 除去报名费和教材,一些参考者又投身职称外语考试培训班。有人估算,包括报名考试、参考图书费、培训费在内,每人为考试的支出一般在200元左右,每年上百万人报考,开支总额可能高达数亿元。 吕雷代表:只考专业相关人员 就在人事部刚刚公布即将于4月份进行的2007年职称外语考试报名工作全部延期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完善职称外语考试研究课题组针对“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建议”2月7日在人事部网站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吕雷代表说,现行职称制度必须改革,坚持体现能力与专业业绩的标准。他认为,应当进一步放宽免考人群,只考实际工作中与外语密切相关的专业人员。而且不能让外语成绩一票否决,应综合考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郭泽深代表说,现代社会,毕竟外语对人们生活的介入越来越多,对外语的掌握是个人素质的一部分,但不是什么行业都要考外语。 他还建议,政府可以对某些职称要求外语水平,但不应该自己来主办全国性的考试。这是一种角色的错位。按国际惯例,这种考试应交由专门的社会中介机构来举办。 本报记者 王雷 李宜航 尹安学 夏杨 张 军 陈晓鸿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