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教育的阳光公平地温暖着每位学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0:05 红网

  全国政协、人大会议相继于前天和今天隆重开幕。代表委员们肩负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重托,聚集北京,建言献策,直抒胸臆,参政议政,共商国是。教育公平问题,是民众关心、议论的热点,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愿教育的阳光公平地温暖着每位学子。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平等享受教育的恩泽,是人的基本权利和天赋权利。人不分男女,年不问长幼,身不分贵贱,居不问城乡,平等地沐浴着教育的阳光,是教育的应有属性。

  可现实却与此大相径庭。由于在政策倾斜、经费保障、师资配置、设备投入等方面存在严重不平衡,造成城乡教育、区域教育、民族教育、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与学校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一方面,山里的娃儿以膝代凳跪在冰彻透骨的地面上写字,另一方面,城市的孩子坐在四季如春的教室里读书;一方面乡村教师几百元的工资常常被拖欠挪用,另一方面城里教师早已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族;一方面乡村学校缺乏大量教师不得不雇人代课,另一方面城市学校闲置多余教师无事可干;一方面乡村学校危房成了永远改造不了的工程,另一方面城市学校堂皇建筑和精美设施让西方发达国家也啧啧惊叹;一方面许多高校经济窘迫,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几所名校挥金如土,一掷千金……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公和分配不匀,致使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给以后的人生竞争烙上拂不去的阴影。

  这种教育不公平还直接导致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辍学、因无力支付高昂学费而放弃大学入学资格和新的读书无用论蔓延扩散上。每年

高考录取时节,总能见到无可奈何的父亲因筹不齐子女上大学费用而上吊自杀的报道,令人扼腕叹息。也有数目不少的中榜考生,面对着家徒四壁和两手空空的父母,吞咽着泪水撕碎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转而加入了外出打工者的行列。无须谴责乡村的落后,家庭的困窘和为人父母的无能,如果在教育制度的设计上,包括相关配套措施,都能够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相信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含辛茹苦的农民兄弟多年来默默地奉献着教育费附加,用他们孱弱的肩膀支撑着原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而从来没有听说过,城市居民也分担了教育费附加什么的。

  几乎每一个教育环节,都能够发现教育不平等的影子。高考同样是五百多分的成绩,北京的考生可以轻轻松松地上北大、清华,安徽、湖北、河南的考生却连二流的学院都不一定能够踏入门槛。北大、清华在北京的招生比例是1.7万人口比1,而在河南却是56.7万人口比1,两者相差33倍。有这样一则让人心酸的故事:一位外地的民工和北京工地上的工程师聊天,发现两人同一年参加高考,工程师榜上有名,民工名落孙山。但一比较当年的高考成绩,民工的分数竟然比工程师高出50多分,可是由于一个在安徽,一个在北京,两人的命运就此天上地下。

  从今年起,全国免除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小学阶段每人每年受益140元,初中阶段每人每年受益180元,约有1.5亿农村孩子享受到这项阳光政策。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如何把教育资源、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向农村、向边疆、向贫困地区倾斜,去矫正严重不平衡的教育“杠杆”,乃是当务之急。最为根本的,是要回归

教育公平理念,在制度上、体制上、法律上确保每一位学子享受到公平教育。

稿源:红网 作者:王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