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经济增长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3:00 舜网-济南日报
王克群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提法有所不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在以往短短的一两百年间,使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比过去数千、数万年间形成的财富总量增加了许多倍,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经济效益水平和社会总福利水平明显提高。反复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市场经济在提供经济高效率的同时,客观上也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简要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能有效抑制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和某些产品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副作用;二是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三是不能有效调节地区间、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四是不能有效抑制与排除假冒伪劣商品和不良产品。因此,在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实行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缺陷。 在一些地方,面对失调的投资增长形势,地方政府的态度却与中央宏观调控的导向有着明显差异。尽管当地高速增长中蕴藏的不健康因素已经非常明显,但仍有地方官员表示:“如果一个地方发展速度慢了,当地领导就会感到无地自容。”其言语间,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GDP为中心”,视“发展是硬道理”为“GDP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的固有思维方式显而易见。投资的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其成败不仅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取决于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博弈。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一直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也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投资宏观调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抑制地方投资冲动或熨平由投资冲动引起的经济波动,非常重要。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 和转变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状态。如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3%。而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如果不能解决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问题,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现实警示我们,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根据我国的实际,立足于当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下大力解决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要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集中,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要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等。 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在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地方沉湎于铺摊子、上项目,由此带来的土地供给紧张、资源约束增强、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要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节约资源。要完善《节能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实施力度,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要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此外,还应推动能源、资源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以改变当前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而造成的浪费。 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选择。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要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自主创新是强国之道。翻开世界近代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谁在当时革命性技术的自主开发上领先,谁就成为世界强国。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发明了蒸汽机,英国就成为强国;19世纪美国发现了电力,20世纪又开发了原子能和计算机,美国就成为当然的世界之强。历史告诉未来,提高国家竞争力,核心是增强科技竞争力,而增强科技竞争力,根本是提升自主创新力。我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别无他路可寻,唯有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发展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必须强调国家意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升关键产业水平,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基本立足点。 自主创新是破解提升国家竞争力难题的重大部署。当前,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但是,技术创新能力是组织内产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我国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创新队伍和自主开发的平台,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掌握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 和解决民生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者,既要对投资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同时又要承担一定的投资职能,直接投资建设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市场配置难以奏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项目。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减少财政投资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直接投入,优化投资结构,调整财政投资结构和方向,重点向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倾斜,由单纯注重经济建设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转变,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现阶段,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