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学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文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4:51 中国青年报
照片:3月5日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王树国(右)和东北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赫冀成(左)做客本报、中青在线和新浪网联合举办的在线访谈。本报记者陈剑摄 大学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文化 这几年很多学校的硬件建设,比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与过去相比,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学校的硬件建设发展起来了,要提高质量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王树国代表说。 在他看来,中国的高校与外国名校相比,最大的差距是在内涵建设。这个内涵包括培养人才的基本环境和整个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也包括整个育人的过程当中,那些比较完整的或者有比较符合育人客观规律的细节上。比如说学校的氛围,每一个老师的言谈举止,甚至包括食堂员工对学生的态度,宿舍员工对学生的态度,可能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识和反思。 赫冀成代表则把这个内涵总结为一句话: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 很多人不理解:大学怎么会没有文化? 赫冀成代表解释,大学有知识,但知识和文化不是一个概念。在他看来,大学的文化最重要的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构建大学的精神家园。目前不少学生和教师没有对事业追求的价值观,功利主义地做一些工作,这是人文精神的缺失。科学家之所以有所为,都是源于对事业的追求,而不是对分配的追求。而科学精神更好理解。舆论在惊呼学术腐败,实际上学术泡沫多于学术腐败。在一个充满学术泡沫的国度、国家和民族很难做出重大创新。因为它标志着一个学生或者教授,可以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多的东西,这绝对不是科学态度。而科学精神的培养并不容易,关键是合理科学的政策导向。我们不能像逼工分一样逼他发表多少文章,这样是不能把大师逼出来的。 好的大学一定要有大师。但是大师应该从哪里来呢?从外边花钱聘?自己培养?做好自己的事情,外边有一些有识之士能够主动加入到我们队伍当中来?王树国代表说,这些都是培养大师的不同渠道,但是最根本的渠道还是源于我们自身,我们要用现有的师资培养出真正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大学者、大师,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途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载人航天。我们国家自己培养的一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完成了中国几代人的飞天之梦。 “由此可见中国人不是不能做到,关键是不是我们能够完善一个或者是构造一个真正能够孕育出大师级人才的土壤,这是我们学校要做的。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培育学生,学校还有一个职责就是要为真正成长成为大师级的人才,构建一个好的环境。”王树国代表说。本报北京3月5日电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