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权域未敢片刻忘忧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9:27 中国新闻出版报

  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喻权域时,他正在写今年的提案。他说自己已经70多岁了, 到明年两会召开就整整履行完两届委员的职责,到那时,退下来他要静下心来总结自己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外宣办、中国社 会科学院的经验得失,写写相关文章。

  委员故事 有一次我到国外访问,碰到一些丹麦人,当我谈起中国的童话时他们都显得很惊讶,说“你们中国还有 这么好的童话?”

  建言献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历史上我们 就善于学习各民族的长处。现在世界各个主要国家从古到今的重要著作都已经翻译成汉语,在中国出版发行,陈列在全国上万 个图书馆里供人阅读。中国出版了外国许多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全集,而且还有好几种译本。但是中国的图书在西方等国家却还 不够多。

  日本人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例如他们把樱花移植到华盛顿,每年春天都有大量的美国人到公园去赏樱花,对日 本的印象慢慢就改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给美国人送去中国的梅花呢?梅花花期长,能在冬天迎风傲放1个月。不要小看一朵 朵梅花,中国的文化更多的应该采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传递出去。中国应该改进,主动传播。建议有关部门出面,向国外 的大学

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赠送中文版图书,不要担心没有人读或读不懂,学者或学生写论文要用,自然就传播出去了。

  委员故事 前一段时期中央一大报记者写的文章竟然把中纪委和监察部混为一谈,文章错误不少,逻辑混乱。

  建言献策 在记者的基本技能方面,要增加形式逻辑的训练。现在新闻系的学生都没有学过逻辑,写文章不讲逻辑 、没有条理。这跟我国的新闻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新闻学教育的好处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学生知识面广,但是基 本技能缺乏。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教师都没有新闻实践,他们没当过记者,更不要说担任媒体的领导全面操作一个媒 体了。毕业生进入新闻行业必须经过再教育才能真正适应编辑记者岗位。

  记者写文章马马虎虎,跟媒体领导也有很大关系。新闻单位领导一方面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另一方面也 要善于用人。我们要学习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的用人之道。他把思想活跃、一会一个新点子的人安排做记者,让那些理智谨慎、 善于挑错的人做编辑。人还是那些人,但是这样安排就能减少好多差错。(本报记者卓宏勇王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