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育部副部长:给北大清华投钱多是有道理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9:45 中国新闻网
原教育部副部长:给北大清华投钱多是有道理的

  

原教育部副部长:给北大清华投钱多是有道理的

  资料图: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六月十二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若干教育问题的思考》进行主题讲演,他认为:中国教育宏观看一片大好,微观看都是问题,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是关键。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全国政协委员、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最乐意说的,就是他从副部长位置上走下来之后建立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我这个基金会的功能,就是配合政府,说白了就是拾遗补缺。丛飞生前资助的156个学生,我全部接过来了。”募集到2.6亿,只能用利息,不能花光——他言谈间流出一丝不爽。“别人说2.6亿挺多了,我觉得挺少。去年,向我申请的有20万学子,我才资助了1.2万。”他说,当下中国关心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团体的风气还没完全形成。“有人不愿捐,也有人怕捐。”但在他看来,最难的还不是筹资,而是资助谁。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教育部门不能负主要责任

  张保庆说:“中国的就业问题,是个谁都很难解开的方程式。高校就业难,教育部门有责任,但不能负主要责任。市场经济搞到今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工厂减员,教育部门管得着吗?教育部门管培养。”

  怎样把学生培养好?张保庆用了“对路”二字——培养到能够更适合社会需要。“高校调整培养结构、培养层次,尽量减小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这是教育部叫做的。”此外,“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现在一毕业就想找到一个完全满意的工作,或者说完全依靠国家来给你安排工作,这是不可能的。你要拓宽就业思路,譬如自主创业,譬如先搞一个过渡性的职业。即便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能看作就是失业了。”

  “政府要负的责任,除了在政策上给大学就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尽量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要加强统筹。一方面,看到就业岗位不够;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有些就业岗位没人去干。”对学生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张保庆说:“既有大学生不愿意下,也有下不去的问题。这是双方面的。”他提到一个用人机制问题。“相当多的工作岗位被一些不称职的人占着,但又没有办法把它置换出来。”

  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教育的公益性毋庸置疑

  就有人提到“教育产业化”,张保庆对此一点情面都没留:“我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我就主张,教育是最崇高的公益事业。”他说:“教育产业化这个思想在中央国务院的文件里是没有出现过的。只是在现实层面,某些教育部门中,包括政府部门,某些校方,包括校领导,不同程度地有把教育搞产业化的意思。”言及此,张保庆语重心长起来:“教育的公益性一定要坚持。”

  今年,有委员提议“取消高考”。张保庆的意思是,在目前找不到更好、更科学的办法解决高考的问题之前,是不能废除高考的。“公正都只是相对的,这就只能通过高考这种形式,择优录取。高考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倒是真有问题。”

  他还提到了择校风,指出教育部对此是一直反对的,不知发了多少文件,但都反对不下去。之所以屡禁不止,在张保庆看来,“根子是由于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不平衡。好多学校办得很好,差的学校办得很差。这样家长不放心,非要抢着把孩子送到他信得过的学校去。过去的一些重点小学、重点高中,是历史形成的。现在,教育部力求淡化这个东西,淡化不下去。与此同时,借助指标抑制‘择校风’,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你一年只能收多少择校生,最多收多少钱,多少分数才能收,限制死。”

  研究型大学不是每个大学都要追求的目标

  现在,国内大学纷纷提出创建研究型大学。对此,张保庆说:“现在中国的大学,目标太单一了,不顾条件,都想搞研究型大学,都想搞研究型教育。其实在国外高等教育很棒的大学也有教学型的——以培养学生为主的,就是把本科生培养好,也有研究型的——要出成果的。”但是他还是肯定:“尽管有很多问题,但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好的,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还是好的。”

  “

教育公平”是委员们谈论教育的一大热点,其中,相当数量的委员提及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甚至有委员称“国家给北大、清华投钱投得太多了”。张保庆对这一提法表示理解但不赞同:“虽然说每所公办学校,国家都应该支持。但是我们国家距离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有距离,我们必须要下大力气,这包括必须要支持几所学校,能够站到世界前列——这是国家利益所在,清华、北大属于这个范畴。”

  师范大学办成综合性大学有争议很正常

  以前,曾经说过“不同意师范大学仅仅就是师范大学”;后来,师范大学纷纷增加非师范专业,力办综合性大学。对于此,社会上有不少争论。张保庆说:“有争论是正常的。”中国过去的师范教育,中师、师范、师大,这一套系统很稳固。“那时候,师范生就是师范生。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之后,完全按照那套办也不行。过去,师资队伍缺口很大。另外,体系很大,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来支撑。但大学毕业生很少,都不够分配。现在不一样了,教师队伍完全可以多样化了,不是说必须靠师范。综合性大学的,想当教师,经过培训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师范院校搞这种改革还是可以理解的。教育部也没有反对。回到过去那套系统。也没必要,就是怎样确立一个度。”

  面孔

  长得不怎么浪漫,但满腹情怀。这位豫西人早年因家境贫寒,差点上不起学;1964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法文;书法、古典诗词俱佳。就任教育部副部长期间,曾直言“高校变相乱收费上瘾”,也曾为八省区贫困生

助学贷款难以落实冲冠一怒。2005年10月,他从教育部副部长职位上退下来,2006年3月操办成立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担任首任理事长。

  语录

  ——大学不发展,中国的就业问题就解决啦?文盲也有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教育部门不能负主要责任。

  ——教育产业化,这个思想,中央国务院的文件里,是没有出现过的。

  ——必须要下大力气,包括必须支持几所学校,能够站到世界前列——这是国家利益所在,清华、北大属于这个范畴。办高等教育不能“撒胡椒面”,你不可能把全国2000多所学校都“投入”成清华、北大。(朱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