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生话题:让山区农民有一条通往自家门口的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0: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周芙蓉 吴晶晶 杨跃萍) 偏远山区的产妇分娩时难产,却因通往县城甚至乡镇卫生院的路途太遥远,贻误了抢救时机,撒手人寰;农家人辛辛苦苦种了一坡果树,孩子巴望着爸妈卖了果子给自己买新衣,年轻人希望靠果子赚些钱为老人买药,可一场暴雨过后村口通往集市的泥路被冲断了,一家老小的愿望落了空……这样令人心痛、无奈的故事在云南并不鲜闻。作为云南省交通厅厅长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光成说:“尽管云南干线公路正向高速化发展,但广大农村交通建设欠帐太多,农民出行难迫切需要解决,否则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就是一句空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广大农村就落不到实处。” “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太需要解决道路交通出行问题了”。来自贵州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喜秀说。从1984年起,杨喜秀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担任乡干部。农民的苦,她看到得多,体会得也深:“因为没钱修路,农民要走出大山,只有从山上爬出一条路出来”;“一年到头喂头猪,仅仅是为了过年有块肉吃,从来就没有想过拿出去卖。” 杨喜秀所在的乡是国家二级类贫困乡,通过我国持续不断的扶贫开发工作,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至今仍有2000多贫困人口。杨喜秀说:“这部分人至今仍处于贫困,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条通往自家门口的道路,仅只一条晴通雨不通、群众长期靠脚走出来的泥巴路。没有路,山上栽种的好东西出不来,山外的人进不去。” 她说,交通基础设施的制约,导致贫困群众增收没希望、脱贫没指望。如2005年政府实施了林下生态养鸡扶贫项目,交通便利的地方,群众养一只鸡能赚5元。而因为山上不通路,农民只好挑下山来卖,下山至少走2个多小时,一只鸡的重量因此要减少3两到半斤,不仅没赚到钱,一只鸡还要倒贴2元。 “再好的项目在这里起不了多大作用。”杨喜秀说:“农民抱怨说‘父母生我们在这里,难道我们就该受苦?'听到这些,我很难过,政府有责任、也有这个能力不再让他们受苦。”杨喜秀认为,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乡、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投入力不从心,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只有加大对贫困地区以交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杨光成代表说,目前,国家已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他呼吁,对于像云南这样公路建设欠帐多的西部省份,国家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帮助,以尽快缩短东西部差距。“目前东部地区已大规模实施通村油路工程,而西部地区的通乡油路工程刚实施一年且配套资金筹措困难很大。” 他还认为,解决农民出行难必须构建农村交通安全系统。这个系统除道路及管养外,还包括交通参与者、车辆、管理、政策法规等要素。云南山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农村运输业利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者积极性。为此他建议,可把“公交优先”的理念引入农村运输,政府可通过给予补贴等方式扶持企业运营成本高的客运线路。同时农村运输安全监管一定要有机构、有人,可以在乡镇成立运输协会或组织乡镇相关工作人员挂钩联系运输企业,参与到运输安全监管中。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