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市委书记谢明中:以人为本建设新侨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1:03 中国台湾网
海南文昌市委书记谢明中:以人为本建设新侨乡
中共文昌市委书记谢明中。

  久闻侨乡文昌四年前来了一名既能干又实干的书记,那里的许多人都说真是“来之不易”。 今年一月在中共文昌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谢明中再次当选为市委书记。近日,记者通过网路和电话,采访了这位据说是“非常厉害”的父母官。

  谢明中,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曾任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政治部主任,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共青团海南省团委书记。2002年11月,任中共文昌市委书记。2003年3月,当选文昌市人大常委任主任。2007年1月,再次当选文昌市委书记。

  调查研究,科学规划

  2002年11月,谢明中从海南省团委书记的岗位上,转岗任中共文昌市委书记。到任之初,这位工程师出身的父母官,发挥了其职业的特长:讲究工作效率,深入调查研究。他和他的同事们频频走街串巷,深入农村,虚心请益,观摩学习,为文昌的长远发展寻找良方、绘制蓝图。最终,市委科学地制定了文昌经济发展的总方略:“三抓”总要求和“七大”发展思路。

  “三抓”总要求就是抓教育、抓招商、抓公关;“七大”发展思路就是大力发展基地农业、大力开发矿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海洋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资源型加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经营城市等。

  这三抓总要求和七大思路,成为撬动文昌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经过四年的实践,有关部门的以下统计数字说明了这一决策的科学性。

  2002年至2006年,文昌市共引进项目600多个,计画投资总额54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71.5亿元,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50多个。招商引进和投资动工的项目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总和;

  2005年,文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综合指标跃居海南省第三;

  2006年,文昌市生产总值达61.45亿元(不含农垦),比2002年增长76.1%,年均增长12.9%;全市财政收入3.7218亿元,比2002年增长137.9%(扣除不可比因素),年均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42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8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8.4%和44.8 %,偿还了历史欠款2.4亿元。

  千秋大业,教育为本

  当记者问到“这四年文昌发展的亮点是什么”时,谢书记斩钉截铁地说:“是教育。”文昌抓教育,是海南的一个缩影,更是海南的一个范例。

  四年来,文昌共筹措教育资金6.8亿元,新建学校各类房屋27.5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校危房6.5万平方米,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小学无D级危房目标,被评为海南省中小学危房改造一等奖。

  在全市发动社会各界捐资近2亿元,建设与改造了文昌中学新校区、文昌华侨中学等十六所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并从全国各地吸收和招聘1172名优秀教师和师范毕业生充实到各学校中去,使得全市师资的数量得到了迅速壮大、品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在谢明中任职的四年中,每年免除了全市学生学杂费2859万元,免除了农村学生、城区困难家庭学生课本费921万元,避免了适龄学童因贫困而辍学。

  四年来,文昌市的高考优秀率和录取率均居全省前列,原文昌师范学校升格为学院,文昌有了第一所大学。

  如今,文昌建设最美的地方是校园,最亮丽的地方是教学楼、科学馆。

  

和谐社会,文化领先

  文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以礼仪之邦着称,文化底蕴深厚。一代代文昌人的不懈努力,造就了近代文昌“六乡”的辉煌。

  如何借文化兴市、构筑和谐社会?谢明中书记说,文化是生产力,也是重要的竞争力。四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和经验,彰显了侨乡文昌浓重的地域特色。

  ——狠抓教育,确保文化强市活力。在加强基础教育同时,加强人民群众的素质教育,加强文明行业、文明社区、诚信建设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

  ——推行文明生态村的建设,造就人与自然的和谐。文昌先后建成各类文明生态村1341个,占自然村总数的45%。以白鹭湖为中心的海南省最大的文明生态村片区以及美柳等5个文明生态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生态村。去年,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先后到文昌视察时,对文昌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打造文化精品,树立文化强市新形象。强化红色旅游、文明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打造以椰子文化、生态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建设文化旅游名城。

  ——加强文化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四年来,文昌新建了文昌公园、紫贝文化广场、电视塔、青少年活动中心等11大文化体育设施。还将投资兴建文昌文化广场、世界母亲主题公园和图书大厦等设施,每个镇、办事处都将建有篮球、排球场,为全市人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生活与健身活动场所。

  以人为本,励精图治

  谢明中书记认为,建设新侨乡文昌,必须要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四年来,文昌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就是我们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励精图治的结果。

  翻开2002至2006年文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记录,记者发现并整理了以下资料。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建设,筹资4.9亿元,新建和改造城乡道路977公里,公路密度达0.88公里/平方公里。电力、通信建设,投资10.49亿多元,新建变电站20多个,通信光缆840皮长公里,通信电缆320万对公里,通信管道600管程公里。水利、供水、港口建设,投资1.63亿元,兴建了44宗农田水利工程和2198宗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亿多元对清澜港航道进行了疏浚。

  ——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构建了“八大基地农业”优势产业,建立各类

农业产业化组织1675家,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8.3亿元。发展资源型加工业,形成了椰子、热作产品、水产品、矿产品、木材和文昌鸡加工六大支柱产业,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2.3亿元。加速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方面,实施“一虹七彩”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38.5亿元。

  ——体制改革,成绩斐然。成功盘活了6家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2亿多元,实施兼并了20多家国有企业,全市近3000名国有企业职工顺利转产就业。对全市16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优化配置,完成了25个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共减轻农民负担2.26亿元。完成了348万亩土地确权工作,解决了1000宗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兑付农民种粮补贴资金980多万元。

  ——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筹集资金3亿多元,为群众办实事2000多件,包括抗击自然灾害、农村人畜饮水、扶贫助困、改造危房、福利院建设等。创造新的就业岗位4万多个,引导4.56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打工经济9.12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859.5万元,保障对象达21.42万人次。

  四年来,文昌先后荣获68项国家级殊荣、113项省级荣誉。

  对照以往的资料不难发现,以上资料在文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创下了许多的第一和第一次。

  只争朝夕,乘胜前进

  当问到今后五年文昌的发展目标时,谢书记指出,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三抓”总要求和“七大”发展思路,执行好“

十一五”规划,以实现中等滨海花园城市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大企业进入,大专案带动”战略,力争到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建设,构建和谐的新侨乡文昌。

  要实现上述目标,谢明中认为,文昌必须着重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乘胜前进,谋划文昌发展新方略;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放眼长远,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挖掘底蕴,谱写文化强市新篇章;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新侨乡;固本强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电话那头,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在述说。几个小时的访谈,听得出,他和蔼和亲,信心满怀。看得到,他鞠躬尽瘁,身体力行。我在想,文昌人说谢明中“厉害”,是指他实干、作为吧。我们期待,在文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谢明中不负重托,继续带领文昌人民扬帆远航,早日到达建设繁荣和谐新侨乡文昌的彼岸。(林道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