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4:18 央视《新闻调查》
奇瑞之路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必仁

奇瑞之路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金弋波

奇瑞之路
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院长高立新

奇瑞之路
奇瑞汽车生产线

  央视《新闻调查》3月6日播出“奇瑞之路”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被采访人:

  乔万尼 巴托利

  菲亚特动力总成公司

  国际合作部 副总经理

  尹同耀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总经理

  周必仁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金弋波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总经理办公室主任

  胡复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李志勇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部 工程师

  澜德翡

  AVL公司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奥普曼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

  高立新

  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 院长

  顾镭

  奇瑞乘用车工程研究院 院长

  李锋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销售公司总经理

  张华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国际部项目经理

  演播室: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中国的国产轿车档次不高、质量不好、没法儿和那些著名品牌的进口轿车相比。但是这几年,随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诉求进入最高决策层的战略视野,中国的自主品牌轿车也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安徽的奇瑞。

  解说:2007年1月31日早上, 一辆4.91米长的黑色意大利进口LANCIA轿车,停在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厂房前。这个牌子的轿车在中国非常少见,它是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著名品牌之一。在欧洲,LANCIA轿车象征着档次和地位。

  解说:GOVANNI BARTOLI先生是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高级经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菲亚特动力总成公司的CEO,以及法拉利发动机公司的总经理。这样的一个访问,似乎暗示着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将要发生。

  乔万尼 巴托利(菲亚特动力总成公司国际合作部 副总经理):我们到处看,想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可以从他们那购买一款好的发动机,这是我们来奇瑞的原因。

  解说:菲亚特公司是欧洲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不仅拥有百年历史,更有像法拉利、玛莎拉蒂这样的顶级跑车名扬四海。菲亚特相中奇瑞,让人感到多少有点意外。

  乔万尼 巴托利(菲亚特动力总成公司国际合作部 副总经理):奇瑞的发动机构造非常好,是优良的发动机可以改进并装在我们的车型上。

  解说:对奇瑞感兴趣的绝不仅仅是意大利人,还有亚洲人、非洲人、美洲人。奇瑞公司的洽谈室里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谈判,而洽谈室外面这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上,凡是进口了奇瑞汽车的国家,都被贴上了红色的

商标

  周必仁(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出口到)安哥拉主要是QQ 和旗云(车型)

  记者:俄罗斯呢?

  周必仁(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俄罗斯现在我们几款车都在卖。

  解说:世界地图上奇瑞的商标已经接近50个,意味着奇瑞汽车也已经出口到了近50个国家。

  周必仁(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以色列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年纪已经很大了,快70岁了,他曾经就跟我们讲过就说如果我现在不到中国去、不到中国去进口轿车的话,我的儿子、孙子都会骂我的。

  解说:海外的这些买家究竟看中了奇瑞什么呢?在国内汽车市场,奇瑞也开始有所表现。2007年元旦过后,200多名奇瑞的国内经销商聚集在了北京。

  (同期声)

  解说:会上一共有200多名经销商获得了奇瑞公司的奖励。奖品包括了一辆奔驰、10克莱斯勒300C、还有奇瑞自产的各类轿车近百辆。

  解说:2006年是奇瑞颇受瞩目的一年:第50万辆轿车下线、国内销量排名由05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四位。在财富杂志评选的“中国最值得尊重的公司”当中,奇瑞名列第11。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实我们自己更清楚,奇瑞公司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奇瑞公司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

  解说:尹同耀的话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礼貌性的谦虚。今天,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有成熟的国外汽车制造商、有数量众多的合资企业、自主造车企业,轿车品牌达到60多个,而美国市场不过30个品牌。奇瑞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年销售量却从2.8万辆上升到30万辆,翻了近11倍。那么在奇瑞飞速发展的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它的成长又能给今天的中国带来什么呢?

  解说:2007年2月1日早上8点,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同耀的办公室。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能不能到我这儿来,我们把A13和Q21的事再讨论一下

  解说:在公司,人们私下里送给尹同耀一个绰号——715干部,意思是每周工作7天每天15个小时。

  解说:从尹同耀的办公室可以看到奇瑞庞大的厂区,它现在几乎占据了芜湖经济开发区四分之一的土地。十年前,在奇瑞创建之初,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这边连路都没有,一块地是油菜地,还有水塘。告诉我们,就这一块给你们,在这儿弄(汽车厂)。

  解说:今年45岁的尹同耀在大学里学的是汽车设计,来奇瑞之前,他一直在长春一汽工作。那里制造的是我们国家最早的自主品牌——红旗轿车。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那时候做得不是很好,市场很小,一年才做一两百台车。

  解说: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那时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可以说力量非常薄弱。发展汽车产业,曾经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1997年前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开始出现高速增长,市场对轿车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芜湖市看到了轿车市场乐观的前景,便下决心要发展当地的汽车产业。

  (声音先入)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汽车的带动性非常强。

  解说: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1997年来到奇瑞。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它会带动橡胶、钢铁,上游、下游的(工业),它的产业链非常长。曾经有人算过,一个汽车的就业者可以养活7个就业者,就是说是1:7的关系。

  解说:而芜湖市要发展汽车工业的决心,也让一批怀揣着造车梦想的人闻讯而来。

  高立新(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院长):当时有一个说法,做货车是小学生,做轿车是大学生的水平。

  解说:高立新,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院长,是汽车底盘方面的专家。

  高立新(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院长):毕竟你是搞汽车专业的,或者搞汽车是你的个梦想,一辈子你要做一款车出来,总是看别人做车,或者一辈子也没做出来,是很强烈的遗憾。

  解说:1998年奇瑞花费了近2亿元人民币购买一条了福特汽车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并且希望能够借助外国人的技术力量把生产线安装、调试好,顺利地生产出发动机。但是谁也没料到的情况出现了。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们对设备没有安装调试的能力,他们不是搞设备的(技术人员),所以他们来了以后也抓瞎了。(我们)当时也希望上手,自己装生产线、自己调试。对方说你们没有经验,你们什么都不懂,动了就装不上了,就调试不出来了,责任由你们负,谁要一碰责任就是你的了,跟我没有关系。外国人也很赖皮。耗了大概半年时间,实在是没有招了。

  解说:最后尹同耀做出决定,让外国人离开。那么发动机生产线又该怎么办呢?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如果说这个发动机线建不起来,发动机就不能生产。所有的计划、所有的理想、所有的目标那全是空的了。

  解说:尹同耀他们从长春一汽请来了老专家、但是安装发动机生产线比想象得要复杂许多,没有了国外的技术支持,这2亿元的设备会不会就此变成一堆废铁呢?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一汽的人加上我们的人,就没日没夜的干。尹总那时候也是忽悠我们说,我们大干是50天,干完以后,50天到了以后,又来一个大干50天,完了以后又来一个大干50天。连续大干了3个50天,终于把生产线抢(安装调试)出来了。

  解说:1999年5月18日,奇瑞的第一台发动机终于生产出来了。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把生产线整活了,发动机整活了。那时(发动机)是很低级的,还是化油器的,甚至方向都是反的,但是毕竟它是响了,我们觉得那声音也是很悦耳的。

  解说:在汽车行业里,发动机被比喻为汽车的心脏,因为它是整个汽车的核心。发动机不仅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并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的质量。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最早还是老(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的一个领导,他跟我说发动机你们还是要早点着手,中国的汽车工业,实际上是一直在吃发动机亏。当时能做整车的或者能(组)装整车的比较多,但是多数的发动机还都依靠外面。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一开始我们买别人的设备,买别人的图纸这种办法肯定是不行的,一台两台发动机可以这么做,但是奇瑞想做大做强,你必须要从概念开始就要会设计,整个技术你要掌握。掌握了发动机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掌握了汽车开发的主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动机。

  解说:2007年2月1日早上10点,尹同耀等待的客人到了,他们是AVL公司的澜德翡先生一行。在发动机设计领域里,AVL公司堪称一名巨人。它的总部在奥地利,有近60年历史,在全球拥有40多家分支机构,年营业额高达到5亿欧元。AVL公司几乎和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有合作关系。但是,这次AVL与奇瑞的合作却与以往都不一样。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希望不只是买一个技术,买一个技术可能会买来,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一个,人家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理由是什么,就是我们希望得到一个活的产品,而不是一个死的技术。

  解说:早在2002年,奇瑞便与AVL公司签订了联合开发18款新型发动机的合同。为此奇瑞不仅要支付昂贵的设计费、还要额外再支付一大笔技术转让费。为的就是能培养起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具备自己研发发动机的能力。就是这几名工程师当时带着这个艰巨的任务去了奥地利。

  记者:一个发动机一个发动机有多少个零件?

  工程师:三百多个。

  解说:尽管有了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但是设计发动机仍然是一门高难度的工作。这些年轻的工程师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吗?

  李志勇(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部工程师):一开始我们接触的是将来为我们设计的(发动机)产品的图纸,一个星期的时间,然后他(AVL公司)给我们进行测试,给你一个零部件,让你给他出一份图纸。

  记者:给你了一个什么零部件?

  李志勇(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部工程师):当时是给了我一个凸轮轴?

  解说:而其他的工程师也被要求画出不同零件的图纸。

  李志勇(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部工程师):经过测试之后就给了一个总体的评估。

  记者:那个评估什么结果你知道吗?

  李志勇(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部工程师):知道。基本上都是在60分左右。有的不及格,像我可能就不及格。

  解说:对于这样的一个合作起点,AVL公司感到有些为难了。

  澜德翡(AVL公司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当然是一个很有趣并且充满挑战的情况。因为这些工程是非常年轻,又刚从大学毕业,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解说:于是AVL公司找到了奇瑞方面的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胡复。

  胡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所以他们开始是觉得不可能,不能接受的。我就跟我们的人(组长)说,组长相对来说工作是一年多到两年,我说你们千万千万不要让人家再这么给抱怨了。

  解说:有了这次经历,年轻的设计师们开始主动地加班工作、并且严格按照AVL公司的流程、要求和标准制图。

  李志勇(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部工程师):他们公司有一个专业的规范,就必须要这样做

  解说:而在人员的分工配置上,15名设计师也完全遵照AVL公司的规范。

  胡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他们如果有缸体组 缸盖组,我们也有缸体组 缸盖组

  。然后我们的缸体组 缸盖组的人,由他们的缸体组 缸盖组的组长来负责安排他们的工作。

  解说:AVL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负责检查奇瑞工程师完成的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

  李志勇(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部工程师):这种方式非常有效果,有一个人一点一点地指出来(错误)的话,第一个改动速度非常快,另外一个我也记得住。

  解说:两个月后,AVL公司对奇瑞的15名工程师进行了第二次测试,这次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澜德翡(AVL公司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们学得非常快。事实上,我非常满意奇瑞工程师的表现,我想他们在实践基础上学到了能学到的一切。

  解说:画出合乎规范和要求的图纸,只是发动机设计的环节之一。在AVL这样的专业公司里,奇瑞的设计师们还有机会了解开发发动机所需的、更多的环节。

  胡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他们有很多机会跟供应商交流,尤其是外国的供应商。比如说我们在搞生产设计的时候我们会请来很多德国的、奥地利的、意大利的供应商,他们会提出来在(生产线)上对设计的要求。(这会有什么帮助?)帮助很大。你搞设计的人必须要知道制造,你不知道制造的要求设计了以后可能做不出来。

  解说35:从2003年到2005年,奇瑞的工程师参与了18款发动机的整个开发过程,从概念设计、以及到各个分系统的设计。

  同期声:我负责进气系统

  我原来负责配气系统

  我负责缸盖那块

  我负责排气那块

  解说:他们也了解了欧洲供应商的要求、乃至最后如何通过试验反馈来验证和修改最初的设计想法。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人还是非常聪明的,特别是现在年轻的这些博士、硕士、本科生,都是学发动机专业的。这些人去了以后参与了全部过程当中。我们知道哪些地方我们预留了一些什么东西,后面怎么样升级。同时我们的产品能够不断地去优化、去组合、去变。这样的话,我想这个产品就可以满足不同的油品、不同的市场,甚至不同的法规的要求。

  解说:目前奇瑞拥有了自行生产新型发动机的能力、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品牌——ARCTECO。它一共包括了3个家族、18款性能良好的发动机。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些发动机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们可以开发各种各样的车型,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各种排量的发动机,然后发动机本身也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利润。因为发动机可以做一个最终产品出售,现在要求定我们的发动机,要求使我们发动机的厂家太多了(空镜找机械手的),我们供不上。当然发动机也是利润比整车还高的产品,所以当时这个决定,应该是奇瑞公司做得最好的一个决定,上发动机。在很穷的时候,在很小的时候就上发动机。

  解说:上午11点,在奇瑞生产ARCTECTO发动机车间的会议室里,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与奇瑞举行了简短的签字仪式。

  同期声。

  解说:在未来的几年里,菲亚特公司每年将从奇瑞购买10万台ARCTECO 发动机。

  解说:中午12点,尹同耀换上了工作服、去食堂吃饭。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你们吃饭了没有。吃了,吃了。

  解说:他走路速度快是出了名的、据说当年在长春一汽做技术员的时候,因为走路快,曾得到10块钱人民币的奖励。而今天,仍然保持快步行走习惯的尹同耀,已经成为这个有近2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的管理者。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跟那边联系一下,我觉得我们要规划一下。好,我价格校对一下,最快速度去一趟。

  解说:午饭时间能见到各个部门忙碌的主管,虽然饭吃得不踏实,但是在却解决了不少问题。

  解说:午饭后,尹同耀和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来到第二总装车间。他们来参加每周例行的、对产品的审计和评分。

  同期声。

  解说:这项审计工作在汽车制造行业里的术语叫AUDIT,通俗地说就是让各个生产部门的员工来给汽车地挑毛病。为的是发现问题、提高质量。学习汽车设计出身的尹同耀来参加AUDIT,少不了里里外外都得看个仔细。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天做的是QQ的新车。新车的外观质量往往不如老车,我今天去看门的精细 平度,是我们目前做的最好的一款车。我说这个进步非常快、很高兴,发动机仓也做的也很干净,当然我也帮他们挑了一些(问题),包括风道的出口,有些盖子盖上去更规矩一点。中国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很粗糙的,大家一定能不能做得更好、做得更好、做得更好。

  解说:就在这个车间里,每天有1900多名工人分三班运转,要完成近800辆汽车的组装。如今工厂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奇瑞对品质的态度,或许更多地来自于这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的坎坷。就在离车间不远的仓库里,停放着一辆特殊的白色轿车。车身上布满了签名。更特别的是这个外国名字,OPPERMAN。

  奥普曼(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1999年12月18日,我得到授权,把这个日期写在上面。

  解说: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就是OPPERMANN,他来自德国大众公司,在奇瑞已经呆了近8年。

  奥普曼(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从1999年到现在,工厂好了150%,肯定是的。你看到了进步,非常棒。他们六年就建了两个整车组装厂,在德国这是不可能的。

  解说:OPPERMANN感叹于奇瑞的发展速度、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99年圣诞节前,他正在德国准备度假,却突然接到了尹同耀的邀请——到中国芜湖来制造汽车。

  奥普曼(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我请示太太,她批准了。我就来了。

  解说:尽管有来自德国大众的OPPERMANN和来自长春一汽的老专家们的倾力相助,但是一线的工人却毫无经验。

  奥普曼(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那些工人从来没造过汽车,都是新招募的工人,有一大堆的问题,我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做给他们看,怎么用锤子,怎么装线路,每天不停地说啊说。

  解说:当时更大的难题是,根本买不到制造车身所必需的模具。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没有人愿意卖给我们,为什么?谈了两家,一家是福特,一家是大众,这两家在中国都有战略合作伙伴,他们有自己的打算,不会卖给任何产品和资产给一个从没有听说过的公司。所以给多少钱也不卖。

  解说: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没有现成能买来的模具,那么能不能自己闭门造车呢?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从零开始设计一个车子,中国人没有经验,特别像奇瑞这样的一个企业,我们的技术人员当年也不是很多。如果要是要自己开发车的话,还是非常吃力的。

  解说:当时很多人开始怀疑,奇瑞就凭借这样的条件能造出汽车来么?而芜湖市的一位领导在这时为奇瑞提出了“抄超”战略。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个抄就是抄袭的“抄”,第二个是超过的“超”,就是“抄超”战略。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我们找了一个标杆车型,然后我们模仿这个车型,我们学习它这个车型的特点,再加上我们的一些设计思想,这么一个做法。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是抄都抄不明白,很多地方都不明白,把人家缺点也抄来了,现在看,当时很愚蠢。当时就必须得经历这个过程。这个路子现在是走过来了,现在没有任何人再说,奇瑞公司跟我们还有什么,我们不会再出现那种绯闻。

  解说:这就奇瑞生产的第一台风云样车。2001年,定价10万元的风云轿车一上市就受到了欢迎,一年内卖出了2万8千辆,销售额达到了二十九亿元人民币,瑞人喜出望外、他们立即着手生产新的车型。2002年和2003年奇瑞又推出了东方之子、瑞虎和QQ,其中售价最便宜的QQ被很多年轻人当作入门级车。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QQ(定位是)老百姓的第一辆车子。东方之子这款车子,我们面向更高端市场,那些小老板们。这样的话,我们有低 中 高 三款的车,所以当时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解说:2002年和2003年被称为中国轿车市场的井喷时期,人们注意到,一个来自安徽的品牌“奇瑞”以年增长50%的速度,成为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当时大家觉得是一个奇迹,或者说奇瑞是一个黑马。什么原因呢,我们在投放市场的第二年就达到了五万辆。

  解说:面对旺盛的市场,奇瑞继续投资扩大生产规模。2003年,奇瑞建成了包括发动机、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五个工艺车间,并具备了年产40万辆的能力。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那时候头脑开始发热了,实际上我们对经营工厂,当初还是一点感觉没有,对汽车销售也没有太多的感觉。所以对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建立服务体系都没有太多的感觉。

  解说:2004年,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中国轿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滑坡,各类轿车纷纷降价竞争。奇瑞是否还能保持过去两年的快速增长呢?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早期我们没有销售网络,没有服务网络,很多产品都得不到服务,量上得非常快,口碑就不好了

  解说:用户对产品认可程度的下降也影响了奇瑞汽车的销售,2004年,奇瑞的销售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2003年还有所下滑。(图表:2003年9.2万辆,2004年8.7万辆)没有了市场的支持,奇瑞的资金会不会出现问题呢?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方面花钱高峰,一方面回款非常困难,银行非常担心,奇瑞公司是不是有问题。我们也不敢狂了,我们觉得2004年给每一个人都上了一课。

  解说:刚刚起步的奇瑞在2004年遭遇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严冬。而由于飞速发展所忽略的问题在这时又都逐渐显现出来。那么奇瑞又该如何走出困境呢?

  解说:奇瑞乘用车研究院,也是奇瑞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中心。2004年人们看到了奇瑞所面临的困难,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就在这个时期,奇瑞已经完成了抄超战略的第一阶段,正向第二个阶段——自主开发新车型迈进。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集成创新和逆向设计的方法,那是我们在早期的技术积累的时候采取的方法。因为你不走这条路不行,丰田 现代,他们过去在最早期的时候也走的这条路,现在的市场竞争跟过去不一样了,跟2001年不一样了。别人上市的产品你再去做就晚了。

  解说:在2001年,上市的新款轿车还屈指可数,2004年上市的车型就已经达到了45个。此外,中国加入WTO,中国的轿车市场要对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开放。那么奇瑞在择海洋的竞争环境中,奇瑞要具备怎样的产品,才能生存呢?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经常去参加各种世界各地的车展,去看看这种造型的趋势,这种技术的趋势,法规的趋势,还有人们可能消费习惯的趋势。我们是认为我们是行家,可能是吃这碗饭的,就要看出门道来。我们也有分工,你去看什么,我去看什么。(你负责看什么?)我当然什么都想看。我们看车展,因为花钱比较多,能够把什么都不管去看车展,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抓紧一切时间去看、去研究、去动脑筋,恨不得把它都融到我们血液里。国内的汽车行业也有人去,因为是熟人(所以认识),看到他们像逛街一样,我觉得挺可惜的。看看日本、韩国还有德国一些工程师,那些做汽车的,也很敬业,非常的敬业,他们盯住一件事情,就是盯,又测量又照相又指挥,忙个不停。我觉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大家这种事业心的竞争,如果说逛逛街就能把汽车造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解说:善于学习、懂得学习的奇瑞在用心地积累自己对汽车的感觉和对未来车型的把握。当奇瑞决定自主研发新车型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也非常令人吃惊的想法——要造“全球车”。

  高立新(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院长):应该说当时提出来要求非常高,既要符合中国的标准,又要符合欧洲的要求,还要兼顾美国的标准,在全球市场就可以进行销售的。

  解说:而这个研发目标,对奇瑞来说是一次全面的考验。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从概念开始我们就开始设计了。我们先进行市场调研,然后把我的产品线进行分析,我可能在我的产品线的哪一段上、市场的某一块上,我要有一个车子推进来,完全是有目的的去开发的,然后开始做造型,做结构,做整车的匹配,做试验,最后投放市场。

  解说:那么从来没有自己正向研发过新车型的奇瑞,能够做到“自主创新”吗?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自主创新是以我为主,不是自己创新,自己来做。一定要是打开门,敞开门去做。汽车的技术也是国外的技术比较成熟,我们只有把这个门打开,我们才能拿到世界上顶级的技术。

  解说:那么奇瑞是怎样把世界先进的技术融入到自己的开发中呢?

  高立新(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院长):作为我们一个没有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沉淀的一个企业,如果说能拿钱买到技术的话,这是最好的一种方法。首先我们第一个讲造型设计,因为你想做个全球车,你的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理念必须是全球化的。

  解说:于是奇瑞选择了在欧洲进行全球车的造型设计。

  高立新(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院长):它那个地方就像说白了,就像一个俱乐部一样,所有的信息、所有的沟通、潮流的发布等等都是靠它那块去传递的。从某种意义上,这块地方是带动了一个全球的一个造型趋势。那你不到那地方做你到哪儿做去呀?

  解说:除了汽车造型设计之外,在研发的其他环节中,奇瑞又是怎么做的呢。

  高立新(奇瑞乘用车第二工程研究院院长):像ABS系统的开发,这个当时就是TRW公司在美国进行开发匹配的后期调校的时候,整个车是在(英国)莲花进行调校的。但是买到技术以后绝对不能把这个技术放在保险柜里,一定要把技术消化吸收。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你整个汽车工业或者汽车技术的进步。

  解说:对于奇瑞来说,在产品上的自主创新同样也带动了整个制造体系的进步。

  顾镭(奇瑞乘用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上面是真车试验,底下是我们的计算机模拟,你看一个车碰撞(试验)前面撞得稀巴烂,有的人觉得不好,实际上是件好事。

  解说:顾镭,计算机辅助工程专家,来到奇瑞之前,曾经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工作了十五年。

  顾镭(奇瑞乘用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当时一看就觉得不得了,这跟国外完全不一样,美国做汽车的工程师都年龄已经很大了,我们那里上班很早,比如早晨7点钟很多人就去的,很多人去喝喝茶,聊聊天,到八点半以后开会,下午三点钟、四点半就下班了,这里看到的全是年轻人,当时跟我讲平均年龄只有24岁,而且朝气蓬勃,我到他们生产线看了一下,到设计部门看了一下,我觉得我如果回来可以做很多事。

  解说:顾镭当时参与了A5轿车的研发,他负责的是安全碰撞试验。

  顾镭(奇瑞乘用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车子发生碰撞以后,你的能量必须有地方去,否则两个钢球一撞的话,那人受不了的。通过这些撞烂了以后 发热 撞碎 能量就释放掉了。然后你的乘客所在的仓厢这一块不希望有太大的变形,你如果前面挤进来,你的腿伤害值就会更高,还有一个就是主要看,这个头胸伤害值就会高。所以我们真正做的时候,希望前面撞得粉碎,中间做好。在CAE分析的时候,整个这块结构还是不错的。

  解说:顾镭提到的CAE分析,正是他从事多年的专业。

  顾镭(奇瑞乘用车工程研究院院长):CAE就是(英文),就是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出现实际上汽车技术上的一次,一个里程碑,我刚进福特的时候,我们当时开发一款车,要60个月,也就是五年时间,当时所谓的样车大概是在180辆到200辆这个数字,比方说我们做一次碰撞,撞完了这个车就没了,几十万就去掉了,而且时间还很长。

  解说:但自从有了CAE技术,不仅样车数量大大减少,试验周期也大幅缩短,为汽车业节省了大笔资金,而奇瑞在自主开发时就采用了CAE技术。

  顾镭(奇瑞乘用车工程研究院院长):本来我们技术上比美国落后六七年,现在我们一下子就可以赶上好几年,所以这个计算机这个优势,计算机辅助工程的话,对我们产品开发,对汽车厂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解说:2004年年底,经过三年研发以及反复试验的奇瑞A5轿车终于面市了,那时正是奇瑞最艰难的时期。外界对于奇瑞的如此大胆做法有着不同看法。

  金弋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也有人说奇瑞疯了吗?我们曾经非常直白地说,奇瑞要疯狂发展,这个疯狂的含义就是要冒险。奇瑞是一个后来者,如果是不敢冒风险,你永远走不到前面去,所以我们对一个新生事物的态度,要大胆地去尝试。你做不好,你还能做不坏吗?但是你必须要做,允许失败。

  解说:那么A5轿车的面市能否为奇瑞带来奇迹?奇瑞的大胆与冒险究竟会有什么结果呢?

  解说:2004年对奇瑞来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新产品A5轿车的面市能否为奇瑞带来新的转机呢?李锋,奇瑞的国内市场销售总经理,他在2005年初加入奇瑞。

  李锋(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最大最大的问题是2004年所有的奇瑞经销商基本上都亏损,以4S店为店面的销售模式,使得在同一个城市里面有多家经销商去做同一个品牌,同一个车型,

  解说:经销模式的缺陷导致了内部的价格大战,于是奇瑞决定在2005年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把同一个城市的经销商按照产品进行区分,不同的经销商销售不同的车型。2005年,奇瑞共销售了18.8万辆轿车,销售量比2004年增长了200%,市场份额达到6.2% 。

  李锋(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有了技术和产品的创新,通过销售转化成市场,这两个轮子转起来以后就不得了,带动了全方位方方面面的创新,销售的创新,售后的创新,包括

供应链的创新,整个围绕着连接在品牌基础上方方面面价值链结点上的创新都是需要的。

  解说:2006年,奇瑞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继续飞速增长,全年销售量30.5万辆。而与此同时,奇瑞在海外的销售也在增长。这个电子邮箱属于奇瑞国际公司出口项目经理张华,他负责欧盟市场,每天要接收上百封海外电子邮件。

  张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国际部项目经理):欧盟现在有25个国家,可以保守估计,每个国家有四到五个客户跟我们联系,统计起来,整个欧盟潜在的客户超过一百个。国外客户来中国,他们有自己的一本帐,首先是你们这个厂的规模;第二,你现有的车型;第三就是说你的质量、价格、技术含量,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将来的潜力,奇瑞的潜力就在于它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自己的研发力量,所以说客户不用担心将来你的发动机供应不上、技术力量跟不上,同时他也看到了很多奇瑞很多新的技术、新的车型,所以他们都非常有信心、能够和奇瑞长期的合作下去。

  解说:2006年奇瑞汽车的出口达到5万辆,出口的国家也超过了50个国家。

  周必仁(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汽车出口来讲,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如果我们现在不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拥有自主的开发能力,不拥有自主品牌,我们现在很难出去。因为如果你跟人家合资了以后,会给你很多的限制。我们现在可以堂堂正正地打着奇瑞的品牌,带着奇瑞LOGO的车,销售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解说:在汽车行业里,人们通常把西欧和北美看作是对汽车品质要求最严格和最苛刻的市场,而目前奇瑞的汽车还没有销往这两个地区。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洲很多人当时很早的时候,就是我买你几万台车,钱可以先给你,你卖多少台QQ给我,你卖多少台瑞虎给我,我们坚决不去。

  解说:当年韩国的汽车企业在进入美国时,曾经因为价格便宜而非常畅销,但是由于对美国的法律、文化、习惯了解不充分,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导致了韩国车在1996年在美国市场几乎销声匿迹。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所以我们不想重复韩国当年在北美的故事。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开发这个产品技术,从一开始接手,我们叫全球车。全球车就要求考虑到兼顾到美国法规、欧洲法规,考虑到国家的法规,还有民间的法规,就是考虑得非常细,这样精确了以后,就一定要赢。我们什么时候到哪个市场去,说我们来了,而不是说我们进来了,来了就不想走了。

  解说:许多接触过奇瑞公司的外国客商都曾惊讶于奇瑞对未来车型大胆的设想,而从尹同耀的身上,他们更感觉到奇瑞对未来的雄心。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我给我们下面人说一定要有远大理想,一定要做中国产品的这种名片,做这过汽车工业的代表,争取做到这一点。所以人家想到中国,中国有奇瑞,就想我们想到德国,德国有

宝马、奔驰一样,它实际上有些国家就靠这种大企业,或者大的品牌、老的品牌去促成的。所以我们就希望能够有一天,奇瑞能够做成中国的一种名片出去,这是我们追求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