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快、好—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6:1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赵承、张晓松、王宇) 从速度上看,求“稳”;从质量上看,求“好”;从内在机制上看,求“活”,这是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字诀”。政府工作报告所作的今年经济工作的安排,可以说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稳”,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调

  稳定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无疑是政府在2007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稳定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完善和落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夏鸿辉说,中国经济连续四年实现10%以上增长速度,同时通货膨胀较低,进入了一个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期,这是很不容易的。当前,尤其要珍惜这种好局面。稳定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是明智之举。

  从财政政策看,尽管长期建设国债比上年减少100亿元,但是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做了相应的增加。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目前财政赤字风险并不大,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启动市场。这次国债减少是稳健财政政策的必然要求。

  从货币政策看,尽管控制中长期贷款,但是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明显加大力度。

  从“三驾马车”看,投资是要进行控制的。林毅夫说,投资增长多快才是合理的?这要看投资的效益。我们担忧的是产能过剩,这会形成浪费。关键是要调整投资结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只要投资结构合理,投资增长越快越好。尽管要控制投资,但对于农业农村、社会事业、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投资仍然保持适度增长。而另一方面消费将是重点扩大对象。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也是需要坚持的方针。“稳”字第一,是要尽可能保持、延长当前发展的好势头。这既为本届政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好”,指明

中国经济努力的方向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在快的同时,出现了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问题。

  众多的经济问题,归结起来在于结构的不合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认为,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实际上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反映。必须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总量平衡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

  节能降耗是代表和委员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来自上海的全国政协委员朱成钢说,去年上海节能指标勉强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上海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属于都市型的产业结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节能减排,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周旭说:要想把能耗降下来,就要加大科技投入,改进工艺,淘汰落后产能。这也是调整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做到“好”,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结构调整“双向使力”。一方面采取积极的政策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工业产业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又紧抓节能减排,倒逼结构的改善。

  “稳”,才能为“好”提供前提。“好”,才能使经济增长持续下去,达到“稳”。

  “活”,创造中国经济前进的动力

  在中国结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新阶段,中国的改革也面临着新的任务。以改革激活力、添动力,既是当前需要,更是长远大计。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法律草案,在酝酿多年后,终于要提请审议。这一改革对于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强化国内企业的

竞争力,进而营造公平与透明的市场环境,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开放日益深入的环境中,金融领域所受到的挑战是巨大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如何在挑战中规避风险,更好地发展,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金融体制改革,被放在了极高的位置上。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布置全面、具体。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都非以前所能比拟。

  在谈到金融问题时,林毅夫委员说,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发展不起来,这就造成就业潜力得不到挖掘;农民也因为缺少资金,造成增收难。这些都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发展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垄断行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在新的开放条件下的改革,将激发出更为充沛的活力,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