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周洪宇呼吁落实教育发展纲要承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02:39 燕赵都市报

  本报特派记者王小波北京报道

  ◎语境

  教育投入4%的目标何时实现?在全国两会上,上学贵、上学难是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3年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提出义务教育全免费时,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不合实际,但免费的义务教育正在推进当中。此次,周洪宇再次提出《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尽早达到GDP的4%的建议》,呼吁各级政府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抓紧实施,不能因为教育问题失信于民。就此问题,3月4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周洪宇代表。

  周洪宇:十届全国

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发表的《应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内容和实现途径》等文章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促成了有关政策的出台。

  ■教育偏门乱象根子在“投入”

  记者:两会之前您就在个人博客上表示今年会提出这个建议,您提4%有何背景?

  周洪宇(以下简称周):4%是国际上关于公共教育投入的下限。

  按照世界有关标准,当一国人均GNP达300、500、600美元时,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GDP的3.2%、3.5%、4%,当人均GNP达到800-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个比重的下限是4.07%-4.25%。2005年,中国人均GNP就已达到1700美元,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2.82%,比国际上人均GNP为1000美元的下限还相差很多。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表述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到2000年4%目标的达标期,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2.87%,不仅没有达到4%,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自2001年起,政府将4%目标的实现时间推延到2005年。但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1%、3.28%、2.79%、2.82%,非但没有逐年提高反而每况愈下。如果这一承诺长期得不到兑现,那就是政府不诚信的行为。

  记:当前教育领域里的种种乱象其根本原因是否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周:长期投入不足形成了严重的教育经费缺口,带来了一系列的危机。一方面,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得不到保障且短期内难有根本的改善,农村中小学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仍然存在,农村学校教育长期处于低水平,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家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中小学和高校纷纷走乱收费、乱集资、拉赞助、搞产业化的偏门,向家长和学生转嫁经费负担。中央三令五申治理而得不到结果,根本原因在于投入不足。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投入不平衡加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省际普通小学、初中预算内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的基尼系数不断加大,2000年分别为0.53、0.52,最高省区与最低的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相差5倍、9倍、6倍以上,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竟相差17倍。由于生均财政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及教育公平。

  ■各级学校深陷债务危机

  记:学校债务问题一直受公众关心,它造成了何种恶果?前不久有人提出了学校破产预言,这方面您了解的情况如何?

  周: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普九”达标,不少农村学校举债搞建设,形成巨额债务。2000年,安徽省就达20亿元,河北省大概有12亿元,广东农村义务教育负债也很普遍,个别县甚至达3亿元。另外各地在兴办示范高中时也留下很多债务,这个数额大约在1000亿元左右。还有,就是高校贷款扩建,2006年社科院发布的报告说,高校贷款在2000-2500亿元,实际情况可能比这还高。

  负债对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基础教育阶段,自2000年以来,许多地方发生债权人封堵校门或教室、殴打教师和校长,教师不安心工作的现象。非义务教育阶段高中的贷款最后以各种形式转嫁到家长头上。在高校,随着2008年前后还贷高峰的到来,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部分高校已基本没有偿还能力,有的连利息都难以承受,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一旦资金链断裂,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4%目标完全有能力、有财力实现

  记:您在博客中说,4%的目标完全有能力实现,甚至您列出的时间表比教育部公布的时间提前了不少,这方面您有相关的数字和依据吗?

  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语境。比如在1995年以前,各地经济发展不是很快,这时候说达到4%的目标很难尚可理解。但是最近几年,很多地方的经济都保持了2位数以上增加,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增长了20%以上。如广东的GDP是中部6省除河南以外的总和,但广东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不到4%,连最发达的深圳市对教育的投入也仅占3%。从现在开始,只要每年递增0.3个左右的百分点,2010年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我的意见是,到2010年,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完全可以达到4%的目标,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关键是认识决断的问题。绝不能将这一目标拖到2015年或是2020年才实现。

  ■期待普惠性全免费义务教育

  记:三年以前,您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时,有人笑您幼稚、不切实际。这次您为什么又重提出这个问题?

  周: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除了发达国家以外,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

  从可能性分析,中国完全具备这样的国力与财政能力。不管哪种算法,实行全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并不多,国家的现有财力完全可以承受。况且国家已决定将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支出占总经费的比例到2010年控制在40%之内,在实施方式上也可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不至于完全由一方负担而难以施行。

  在中国农村,教育经费所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非常高。好多农民已经是脱贫了,但是一旦一个孩子考上了中学,特别是上了大学,基本上又重新返贫。现在农民一年实际可支配的现金收入大概是2000元,在农村供一个中学生一年大概要800元,两个学生就是1600元,大多数农民是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的。

  因此经济学家汤敏计算后说,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费,相当于是通过减少农民支出而增加收入。以每年农民可减少100亿-400亿教育负担来计算,等同于增加农民平均收入0.5到2个百分点,其效果不亚于减免农业税。

  记:您的提议现在在逐步实施,您期待的时间表呢?

  周:我期待在2009年能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这和4%的目标一样,完全能实现,关键在认识和决断。我的全免观和正在实施的“两免一补”不同,是国际上通行的普惠性免费义务教育。我希望免掉学费、杂费,还免掉书本费,补助寄宿生伙食费。

  ■资源配置不均在于扭曲的政绩观

  记:教育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外是不是也存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倒挂、义务教育和非义务阶段投入失衡的问题呢?

  周:我国的教育投入确实存在支出结构不合理问题。基础教育总量不够,高等教育所占份额太大,义务教育该免费的却收费,是政府职责缺位;高等教育政府全包,是政府职责的错位。从2002年以后,中央加大了财政支付转移力度,比例失调的问题正在扭转。过去在财力不足条件下,优先考虑重点大学、重点高中,主要考虑效率,现在要考虑公平。我期望今后倒过来,优先考虑发展义务教育。

  在这方面政府职能缺位现象还很严重,《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中指出:全国尚有113个县(区)的小学、142个县(区)的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超过10个县以上的省有江苏、河南等。在一些地方示范高中搞得好,义务教育没有改观,这完全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