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呼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野生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0:3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陈黎明 令伟家) 农业专家誉为“植物大熊猫”的野生稻正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这种珍贵资源将会迅速消失。”著名育种专家黄培劲代表在两会期间大力呼吁。

  黄培劲列出一组数据点出了严重性:“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海南和广东两省,普通野生稻的1182个分布点已消失80%;1980年在云南省发现的26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到2002年已经消失了25个,消失率达96.1%;在广西玉林市发现的16公顷连片生长的野生稻,其原生境上游被开垦成鱼塘,附近造纸厂排污,分布面积也逐年下降。”

  野生稻是我国杂交水稻的重要“基因库”。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就是袁隆平院士利用海南岛普通野生稻中的雄性不育(野败)基因资源向栽培稻转育形成的。上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个水稻培育品种“中山1号”的育成也得益于野生稻。

  “现代栽培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丢失了普通野生稻的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抗逆基因,野生稻还有许多没有被发掘的优异基因,这正是解决目前水稻生产难题的‘资源宝库’。”黄培劲进一步解释。

  在袁隆平等专家呼吁下,农业部于2001年启动了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工作,在江西东乡、广东高州等地建立了第一批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示范点。但这批示范点的承担主体为县级农业行政事业单位,保护与利用脱节,野生稻濒危状况仍在恶化。

  “野生稻资源尤其要重视生长环境的保护。”黄培劲建议,“国家应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保护和利用系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