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2007:和谐世界的中国外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5:55 央视《中国焦点》

  主持人(王世林):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收看我们的《两会特别节目:中国焦点2007》。今天下午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应邀,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会儿,我们会请两位专家围绕李肇星外长招待会的情况做进一步地分析。演播室首先请来了我们的上会记者任永蔚,永蔚,你好。

  任永蔚(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首席记者):

  世林,你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今天下午,你在现场虽然没有提问,但是你一直在现场听李肇星外长的记者招待会,并且在认真地观察,所以我们特别想知道,你在现场有什么细节的发现?

  任永蔚:

  对于今天外长的记者会,我最深的印象,我自己用两个数字来总结,一个是“4”,一个是“3”。“4”就是李外长四次提到了《联合国宪章》,他引用宪章里面有关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样的原则,来驳斥国际社会上某些批评中国没有负起相应的国际责任,以及没有对别的国家施加相应的影响力这样批评的言论。李外长的讲话是有理有据,以四两拨千斤这样的姿势,把这种批评化为无形。另外,我觉得通过引用《联合国宪章》,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尊重国际准则的。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李外长真的带了一本《联合国宪章》来到记者会。

  主持人:

  我看见他举起来了。

  任永蔚:

  他向记者展示了,那是一个蓝色封皮的小册子。如果说到“3”,李外长在记者会上三次提到了非洲。整个记者会李外长一共是回答了16个问题,其中在三个问题上,他都提到了非洲,可以说占的时间和篇幅都是相当大的。而且提到非洲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李外长都有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他说,见到非洲人民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主持人:

  同家乡的亲人一样。

  任永蔚:

  对,另外还有一段特别诗意的语言也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他们汗珠里闪烁的阳光,他们那么自然朴素的微笑和中国人民的友情一起相互交融”。我觉得比任何的政治家们说的话都令人感到亲切贵重。可以从这种诗意的语言中看出,李外长那种诚实朴实的情感,同时透过李外长的这种描述,我们也看到了中非之间兄弟般的情谊。这种情感的流露,也就有力地回击了国际上有些国家认为中国在非洲进行新的殖民主义,这种不当的批评言论。所以说,从今天的记者会上,在场的记者再次领略了李外长那种睿智、机敏以及朴实的理事风格。

  主持人:

  永蔚是从今天的招待会上观察到了两个细节,数字“4”和“3”。好,非常感谢永蔚到演播室来,谢谢。

  观众朋友,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其他的媒体对于今天的焦点,都是从其它的什么样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字幕显示)

  中国新闻网

  《李肇星: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和平更值得珍惜更可贵》

  3月6日,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出席记者会时表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和平更加值得珍惜、更加可贵,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在伊朗问题上的所有努力都能有利于外交谈判的恢复,安理会的任何行动都能有利于推动地区走向和平和稳定。

  新华社

  《李肇星:真理往往是最朴素的》

  3月6日下午,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答中外记者问时,谈及最近日本首相安倍发表有关“慰安妇”的言论时说:“日本政府应该承认历史事实,应该负起责任,郑重地、妥善地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历史认识应该是一种强大的进步和力量,而不应该成为拖后腿的包袱。真理往往是最朴素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最简朴的、最实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公正解读中国军费开支》

  冷战结束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没有同任何国家发生过任何战争和武装冲突,周边地区也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这一事实表明,中国的国防开支从本质上来说无异于对和平的投资。

  主持人:

  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我们的特别节目《中国焦点2007》。刚才记者任永蔚为我们介绍了今天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她观察到的一些细节。今天李肇星外长的记者招待会,专家们怎么看?我们演播室特别邀请来了两位嘉宾,来介绍一下。一位是全国政协十届五次新闻发言人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您好吴院长。还有一位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外事委员会的副主任马振岗先生,您好。欢迎两位到演播室来参与我们的节目。

  说到李肇星外长,大家都知道李肇星外长有“诗人外交家”之称。他出版过诗歌散文集叫《青春中国》,他的语言也非常有特点。所以,我特别想知道两位专家你们今天下午也都参与了直播,也都看了李肇星外长的招待会,那么你们觉得李外长今天他的语言有哪些给你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吴院长您先说。

  吴建民(全国政协十届五次的新闻发言人 外交学院院长):

  李外长的语言,我觉得比较朴实。他今年除了讲中国外交原则之外,他都讲自己的亲身感受,没有太华丽的词藻,一听就明白。我觉得他今天的外交记者招待会的突出特点:内容广泛,深入浅出。外交过去给人的印象太神秘,而把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大家听。刚才那位女记者讲的我有同感,他有一点非洲情结,因为李外长的外交生涯是从非洲开始的。

  主持人:

  他在非洲工作过。

  吴建民:

  对,他在非洲工作过,在肯尼亚、莱索托都干过。对非洲很有感情,一看对非洲的感情是一种真诚的流露,不是一种装的东西。

  主持人:

  不是语言里面的。

  吴建民:

  对。

  马振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另外除了吴院长讲的,我觉得还有很多有哲理的语言,至少有这么两三点。比如说,“没有什么比和平更珍贵、更重要”,这话很简洁,但是讲得很有感情。

  主持人:

  掷地有声的感觉。

  马振岗:

  另外一个,“历史应该是推动先进的强大动力而不应该是拖后腿的包袱”,这话讲得也非常好。刚才,吴院长讲的他对非洲的讲话。

  还有一点他还引用了杜甫的诗,这使整个记者招待会非常活跃、非常生动,有很多有哲理的东西。

  主持人:

  这是我们聊到了李肇星外长语言的一些特点。在今天下午的招待会上有十多位记者提问,当然问题不只十多个,大概有20多个问题。在这些问题里面,两位专家你们从外交家的角度来看,哪些问题给你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吴院长。

  吴建民:

  半岛电视台的记者提的问题相当尖锐。

  主持人:

  对,那个问题是很尖锐。

  吴建民:

  他提的这个问题尖锐地抨击了美国,通过问题感觉出来,问得非常尖锐。李外长怎么回答,我从他的回答来看综合我的看法,和谐世界是我们胡锦涛同志提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在2005年9月15日的人大提出来的。提出来之后,我说这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指导我们外交工作的一个方针。

  这个目标很清楚,就是我要朝这个目标走,我怎么办?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有很多问题。怎么办?通过合作、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发展我们共同利益,这样来逐渐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大的背景是什么?时代变了,战争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进入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段,这是大的背景。怎么办?再打一仗,再打一次世界大战,今天的世界能够承受吗?对全世界都是灾难。

  主持人:

  这是您的观察。马所长,今天下午我们一直在这儿做直播,我们非常认真地看了招待会。您在直播的时候也谈到了,通过今天下午的提问和回答,您感觉基本上涉及到了国际形势,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比较全面。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

  马振岗:

  对。李外长回答那个问题也很精彩。关于中国到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干涉内政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也是比较尖锐的。刚才我们女记者已经说了,李外长通过《联合国宪章》,通过政府基本原则。他讲过,如果对别的国家干涉内政,那还有什么和谐之谈呢?这就从法理上、从实际上驳斥这种说法。

  主持人:

  这是两位专家的观察。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外长记者招待会上,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通过今天下午,也看到现场的记者非常的多,所以我们的记者也利用这个机会,采访了在现场采访的国外的一些记者,看看他们对于中国外交哪一些方面比较关心?

  (播放短片)

  记者:

  你来自哪里?

  麦笛文(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首席记者):

  我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记者。

  记者:

  你最关心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些方面?

  麦笛文:

  今年两会期间,我们和其他国家的记者都想知道关于中国军费开支增长的问题。美国记者想知道这些增加的开支用在哪里?我们澳大利亚记者也想听听李外长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者:

  你想问外长什么问题?

  吉米(CNN北京站首席记者):

  我想问举办奥运会对中国的外交有什么影响?比如通过开奥运会,中国如何展现实力?尤其是中国的软实力。

  记者:

  您来自哪家媒体?

  伊扎特(半岛电视台驻北京记者):

  我来自半岛电视台。

  记者:

  那您最关心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一方面?

  伊扎特:

  现在中国外交政策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中国和大国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现在最有特色的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问题。我们中东有很多地区性的问题,多边外交我认为比较符合,解决一些中东地区的问题。

  记者:

  你在记者招待会上有机会向外长提出了关于中印关系的问题,你对李外长的回答满意吗?

  艾蓓(印度教徒报记者):

  李外长的回答令人鼓舞,虽然他没有回答我的一个特别细小的问题,就是印度和中国在解决边界问题上还存在着哪些障碍。我们都知道两国都希望顺利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还需要时间。我想知道什么妨碍了这个问题的进展?

  主持人:

  看来这些外国的记者,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和中国的双边关系,同时也非常地关心中国的外交问题。比如说中国外交政策或者工作方式等等。两位专家你们对于中国外交2006年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特点?

  吴建民:

  去年的中国外交大丰收。

  主持人:

  您觉得是大丰收的一年。

  吴建民:

  大丰收的一年。中国外交有四大块: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多边外交。去年应当说我们所有的大国关系都是往前走,包括同日本。中日关系走出了一个政治僵冷的低谷,开始走上一个发展改善的道路,政治上来讲这个非常成功。中美之间进行了经济战略对话。我到欧洲去,欧洲人问我,怎么就跟你们搞了,跟欧洲还没搞这个东西。美国同其他国家搞经济战略对话,中国还是第一个。

  去年6月15号在上海举行得合作组织首脑会议非常成功。去年10月30号在南宁举行了“10+1”,东盟十国跟中国领导人会晤,也非常成功。这两个峰会实际上对中国同周边国家有很大的推动,发展中国家去年最突出的是非洲“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这个在世界影响大极了。

  很多美国人、欧洲人下面跟我讲,你们真了不起。有一些美国人说中国是全球大国。我说,早了,中国人均GDP才2000美元,什么全球大国,你们都4万美元。他说,你看看,谁跟非洲开过会能请到这么多人,35名国家元首,六名政府首脑,一个副总统,再上一个部长。非洲人自己讲,他们开会没有到那么齐。

  主持人:

  非盟开会都没有到这么多。

  吴建民:

  多边外交,中国去年搞得很漂亮。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1月9号,陈冯富珍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这是联合国系统里面第一个中国人当选为一把手。联合国1945成立,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过,而且最后表决的时候159个国家有投票权,150个投了中国的票,了不起。我觉得从四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搞外交的看了非常高兴。

  主持人:

  马所长,今天下午好像您也用了这个词,谈到去年的外交,您也谈到“大丰收”。

  马振岗:

  从这里面看出中国外交,我用一个词叫“大手笔”。我们这几年的外交的发展不是在原来的小作,每个动作都比较大,涉及面都比较广。像我们提出的“创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个思想。我下午讲过,这个理念本身是对旧的理念的强烈对比。因为历来都是强权政治,哪个国家强,哪个国家就有发言权。我们提出,共同努力,达成平等,共同来创造和平,促成繁荣,这种大手笔。一个非常深的思维,另外我们有好多动作,一年开三次峰会,大约总共将近70个国家的元首到中国来开会,这大概是空前的,可能不是绝后的,也很少能这样,这等于一个国家的气魄,一个国家的比较广阔的胸怀和非常渊博的思想才行,所以这些都是特殊的事件。

  主持人:

  这是关于中国外交去年的一些成就。另外关于中国外交的一些问题,我们这次也联合其他的一些大媒体做了一个网上调查,看一看网友们,他们都从哪些角度关注中国的外交问题。现在调查的结果已经统计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这是综合央视国际、新浪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网站投票结果,统计出来的。

  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如何灵活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个比例就关注度是36%,这个关注度是最高的。

  第二个是中国的软实力究竟有多大?这个关注度是24%。

  还有中国的外交策略上会否有重要突破?这个的关注度是21%。

  中国公民的海外维权,关注度是19%。

  马所长,您觉得这个关注度体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马振岗:

  我觉得我们中国公民和中央的外交政策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同步了。现在观众关注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中央抓的外交问题,像关于和谐世界的问题,关于中国提高软实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在抓的。所以我看到以后,我觉得很受鼓舞。我们的外交不是中央或者外交部的外交,他反映了我们整个中国人民的心情,一种在发展起来,我们应该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心里。

  主持人:

  您看,现在网民也比较关心中国的软实力问题,还有中国公民的海外维权问题,这可能也是中国外交在工作中关注的一些新问题。

  吴建民:

  当然了,一个国家的力量有硬实力和软实力,软实力实际上以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的文化几千年没有中断过,中华文明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希拉克总统跟我讲过,他说,中华文明在21世纪,能够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的软实力并不是我们要伤害别人,我们是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观众对这一点非常关注。还有维护海外公民合法权益的问题,我想一个对比就对比出来了,1949年到1978年,30年中国累计出国人数加在一起28万。

  主持人:

  30年28万。

  陈建民:

  去年一年各种原因出国人数多少?3400万。一年相当于过去30年的100多倍。

  主持人:

  李外长今天也谈到了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出国人数会达到一亿人。

  陈建民:

  这是估计旅游总值。

  主持人:

  旅游总值的一个预计。

  陈建民:

  预计中国的出国旅游,这证明国民走向世界。当然对我们走向世界的时候,有一个同国外加强合作的问题。这是中国同世界合作加深的必然结果。中国也想了解世界,世界也想了解中国,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这个规模也是空前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对外交要保护我们海外国民的利益,不仅是保护利益。抓了人了,绑架人了,我觉得中国外交还有一面是什么?推动我们中国公民到海外去,同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这方面做了很多事。昨天华为公司的人来找我,他说,他们在海外的活动得到中国外交人员的帮助,我想今后这方面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主持人:

  除了我们在网上做一个关于中国外交的关注度的调查之外,我们还在网上有一个“我有问题问总理”这样一个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面,很多网友也都提出了,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跟中国外交和国际形势有关的问题。当然了,我们的板块叫“我有问题问总理”,但实际上还需要两位专家替总理做一些回答,看一看网民们有什么样的一些关心的问题。

  有一位央视国际的网友,他叫s_reaching,问题是中国对非洲的贡献怎样深化下去?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吗?

  今天李外长也谈到了,很多年轻人希望到非洲去工作、发展,看来这个网友的想法也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怎么样深化?可能真的需要更多人去推动,尤其是年轻人。

  马振岗:

  这个我觉得很重要,我们好多外交的思想理念实践,都要通过人来做。对非洲来讲,我认为非洲最主要的是发展问题,如果不帮助他发展起来,将来非洲大陆要真正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绝对困难,在这方面,我们有物质力量,我们的物质基础,但很重要的是经验,我们的带动作用,我们的专家去帮助他们发展农业,帮助他们建房、建道路、发展工业、开矿、派医疗队等等,一个示范作用,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另外一个,通过我们专家的行动,通过我们援助行动,体现了中国平等待人,大小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体现出来,这样我们整个关系可以更深一层,真正建立住友好、团结,共同的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这个目的。所以,我觉得要做的事很多,在文化上,我们中国有博大的文化,非洲也有很多文化,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能瞧不起哪一种文化,所以我觉得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主持人:

  除了这个网民的问题之外,其实网民的问题还是多,我一块跟大家说一下。央视国际还有一个网友lzk200720提到:对于伊朗核问题,中国持什么态度?美国武装侵略了伊拉克之后,近来又有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袭的苗头,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再次发动战争,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该采取何种预防措施或对策?

  还有一个新华网的网友每天不一样提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是外交部门可以单独决定的,还要受到国家实力、军事力量因素的制约,请问还有哪些因素会对外交政策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新华网的网友也谈到一个中国责任论的问题。他说,中国责任论是西方国家继中国崩溃论、中国微学论提出的新论调,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的一位来自新加坡华人陈先生: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虽然综合国力提高了,但也不会欺负别的国家,这很好。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不久前的文章,让我们这些在国外的华人很放心--中国不到处树敌,我们华人安全就有保证了。

  这些问题要回答确实很多,我们在今天的特别节目里面还有一个板块就是“人民声音”。因为我们的记者张舒扬在现场还采访了很多代表和委员,我们一起再听一听。

  (播放短片)

  记者(张舒扬):

  潘大使,您认为中国2006天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潘占多(全国政协委员):

  应当讲2006年还是有很大变化,这个变化首先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所提升,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关注中国,都在谈论中国。比如说多边合作领域,上合组织,经历了五年的风风雨雨,从成长、发展到壮大。去年上合组织举行了五周年的首脑峰会,“上海精神”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常用语,“上海精神”已经体现了国际合作的一个新的合作方式,合作的典型。

  武韬(全国政协委员):

  如果谈到2006年的亮点,以我个人的感觉和看法,我认为一个在处理大国关系方面,在处理中日关系方面是一个亮点。去年10月份安倍晋三首相上任,我们利用这个机会经过双方的努力,实现了安倍晋三首相访问中国,为打破中日关系的僵局,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做出很大的努力。

  武东和(全国政协委员):

  在构筑以战略互惠为基础的大国关系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比方我们跟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或其他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双方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网往来,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主持人:

  好,这是代表和委员对招待会的一些看法,刚才我们念了很多网友的问题,最后的这点时间,我们请吴院长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华网网友问道:中国责任论是西方国家及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提出的一个新论调,对此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应对?

  吴建民:

  我想对于中国责任论要把它放在一个发展角度来看,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世界上对中国经济有四种议论,刚开始怀疑,1978年到1988年这段你搞的什么?这段时间进入中国的外资总量多少?加在一起126亿美元。可是到了去年一年695亿美元进来了。说明他怀疑,他观望,这是一段时间。从198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就是峰会。再后来就是威胁论,现在是责任论,这四种论调比较前三种,前三种的论调都是认为中国做不出什么好事,这是一个特点,后一种他觉得你好像还能做点正事,当然是要按照他的意愿来讲,我觉得今天李外长讲得很清楚,我们要根据法律。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两位专家今天到演播室来参与我们今天的节目,谢谢你们二位。

  好,观众朋友,今天的特别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制片人:陶跃庆

  总策划:杨继红 滕双双

  策 划:马 敬

  编 辑:杨修雯 李萍

  统 筹:朱同合 李德琼 张梦溪 董宝磊

  主持人:王世林

  监 制:马勇 王未来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