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徐光春谈文论农展望新河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9:03 中国新闻网

  

两会访谈:徐光春谈文论农展望新河南
徐光春

  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电 题:徐光春谈“文”论“农”展望新河南

  中新社记者胡珂 杨强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月初抵京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他趁会前空隙,首站即赴河南在京农民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

医院——长峰医院探望就医的豫籍农民工。而前年两会前,他也曾到北京建筑工地看望豫籍农民工;去年两会期间,他到北京大兴区考察豫陈学校,并慰问在读豫籍农民工子女。

  民生是今次中国两会最大的热门话题之一。徐光春今日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说:“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

  这位全国

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纵论中原文化之博大精深,详解河南新农村建设之规划战略,细谈解决民生问题之关键根本。

  谈文化,他面露自豪;论农业,他满怀信心;说民生,他掷地有声。

  他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口省份,河南省把今年定位为“改善民生年”,并努力谋求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取得新成效。

  河南省总人口有一亿余,其中近七千万是农民,去年,该省外出务工人员超过一千七百万,是中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徐光春说:“我对农民工这个群体有着非常强烈和非常浓厚的崇敬之情、感激之情、牵挂之情。关心、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我们各级党委个政府应尽的责任。”

  曾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徐光春,说起中原文化如数家珍。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光辉灿烂,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徐光春以河南文物资源为例向记者讲述,河南的地下文物居中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中国第二位,馆藏文物逾百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徐光春说,中原文化主要包括史前文化、神龙文化、圣贤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诸多方面,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基础性、开放性等显著特点。

  徐光春认为,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社会发展至少发挥了四大作用,即认识、引领、推动和支撑作用。要实现中原崛起,就必须进一步挖掘中原文化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为此,河南省已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意见,正在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河南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围绕河南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徐光春充满自信的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河南这个中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河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了“求准、求实、求稳”三大要求,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得实惠。目前河南的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健康。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徐光春掷地有声地说:“河南已经把今年作为‘改善民生之年’”。

  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徐光春娓娓道来。“今年河南将着力于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这‘三就一保’问题。”徐光春说,只有解决好“三就一保”问题,才能使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真正为民众排忧解难的过程,成为实现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徐光春认为,只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我们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理念,树立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作风,并建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机制,每年都解决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河南的今天,有目共睹。河南的明天,充满期待。为官一任,造福四方。如今,徐光春书记深深怀着对这方水土的浓浓深情,带领中原民众大步前行,共创未来。相信,古老厚重的河南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