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抨击高校教学评估四大怪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20:0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李柯勇)全国政协委员、石油大学教授陈勉说,当前在全国广泛开展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他描述了种种怪现象:

  [怪现象一:众高校如临大敌]教育部的评估结果将决定学校的未来和发展,学校把这事当成了头等大事。各级领导不得不暂停各项重要工作,层层动员、开会、誓师。有的学校甚至命令学生停课打扫卫生,以迎接检查团。为应付检查,教师们必须按照统一模式准备各种书面资料。在互联网上,可以轻松地找到各种学校的“战前动员”讲话,这样的语句随处可见:“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已进入冲刺阶段,距离12月3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进校仅有80多天。”

  [怪现象二:临时机构大量涌现]一些学校为应付评估成立了大量临时机构,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自评专家组、教学工作建设组、学风建设及学生工作组、宣传报道组、后勤服务及资产保障组、教育考核组、数据信息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检查督导组、考试试卷检查督导组、实践教学检查督导组、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检查督导组、科技活动与网络建设组、评估办材料组和写作组。这些大大增加了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怪现象三:各个环节弄虚作假]为应付检查,高校有组织地层层弄虚作假,如补做假试卷,制作假材料,报喜不报忧。检查组来了要“热情接待”,学校领导全程陪同,以示重视。学校一般还会提前邀请评估团专家及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到校进行“指导”,或以其他形式“沟通汇报”。一些高校学生每人一个评估手册,必须倒背如流,专家驻校期间,任何人只能照手册回答问题。一些高校完全打乱原有课程安排,让最好的老师在专家驻校期间讲课。

  [怪现象四:形象工程浪费资源]为了给评估专家留下好印象,一些高校

装修教室,改建操场,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资金搞形象工程。有的高校甚至借钱评估,使得投入不足的学校经费面临重重困难。

  陈勉委员说,教育主管部门从2004年起推行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长处和不足,教学内容、方法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不宜“一刀切”。他建议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估形式,更加重视社会评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