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千亿民生大礼包如何才能落实到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23:20 红网

  2007年,中央财政将用于发展教育投入至少达2630亿,社保方面支出2019亿,卫生事业方面安排了129亿。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温家宝问题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呈送4778亿的民生“大礼包”,再一次彰显了国家政府以民为本,以民生为务的治国方略。而笔者担忧的是,如此“大礼包”如何才能落实到走进千家万户?

  “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为,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优劣,更关系到公民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共产品是否充足,公众福祉是否提高,公民平等权利和利益诉求是否得到有效保障,正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神圣责任。

  况且,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积累了较富足的财力,为解决民生难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本届政府在关注民生方面,一直不遗余力,财政支持力度也日益坚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将达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9亿农民人均435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中央将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去年增加58亿元。同时,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实在可喜可贺。

  但是,要将中央财政奉送给全体国民4778亿的民生“大礼包”,落实到人到户,委实还需要不小的努力。现实存在着的中央和地方经济博弈,职能部门和利益集团的自肥,加上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奢侈浪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等,都将严重梗阻中南海惠民政策的落实。严酷的事实已证明,要真正将民生进行到底,既需不断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更需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跟进和鼎力支持。

  比如,刘艳琼代表就直言,民工子女入学最大的困惑不是经费来源,而是地方上政府部门认识不统一,执行部门操作较随意,现有政策法规不配套。有代表调查,大城市痛痛快快向民工子女开放的学校迄今不到三分之一,民工子女入学难题将成为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全免后的新问题。这就需要城市决策和管理者,要有更宽广的胸襟和强烈的责任感。北京现有350所民工子女学校绝大多数系“非法办学”,去年7月海淀区40所民工学校被取缔30余所,波及万名民工子女,引起社会严重关注。而允许民工子女学校合法生存并大幅降低办学门槛,同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再加上刚性的外部监督制度尚且缺席,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很大一块仍不免跑冒滴漏,成为各关节“免费午餐”。

  再如

房价居高不下,
经济适用房
建设一直滞后,到2006年全国建立经适房和廉租房制度的城市廖廖无几,住房难成为压在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即使有限的经适房建设成果,亦被权贵阶层瓜分净尽。之所以如此,关键正在于
房地产
商与地方政府的互利互惠,在于商家与官员的幕后权钱交易。当经适房用地与商业开发存在着巨大利益悬殊之际,以经营城市为务以GDP增长为荣的城市决策者往往更倾向于后者。而屡禁不止的官煤勾结,频频发生的煤难事故;屡叫不停的超标排污,年年完不成的地方减排指标,我们不仅从中看到了地方主义保护的阴影,更在令行不止中读到了地方与中央权力博弈的恣意张狂。

  而要破解这些难题,却并非一个资金保障所能解决的。最根本的出路仍在于不断的深化改革,尤其是要推进政革,妥善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权事划分和利益分配,科学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以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民生福祉作为一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到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同时,中央惠民的盘子越大,越是需要加强法纪监督,落实行政首长负责责,实施问责和追究制,以维护中央权威,方能有效遏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地方主义。

稿源:红网 作者:刘效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