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股票 | 科技 | 博客 | 播客 | 宽频 | 汽车 | 房产 | 游戏 | 女性 | 读书 | 考试 | 星座 | 天气 | 短信 | 爱问 | 邮箱 | 导航 | 通行证

于丹现象引起委员关注 经典与通俗可否得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12:48 中国新闻出版报

  《于丹〈论语〉心得》发行量290多万册,《于丹〈庄子〉心得》首发当天10个半小时签售15260本;《易中天品三国》火了,他以前的著作也销售火爆。在此类被称为当代文化快餐图书大卖的同时,各种争议也纷至沓来。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新闻出版界政协委员如何看待这些现象?3月5日下午,新闻出版组的政协委员,在讨论传统文化复兴时指出,易中天、于丹们的出现是件好事,他们带动了普通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有人认为《于丹〈论语〉心得》太肤浅,而且有的观点未必准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浅显易懂就否定,现代大学生很少有能背诵论语的。不要看不起通俗的普及读物,主流文化也需要普及。于丹在河南第一天就签售了上万册图书,还有人打出横幅,感谢于丹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孔子。”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聂震宁说。

  “于丹现象的出现说明人民大众还是需要传统文化的”,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评价。

  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说,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谈三国,对于他们的观点评议有分歧,但是它给我们有益的启示。首先,传统经典并不是没有人读,但是必须要用现代手段、思想、理念去重新诠释和表现。其次,传统文化需要以通俗的手段过渡,要以通俗的方式和载体进行,没有通俗易懂的《三国演义》,易中天去讲《三国志》也不会有太多的听众。最后,传统文化的普及要善于借助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强大力量。如果没有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于丹〈论语〉心得》也不会有290多万册的发行量。

  政协委员、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认为,传统文化应该继承,“文革”期间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破坏,于丹、易中天讲传统文化很好,这是件好事,一方面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中老年人去重温历史。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方面,要与时俱进,因为当代文化已经发展起来了。(本报记者 卓洪勇 王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