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详解医改之争:公立医疗机构应恢复公益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18: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小莹 张凤安

  3月7日上午9点,北京21世纪酒店,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88名委员联组讨论会。卫生部部长高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等与医改相关的部委官员到场。中国医改问题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最专业的“交锋”。

  有政协委员当场提出,医改方案不能老关在屋子里研究。

  高强解释说:“总要先在屋子里头研究出一个东西来,要是没有一个东西,七嘴八舌,是很难集中一个意见的。”说到这里,会场上响起了笑声。

  “我们在制定方案过程中,会征询和听取各位委员的建议和意见。在适当的时候,恐怕还要举行听证会甚至网上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高强接着说。

  随后,高强针对委员们的一些疑惑,就中国医改方案上的一些重大争议问题作了说明。

  “恢复医院的公益性”

  在高强20多分钟的总结发言中,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在他的话语体系中占据优先位置。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让我们的医疗卫生机构,首先是我们公立的医疗卫生机构恢复好它的公益性。”高强自问自答道。

  “我们的院长不能够整天为创收而发愁,应该考虑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安全,这是医生和医院最基本的职责——创收不是他的职责。”高强进一步说。

  在高强之前发言的11位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有好几位都提到了公立医院的问题。问题虽然都是老话题,但指向却非常明显: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供给方,其供应的短缺正是医改的核心问题。

  

卫生部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过去20多年,全国80%的医院是公立医院。1978-2005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加了77倍、个人卫生开支增加了198倍,而同期医院、诊所、医生和护士数目却只分别增加了1-2倍。

  但医疗需求却是居高不下。从1997年以来的十年中,全国卫生总费用增加了1.7倍(增量绝对值是5399.8亿元),个人现金卫生开支增加了1.6倍(增量绝对值是2775亿元)。

  占据医疗市场主体地位的公立医院自然被推上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风口浪尖。

  “现在我坦率地说,大家对医疗服务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医院里。”高强说。

  一位委员在会上直言:20多年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政策催生了医院的“三补”:医疗亏损副业补、买药受控检验补、主业受困副业补。“三补”带来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不合理的大处方,引起费用的剧增。

  另一位委员谈到,现在公立医院的支出很大,要补偿其支出,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财政补助,即政府投资。第二是医院服务的收入,住院费、挂号费、手术费等,第三就是药品批零差价以及回扣。现在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大概占医院总收入的10%不到,所以公立医院主要靠提供服务和药品来补偿它的支出。这种过度的市场补偿,必然出现种种不规范的行为。

  高强将委员所说的这些不规范的行为,称为“不好的制度”。“这种机制和我们公立医院要建立一个公益性的医疗服务机构相去甚远。它自己创收养活自己,而且创收的收入可以自行分配,这怎么能够维护它的公益性呢?”高强反问道。

  讲到这里,因为牵涉到对医疗事业的财政投入问题,到场的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也作了回应。

  “我给大家报三个数:2003到2007年,连续五年的预算安排,中央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是各重点领域里面财政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第二个数:2006年预算报告里,中央财政安排的投入增长率是65.4%,同比该年的教育增长是39%;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的增长是86.8%,教育是41.7%。”王军说。

  王军表态说,随着我们我们国家财力的增强,“我们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逐步消化解决。”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