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民俗文化--千年古灯入沪闹元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03:23 东方早报

  早报讯 “张艺谋的电影让‘大红灯笼’享誉国际,我们又该怎样重塑江南竹灯的魅力?”元宵前夕,杭州西兴的街道干部来莉丽,站在灯火阑珊的“老街”前喃喃。

  每年元宵节,正是灯笼卖得最火的时段。然而,钢丝加红绸布、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大红灯笼”,成了占据各大城市街头的主流装饰。很少有人记起,那些长条的纸糊竹灯,才是曾经照亮秦淮河两岸、点亮江南盛景的象征和骄傲。

  “我们西兴过去被称作‘灯笼之乡’,可现在,会做灯笼的手工艺人找遍整个西兴只剩不到50人。”来自杭州西兴的俞梧泉操着一口浓重的浙江口音向记者感叹道。

  今年3月3日,传统元宵佳节前夜,77岁的俞老伯和搭档夏团芬被《东方早报》请到上海,在徐家汇美罗城为上海市民大秀扎灯技法,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传统古灯制作展示。

  手拿数股篾丝,穿针引线般编织出一具竹制灯骨,随后包上特别的“桃花纸”,再刷上薄薄一层米水,裱画,装上灯架,一盏最具古朴风味的手工竹灯就在民间艺人灵巧的双手中诞生了。现场嘉宾对此无不啧啧惊叹,更有不少好奇的观众在一旁跃跃欲试。

  据悉,西兴的手工竹灯,在宋朝时期名震中华,南宋宫廷所用的灯笼几乎均是出自西兴人之手。而这场元宵灯展的主办方——东方既白总经理王齐介绍说,西兴灯笼是一种上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精良,工艺复杂,难以仿制,但遗憾的是目前能编制灯笼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老者,后继无人,面临失传。这次特地请《东方早报》将两位民间艺人从杭州接来,为的是向上海市民一展古朴灯笼文化的风姿,还原最传统的中华文化元素。

  “这一盏盏小灯笼,承载的却是沉甸甸的千年民俗。”东方既白总经理王齐说,“我们不仅用心打造高品质的中华美食,更注重中华传统的传承与发扬。”王齐表示,作为百胜集团旗下的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和沪上知名媒体《东方早报》联手打造“点灯笼,亮东方”的活动,其主旨在于宣传灯笼文化,弘扬中华传统。

  “应该说,市民参与的积极性还是高出我们想象的。”工作人员指着舞台两旁的两堵“灯笼墙”表示。原来,这里挂着的各色灯笼都是上海市民的杰作。据介绍,东方既白遍布上海的7家门店从今年2月起,便向市民发放工具包,广泛征集DIY的创意灯笼,一个月内共收到546件自制成品。当晚展示的就是经过筛选,脱颖而出的“创意灯笼”。

  晚会嘉宾,沪上知名的民间汉服组织“汉未央”网站负责人姚渊评价说,以时尚形态重新包装传统民俗物品,如今已成为“复兴

传统文化”的一大趋势和有效手段。

  漂亮的走马灯夺人眼球,古朴的西兴宫廷灯和两排DIY创意灯笼交相辉映,小小灯笼点亮了申城,也照亮东方传统民俗的复兴之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