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飞委员: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新型城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16:35 人民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实行“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引导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社会科学界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研究员从特殊视角,对我国城市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宋林飞认为,近2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不断加速要素的积聚,带来强大的极化效应与辐射效应,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近年来,污染、堵车、犯罪等“大城市病”在各地越来越常见,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资源过度利用、环境严重污染、城市贫困加剧等问题。吸取国外的教训,我们必须注意城镇化的质量。

  实行新型城镇化,首先需要探索城乡居民欢迎与可持续的发展路子,探索建立适度积聚、节约土地、合理布局、规模效应、环保优先、普及保障等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人口城市化率已被各地普遍列为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各地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健地推进城镇化。国际上流行15万、30万等人口聚集规模的数量标准。应以大城市为核心、布局合理的大中小城市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目前

城市建设速度很快,但以劳动力家庭的转移为目的城镇化却很慢。应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建立农民进城保险基金,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保障。还要实行环保优先,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实行新型城镇化,还必须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五大战略性转变:

  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与再生型发展转变。通过土地置换挖掘城镇内部的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质量,避免粗放式的规模扩张。改变片面重视政绩、忽视社会和生态成本、不考虑社会公平、不能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

  从摊大饼式城区扩张向发展卫星城转变。“摊大饼”式向周边扩张,对城区改善环境不利,也不一定有利于减少用地增量。要围绕大中城市,形成分工合作有序、经贸关系密切的卫星城镇群,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从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与新三元结构,逐步向城乡一体化社会过渡。同时,以城镇化引导新农村建设,既要防止农村衰退,加强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防止农村生活性投资过度,提高小城镇服务能力。

  从转移农村贫困向开发农村智力转变。大多数农民进城打工收入低,工作与居住条件差;一些农民进城后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稳定,往往生活更加艰苦。他们把农村贫困转移到了城市。怎么避免发展中国家出现过的“孟买病”和“

墨西哥病”?可采取两条措施: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收入、居住、子女受教育等合法权益;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大力促进准备转移的农民与农民工的智力开发,增强农民进入城市较高级劳动力市场的能力。

  从“夹生饭”向城市全面发展转变。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许多城市留下了“ 城中村”,建多层楼不用图纸、没有排污管道,拾荒、乞讨等人员混居其中。建议各地加强对“城中村”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建设的力度。减少与消除脏乱差的“城中村”,是城市现代化中重要的“补课”内容。

人民网
记者鲍洪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