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懂得感恩才会自尊自立 两会代表热议下一代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03:08 东方今报

  不久前,河南一高校要求学生寒假回家给父母磕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两会”期间,“感恩教育”再次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的焦点。大家普遍认为,姑且不论“大学生回家给父母磕头”的对错,感恩教育缺失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现实。代表、委员提醒说,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冷漠的一代”,否则我们的社会可能会失去起码的良心。

  只有1.5%的孩子

  “最爱”自己的父母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像小皇帝一样长大,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对长辈、社会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全国人大代表马成果

  浙江一个名牌大学研究生,平时根本不写家信,打电话就是要钱。为了买房子和女友同居,他不顾家里生意赔本,张嘴要30万元,父亲借高利贷给了他。几个月后他又要钱,父亲拿不出,他一拳砸在桌子上,说要脱离父子关系。这位疼爱儿子几十年的老父亲当场就哭了。

  沈阳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最爱、最尊敬以及对你最有影响的人是谁”,结果只有1.5%的人选择自己的父母。

  2006年,曾资助178名贫困儿童上学、自己却无钱医治胃癌的歌手丛飞,感动了无数人。然而,一些受助者的不良表现却让他心凉。

  马成果代表认为,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倘若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倘若“谁帮人谁是傻子”、“硬起心肠来做人”成为一种文化,社会就会失去最起码的良心。

  利益关怀让孩子功利麻木

  “有一位父亲,女儿在北京读书,他每天到大学门前拉琴挣钱,给女儿交学费,女儿对此却一无所知。我对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父母为孩子做的应该让她知道,否则她何来感恩呢?”

  ——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

  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认为,今天孩子的父辈年轻时受过苦,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当年过得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一切努力为子女去争取优越条件,宁愿苦着自己也不愿苦孩子。实际上,如此成长的孩子感受的不是爱,更多是利益关怀。这些孩子不懂得爱的艰辛,对于被爱似乎麻木,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更别说关心社会了。

  全国政协委员高玉葆指出,学校也有责任。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目标过于功利:中学教育是为了考试,大学教育是为了找工作。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十分功利。

  感恩氛围缺乏,深层的根源在社会。陈万志委员认为,社会转型时期,过分强调竞争,包括不诚信甚至欺诈现象的大量存在,给孩子的人生观也带来不良影响。

  感恩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

  “也许父母和老师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但感恩教育不可缺少,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全国人大代表马成果

  两年前,陈万志委员曾经提出一个提案,呼吁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陈万志说,他希望唤醒社会的感恩意识,而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平时,体现在生活的小事、小节上。

  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表示,感恩教育要从点滴做起。如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给父母写一封信、对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但同时,我们的德育教育本身也应当反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和传授知识上,要渗透感情因素。”陈万志委员说。

  张杰庭委员告诉记者:“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长辈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及健全人格的体现。”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