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以民生财政保障机会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14: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由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财政工作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金部长的讲话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支持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环环相扣,切中题旨,再一次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当前中央政府的执政价值取向:把实现公平正义放到同发展生产力同等的历史战略高度。

  从2003年年初开始,伴随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执政理念的顺次出台,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以往改革得失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脉络清晰的改革理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方案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这可以归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确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理论创新。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华民族重新汇入了世界文明奔流不息的历史潮流。但是,与此同时,贫富分化、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也集中暴露出来。在这个历史关头,国家发展战略和政府执政价值取向的选择非常重要。

  同样是进行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但是有些国家成功了,有些国家失败了,其中这些失败国家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片面的追求市场化乃至私有化带来的高效率,政府在国民财富二次分配(财政分配)中无所作为,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及时向普通民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导致收入差距加大和贫富分化,最终破坏了人民对改革成果的认同感,约束了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比如拉美国家在这一方面有着极其惨痛的教训)。

  事实证明,一旦形成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要想摆脱恶性循环,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在经济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财力之后,政府应迅速调整战略导向,及时把生产力发展“一维”导向改变为生产力发展和公平正义“二维”导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轮驱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发展教育放在了首位,中央财政对此将投入至少2630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和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将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用于推进农村

医疗改革,最后还有2019亿元将被用来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障,加起来总共是4000多亿。

  尽管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给贫困人口必要补贴可以缓解矛盾,但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根本还是在于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弱势群体阶层的教育。因为机会公平才是市场经济灵魂深处的公平,很明显,国家基础教育的缺失将会剥夺绝大多数社会弱势群体后代的机会平等权利。

  对此,金人庆部长答记者问的回答无疑是令人满意的。“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标志,提高教育质量是社会政策的核心,政府要狠抓人力资本形成,切实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教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素质最基础的事情,也是实现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事情。所以公共财政非常愿意为教育买单。”今年在全国农村要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估计今年就要花2235亿,所以1.5亿的农村孩子将用不着交学杂费。从明年起,国家财政还要继续提高义务教育的公共经费水平,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的措施。

  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体制和政策上的收入分配调整,让越来越多的人切实体会到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

  为此,财政支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人们的公共产品需求,让广大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