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六旬夫妇照料弃儿不愿回老家享清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04:30 重庆晨报
本报讯(记者陈军)今年64岁的周明祥每次到福利院看望曾照顾过的弃婴时,孩子们都拉着他们的衣服,哀求“周爷爷、杨婆婆不要走”。昨日,记者从渝中区获悉,周明祥夫妇临时抚养过的弃婴超过200人。 长期照料流浪儿 周明祥的老家在达州市麻柳镇。1992年,老伴杨一菊到重庆侄儿处帮忙料理家务,当年6月,他也来到重庆。侄儿家的家务活不多,于是杨一菊白天便在侄儿所在的单位———两路口街道干烧开水等杂活。 同年8月的一天,街道接到派出所送来的一个与亲人走散的3岁儿童,安排杨一菊照料,照料了一天后,孩子的父母就将孩子接走了。从此,街道只要接到流浪的儿童或者弃婴,便安排老两口带着。最多时,他们一年会接到二十多个孩子,直到孩子办好手续送去儿童福利院。 爱心付出15年 15年里,周明祥两口子临时抚养的弃儿最小的不足1月,最大的当时11岁,多数都是残疾儿童。周明祥对他们倾注了不少心血,杨一菊还经常去收集一些玩具到街道叫卖,以此改善孩子们的生活。付出了爱心,孩子们自然对他们格外依恋。每次将孩子送往福利院时,孩子们都哭着不肯走,老周也会挽起衣袖擦拭眼泪。 周明祥说,老家的子女经常来信来电话,让他们回老家享清福,但只要想起自己的一大群“孙子孙女”,老两口就舍不得走。 爱心匡正失足女她被称作“妈” 本报讯(记者陈军)从最先的“童管教”、“童警官”、“童阿姨”到最后的“童妈妈”,巴南区看守所女警童木兰的爱心没有白费。受感染的失足女青年重新走上正道自立自强后,都亲切地称她为“童妈妈”。虽然她现在已经退休,但还会不时接到“女儿”们从各地寄来的感谢信。 真心感化失足女 1991年,41岁的童木兰从新疆调入巴南区看守所。童木兰发现,在押人员也很懂得感情,也是善良、纯真的孩子。她们之所以会误入歧途,很多是因为不懂法、不学法,成了受害人。童木兰相信,那些人们眼中的坏女孩是可以变好的。从这以后,童木兰向她们敞开了母亲般温暖的胸怀,她试着用爱心感化失足青年。 逢年过节,童木兰总是拿出自家的香肠、腊肉,给“女儿们”换口味;得知谁条件困难,童木兰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抽出50、100元,帮她们渡过难关……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善良、细心的童木兰很快和她们亲近起来。她们还常常给童木兰写信,童木兰都会一封一封地回信。 被称为“童妈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们不再叫她“童管教”,腼腆地叫起了“童阿姨”。后来,有人开始叫她“童妈妈”、“妈妈”。 “童妈妈,感谢您对我们无私的关心和教育,有了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正常生活。”在童木兰的生日聚会上,曾经的失足女青年吴某等闻讯赶来,为她献上祝酒辞。在童木兰的关怀下,曾经的吸毒女、诈骗犯吴某成功戒毒,在朝天门市场走上经商致富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