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不要让公费出国成为腐败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05:2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润文

  “必须对公费出国加强监管,刹住借公费出国考察之名旅游的不正之风。”全国人大代表叶青、麦康森建议,官员出国考察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

  两会期间,公费出国每年开支3000亿元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

  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依旧,公费出国有增无减。

  公费出国变了味

  干部出国考察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本意是让领导干部开阔眼界,转变思维,学习先进经验。

  叶青代表认为,目前,公费出国考察已经变了味。近几年来,借培训为名,公费出国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地区甚至把出国培训搞到乡镇一级。公费出国考察规模越来越大,费用越来越高,每年财政支出至少3000亿元,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很大压力。

  据报道,未来的3年内,中国将派出3万名农业官员到韩国考察学习农村建设。

  叶青说,国内也有建设新农村的成功范例,为什么不到国内考察新农村建设呢?前几年去华西村参观学习的人很多,可即便是同样的国情、同样的农民,学过之后,全国并没有出现几个学成的事例。本国先进经验都学不来,难道外国的经验一学就成吗?

  “公费出国考察本身没有问题,是实施中出现了问题。”民革中央委员麦康森代表说。

  麦康森打了一个比方,干部出国考察就和孩子上学一样,送孩子上学是没有错的,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上学就一定能考上大学、当科学家、当教授,他有可能在上学时逃学、玩儿游戏,干部出国考察也有可能变成公费旅游,我们要加强对干部出国旅游的监管,不让他们“逃学”、“玩儿游戏”。

  一些单位领导出国考察目的不明确,也不管对方国家是否有值得考察学习的地方,哪里发达去哪里,哪里好玩儿去哪里,到了目的地后并不是忙于考察而是到处旅游观光,回来后随便写个报告应付差事。有的单位把公费出国考察变成党政部门干部的一种福利、工作表现奖励、休假等性质的“旅行”。

  麦康森说,至少有1/4的公费出国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而不是考察。

  公费出国滋生腐败

  叶青代表说:“公费出国考察已经成为腐败的一个通道。”

  由于公费出国规模越来越大,费用越来越高,一些政府官员为了出国甚至要挪用其他款项,包括挪用税收、土地开发收入、动用留存外汇、动用人民币买入外汇作经费、侵吞行政和其他公共项目经费等。

  叶青说,许多官员出国考察的经费并不是国家财政经费,而是以出国考察的借口向企业、下属索贿。

  2003年被提起公诉的广西横县原县委书记汪湜波,曾借口出国考察,先后收受贿赂1.3万元人民币和6000元美金。

  官员出国考察费用支出不透明,据调查,大部分官员出国考察费用明显高于个人出国旅游的费用,许多旅行社很欢迎官员公费出国旅行团,其中奥妙自不用说。

  一些官员出国考察带着老婆、子女,借公费出国全家旅游,费用由政府报销。

  更有甚者,借考察之名,转移赃款、携款外逃。近年来,出国考察已成了贪官携款外逃的新通道,高山、杨秀珠等人就是借助公费出国考察的机会为转移赃款、外逃做好了准备。

  叶青建议,应该严格控制出国考察人数,县处级以上主要领导可出国考察,不鼓励县处级以下官员出国考察,同时严格控制出国考察次数,领导干部不能年年都去考察。

  麦康森建议,应该加强对公费出国考察的监管,出国考察人员的目的、费用、行程以及随行人员,都要向老百姓公示,考察回来以后要写考察报告,向纳税人汇报考察情况、考察心得,接受群众的监督。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