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支书留下的三个“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05:50 浙江日报

  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禄喜,2月12日突发心脏病去世。出殡那天,全村有2000多名男女老少自发为他送行,含着泪水、带着哽咽的队伍绵延2公里。

  王禄喜留给村民的,除了悲伤、叹息,还有许多未解的“谜团”。

  “谜团”一:当村干部前他有50万元存款,去世时却为何只剩1000多元?

  王禄喜很有经济头脑,20多年前,因种植、贩销花木,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1999年,在他当村委主任前,我知道他至少有50万元存款。可他去世后,我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两本存折加起来才401元,口袋里还有1200多元现金。”王禄喜的弟弟王来喜说。

  那么,这些钱都到哪儿去了呢?王来喜摇摇头:“不知道!”

  倒是村里的出纳王柏胜,知道大概情况。他估计,省吃俭用的王禄喜将自己的钱当作了村里的周转金,还有一些借给了困难户。

  “村里人碰上急事难事,向禄喜去借钱,没有人碰壁过!”王柏胜说。但他借给别人钱,既无账本,也无借条。

  王柏胜说:“他把自家的东西都当成了村里的!去年一年,村集体到他家拉过好几车桃形李,也没付过一分钱。”

  这几年,因为华堂古村要保护修复,各地相关部门的专家经常要到华堂村去指导,这些客人每次都是王禄喜自掏腰包招待的。有一次,王禄喜一摸口袋,发现钱带得不够,就一个电话把弟弟王来喜叫来,叫他埋单。几天后,王来喜拿着发票要求报销,王禄喜却不认账了:“你厂办得介好,还在乎这点钱啊!”

  王禄喜有50多亩苗木和120多亩水果,以前都是自己打理,每年收入近30万元。可当了村干部后,他没时间去照顾,只好请来几位帮工。因疏于管理,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二。

  “进账少了,开支多了,王禄喜口袋里的钱一年年少下去,这好理解。但只剩这么一点,想不到!”王柏胜说。

  “谜团”二:村集体年收入尽管已增加到近30万元,但每年村庄建设为何能投100多万元?

  华堂村是书圣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现有1207户人家、3540人,是嵊州市第一大村。村里遗迹众多,是浙江省的文化历史名村。

  村里过去的集体经济收入,似乎与它“第一大村”的名号很不般配,但王禄喜上任后,靠自己的经济头脑,让原本不过每年七八万元的集体收入翻了好几番。村会计王华千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平均每年收入已近30万元。

  但村子要发展,靠这些集体收入还远远不够。自从王禄喜当上村委会主任后,华堂村平均每年用于村庄建设的投入超过100万元。

  翻翻村里的几笔大账就知道了:1999年,老市场改造,花了270多万元;2002年,整治平溪江,花了100多万元;2002年以来,为修复王氏祠堂、牌坊、九曲水圳、古戏台等遗迹,投下去的钱不会少于150万元……

  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也成了村民的难解之谜。记者经过多方了解,逐渐发现了一些端倪。

  一直与王禄喜共事的出纳王柏胜说,老市场改造的钱,王禄喜主要通过市场手段来筹集:将原来的破旧房子拆掉,建起新的三层楼;将二三层楼卖掉,再将底楼出租。如此一来,村里不仅收回了建设资金,而且每年的租金收入从原来的3万元增加到了20万元,成了村集体主要的收入来源。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整治河道、修复古村,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上级有相关配套资金补助。”金庭镇党委书记王珏铭说,“不过,王禄喜胆子大,喜欢‘寅吃卯粮’,往往是先将工程建好,再去争取相关配套资金。”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张恒说:“给王禄喜补助1万元钱,他能办2万元的事。”2006年,华堂村被授予“省历史文化村镇”称号,得到了国家50万元的抢修保护经费补助。

  “谜团”三:从未当过村干部的他,为何第一次竞选村委会主任,就以近90%的高票当选?

  1999年,华堂村级班子换届。

  一天早晨,村里一位退休干部碰到王禄喜,说:“禄喜,你也可去竞选一下村委会主任。”王禄喜接了一句:“我要么不当,要当一定能当好!”

  那年“海选”,村里2333人,有2028人选了王禄喜。此后连续两届,他都是高票当选。2005年,还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王禄喜年纪不大,但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皮肤黑黑的,背还有点微驼。他究竟有什么魅力,得到这么多村民的拥护?

  “王禄喜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是如何让村民富起来!”村干部王少奇说。2002年,王禄喜将村集体蜜饯厂扩容,使该厂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一倍。村民的水果不愁销不掉了,收入每年增加。近年来,他还带领村民开发荒山,新增桃形李、大青梅等水果基地3500亩。

  为解决村里数百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王禄喜利用自己的关系,将10多家企业引到华堂村,并建起了个私经济集聚小区。

  2006年,华堂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41元,作为一个山区村,实属不易。

  在王禄喜的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古村修复保护后,通过盘活文化资源来增加村民的收入。他多次与奉化溪口联系,想将华堂古村与溪口风景区“绑”在一起卖联票。

  他多次说,此事如能成功,一年可为华堂村带来150万元的收入。本来这件事可在今年3月实施,只可惜,王禄喜还没来得及将它变成现实,就匆匆地走了。

  “他是为村里筹措资金而累倒的啊!”村里人说。春节前,总计有60多万元的工程款需要支付,王禄喜对村出纳说,我借50万元,你借10万元,我们总得把这个关过去。就在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向弟弟借钱,一开口便是20万元。

  “村民们等着钱过年,我心里正着急呢!”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王禄喜,王羲之的第55代世孙,去世时55岁。今年2月,他刚刚被选为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