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王旭烽:建设新农村亦不妨从一只垃圾箱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09:37 青年时报

  王旭烽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这次会议,带来了两个建议,昨天说了“国史馆”一事,今天的角度,放在有关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与环保问题上。

  说这个建议,先得说一说春节期间我的“乡村卫生革命”的小小经历。

  “乡村卫生革命”这个文学词儿,是我看路遥的小说《人生》感悟出来的,那个乡村知青高加林和他的心上人想改造落后的家乡,从刷牙开始,结果全村上下老少看着他们的举动嗤笑不已。时代进步了,眼下的乡村,许多地方都有了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浴缸,我乡间的婆家就是这样。但是,令我难以接受的是,多年来我呼吁他们置办一个大一些的垃圾箱,却始终不能如愿。

  我也买过许多小的垃圾桶,下一次又不知在哪里了。小乡村到目前为止,一个垃圾箱也没有。可以说几年来的春节回婆家,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这个浙江中西部三县交界的小山村的垃圾箱而奋斗。

  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远远大于一只垃圾箱,也远远大于乡村自然环境的基本保护问题。这个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离县城与乡镇距离并不算远,一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县城,20分钟就可以到达乡镇,这些年,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进,我眼看着乡村中一幢一幢地盖起了新房,样式也多喜欢照搬欧洲城堡式的,有个尖尖顶,红瓦,阳台,大玻璃窗,屋里的设施,全都和城市接轨,地方又大,就居住面积,是要让城里人垂涎的。

  与此同时,乡村的环保问题其实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十多年前我所见到的山涧小溪现在已经成了垃圾溪,柏油马路下的田野旁阡陌亦已成了随手扔弃垃圾之处。村民们日益新建的楼房与随手乱扔的垃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几年来对干部与群众的呼吁作用不大,从中发现了三个令人特别忧虑的问题:一是垃圾已经从我十多年前看到的乡村的一般性垃圾变成了整片整片的塑料废品,工业建材,甚至整包的衣服,特别严重的是发现一些塑料薄膜被埋进了地表的浅层,破坏了土地的质量。溪沟成了这些有严重毒素的垃圾沟,乡村的自然生态正在甚至已经被潜在地破坏;二是村民们缺乏环保伦理意识,当我告诫他们不应该把溪沟当成垃圾沟时,他们告诉我没有关系,他们反正不喝这里的水,这里的水是下游的人喝的;三是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一个个案,从我居住的城市杭州到乡间,一路上一方面看到豪华的成片新楼盘,同时又看到一堆一堆的塑料垃圾。我用了一个下午时间,与先生和孩子一起清除溪边垃圾,明知杯水车薪,亦当身体力行。

  乡村生态环保工作,不可再拖再等,拍了一些照片,带到两会,希望国家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因为这不是个别现象,目前东南沿海一带发达地区乡村,这一问题严重性日益呈现,而这肯定也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新乡村未来有可能发生的趋势。

  我把这个问题带到小组讨论会上,把所拍图片也带给了各位代表看。现在我也一并发表,让大家共同警惕这一问题。关于现代化时代的乡村垃圾,按照我们的小组长嘉兴市委书记黄坤明的说法,只要加强党的领导,是可以解决的。在嘉兴,尤其是在平湖,这个问题就做得很好。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的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乡村环保,不是仅仅通过个人觉悟就可以解决的,国家对此需要更为明确的立法,更为规范严格的执法,还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