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我国积极应对“未富先老”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12:29 汉网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郑斯林、潘贵玉、李宝库、李伟雄、杨魁孚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政府越来越关注老龄化问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郑斯林在回答有关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的问题时说,据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但中国的问题尤为突出。中国老龄化有四个特点:老龄人口多、老龄化进程快、生产力及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包括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医疗费用加大等。

  郑斯林说,对于老龄化问题,中国政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重视民生问题,公共财政向社会保障、应对老龄化方面倾斜。应对这个问题,可以归纳成三句话:第一,有困难;第二,有办法;第三,有希望。

  他说,中国正在逐步提高

养老金水平。目前全国有4600万人领取养老金,去年给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每人增加了169元。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养老金支撑体系,形成了基本
养老保险
、补充
医疗保险
、2700亿元的战略储备、8%的个人账户“四足鼎立”的局面。

   政府应把农民养老问题作为民心工程抓好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杨魁孚在回答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时说,目前农村人口“未富先老”现象普遍,再加上目前整个农村还没有建成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的养老、医疗服务、社会服务问题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儿女养老模式正面临挑战。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农村一些地方试行了农民养老保险,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激发起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农村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得到的家庭服务明显减少,应保尽保的“五保”人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安排。

   “爱心护理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说,中国老龄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市场发育不成熟,政策还不配套,但是,庞大的老年人群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使老龄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宝库说,老龄产业是朝阳产业,大有发展前途。中国的老年人99%在自己家中度过晚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空巢老人家庭达到了30%至50%,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有1500多万。目前最为迫切的是为城市高龄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必须盯紧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伟雄在回答提问时说,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一部分是国家出的,一部分是老百姓自己出的,必须盯得严一点。他说,政协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希望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协助政府管好这个钱、用好这个钱。

  人口老龄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在回答老龄社会是否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问题时,民进中央副主席、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潘贵玉说,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生时,中国还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新中国成立后,老年人数量增加。而近30年来,生育率迅速下降,使得少儿人口及其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相对上升。

  郑斯林的看法是,人口老龄化与实行计划生育有关,但计划生育只是中国老龄化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如不实行计划生育,将会面临更现实、更急迫、更严重的问题。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已在全国实行

  2003年,潘贵玉花了大半年时间对20多个省份调研,发现有些计划生育家庭响应了国家号召,但劳动人手不足,经济状况不好。因此,她提出建议:向农村只生一个孩子或两个女儿的家庭发放奖励扶助金,每个家庭每年不少于600元,用邮寄的方式直接把钱发到老百姓手中。

  她的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被有关部门采纳,2006年已在全国统一实行。在这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实行了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监督检查“四权分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