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重公平―――山西代表委员谈和谐山西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09:28 山西新闻网

  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一句句发言,一条条建议,无不关乎百姓生活,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和委员面对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解决问题的建议。大家认为,改善民生,要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下功夫,要从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入手。

  让孩子上学更容易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要优先发展”决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实实在在的硬措施和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现在,很多地方都高喊重视教育,却不见行动,这种教育地位“虚高”的现象必须制止!代表委员们说起教育问题,有这样一个共识。

  张少琴委员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不是社会行为,其最大核心是体现公平。我省今年已经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然而,城市里也有很多困难家庭,还有农民工子女,这些孩子可否顺利享受义务教育也应当引起重视,政策上、资金上都应当向他们倾斜。

  郭海亮代表认为,教育方面要狠抓三个环节:一是让该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今年,除落实国家政策外,长治市财政还准备拿出2500万元投入教育,免除农村孩子的书本费及其它费用,确保做到不花钱接受义务教育。二是让孩子有学校上,目前,学校少、学生多的现象比较普遍,政府要在新建、扩建学校上加大投入,以扩张和提升教育规模和质量。三是让能上学的孩子都上得起学,在我省特别是“两区”贫困县,可以通过财政经费“拨”一点、西部助学工程“助”一点、基金利息“攒”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的办法,建立起促学基金,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王玉田、王毓钟两位代表则更加关注教育资源公平问题。“由于公用经费严重匮乏,许多农村学校面临运转困难、师生流失等诸多问题。”王玉田代表谈及此忧心忡忡,她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城乡经济差距的原因,但更多的则是由于县级财政教育投入乏力所造成的。她建议,教育投资应结合实际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

  王毓钟代表说,为尽可能享受优质教育,有条件的农村娃从四面八方涌入县城和中小城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水平差。他建议,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在资金、人才分配等方面尽量向薄弱学校倾斜,以防止校际义务教育资源差距继续扩大。比如:可推行校际间师资轮换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从教,同时,新增教师和硬、软件建设资金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

  记者感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发展起点的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这样的承诺背后彰显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决心。但是,这种公平不是简单的结果公平,而是强调了机会的公平,无疑,这才是最重要的: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实现“教育机会人人有”,让孩子上学更容易。

  让百姓健康有保障

  “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努力让广大农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郭新志代表说,让百姓享有公平的公共卫生服务,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然而,有调查显示,我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很不合理,城市医疗卫生机构重叠,资源利用不足,不少城市卫生资源已相对过剩;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医疗资源缺乏,服务功能不全,60%的农村人口只占卫生资源的20%。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医疗设备短缺或陈旧,技术手段落后,有的地方仍停留在“三个一”阶段(一支体温计、一个血压计、一个听诊器),服务能力不足,广大农民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郭新志代表建议,重点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尤其是“一无三配套”的建设(即无危房,房屋、人才、设备配套)。

  卫小春代表则更为关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目前我省的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专或者说相当于大专学历的仅占12%,没有学历的占37%。很多县级医院甚至难找本科学历的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在基层医院看不好病甚至小病被延误成大病的事例时有发生,农民们只好挤进城市就医。他建议,医学专科学校应当以面向农村培养人才为主,本科院校也要设置相关专业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同时,加强农村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乡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并提高他们的待遇,保证农村卫生人才“上得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吴博威委员说,群众现在对看病贵吃药贵很不满意,这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化不和谐为和谐。为了改变看病贵,建议实行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非营利性医院由财政包干。同时,大力发展网上购销系统和现代药品物流配送,减少药品采购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

  郭海亮代表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农民身上,一些城镇特困职工、困难群体也因为医疗费用高而变得更加贫困,因此,在农村,就是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参合率,扩大覆盖面,提高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在城镇,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让更多的城镇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能够加入到医保的行列中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记者感言:健康权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权之一,现在,农村医疗条件还非常薄弱,对于昂贵的医疗费用,困难群众还难以承受,政府应当从政策到资金都给予倾斜和扶持,让每一个人享有平等的健康保障,这同样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让民生之本更坚实

  “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要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吴锦文委员说,民生是和谐之基。就业是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百姓吃饭问题,政府要全力以赴,抓好抓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山西属于中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再就业难点集中。建议国家加大对山西就业再就业资金的倾斜力度,支持山西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职业培训以及实训基地建设。

  朱礼厚代表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应当建立就业、再就业政策的长效机制,确定出长期的政策基本框架。同时,规范财政支持机制,加大对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崔建华委员建议中央建立农村低保专项补助资金,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国家要对农村低保工作进行全面普查,出台统一政策,理顺农村低保工作机制。此外,还应该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工也能享受养老保险。

  朱礼厚代表指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朱礼厚代表建议中央及地方城市低保资金应保证提前一季度到位,以便于基层操作,真正按月足额把低保金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同时,要解决县(区)级配套资金落实难的问题。

  记者感言:就业和社保是民生之本,政府大力支持解决就业、努力扩大社保覆盖面,体现了公共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推进社会和谐的理念,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各级政府应当落实中央政策,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本报记者刘宇 赵向南 贺锴

  (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