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大教授呼吁防患于未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13:2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本报讯大房郢水库是合肥“两大水缸”之一。今天上午,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王杰处看到一份调查表明:该水库及其上游龙头堰水库区域的水质已经受到农药、化肥、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等有毒元素的轻度污染,预防治理和保护好水库上游集水区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王杰进行两个多月实地调查后发现,大房郢水库上游有个龙头堰水库,其位置在岗集镇东北侧3000米处,水面约2800亩,该区域耕地面积近2万亩,居住人口1.1万人,饲养家畜家禽16.5万头(只)。这一水库,恰是大房郢水库上游集水区,而这一区域内存在着轻度的农业污染源。

  种田还会污染环境?据介绍,农业上氮肥的利用率仅有35%,其余65%都流入到江河湖泊之中,化肥流到哪里就污染到哪。同时化肥使用量过大还造成土壤水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砷、汞、铅)等增加,必将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还有农药造成的水污染,喷到农作物上的农药仅有10%~20%被植物吸收,其余的同样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此外,水产养殖鱼种搭配不合理,鱼饲料中的添加剂、激素及防治鱼病的有害化学物质都会污染水库水质。

  “从长远考虑,龙头堰水库必须要有计划地保护好该区域环境,控制污染,才能造福于合肥人民。”

  目前,安农大已将龙头堰水库生态保护区列为教学、科研实验基地。自去年始,该校已有近10名教授分别担纲“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等相关基地的负责人。力争到2010年,通过综合治理,使农药、化肥、有害生物的污染降到国家允许值以下。

  据王杰教授介绍,治理水污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结合退耕还林政策,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防治农药污染,优先采用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派专家驻点指导病虫害防治;控制化肥污染,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控制农业纤维性废物(秸秆、皮壳、藤蔓等),利用植物残体,生产优质饲料或食用菌,净化水源;控制人和动物粪便,修建沼气池等;迁出库区农户,建设环保型新农村等等。

  (记者 徐爱群)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