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民:一亿美元专项基金援助发展中国家参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15:06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有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这个世博会,其中我们也知道有很多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还有一些比中国还要落后的国家,因为上海是中国一个比较发达的城市,怎么保证这些国家参展,怎么保证最大可能让发展中国家参加到上海世博会当中,您有什么想法?

  周汉民:我刚才谈到已经向全世界广发邀请,言下之意是国不论大小贫富,地不分东西南北,概在我们邀请的行列当中。我们充分考虑到这是首届在发展中国家所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我们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届世博会举行期间被边缘化、边际化。因为早在2002年的5月,中国政府就向全世界公开承诺,世博申办成功以后我们将设立一亿美元专项基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参展。这一数额创下了历届世博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之最。我们现在已经对国家进行了细化,有100余个发展中国家会受到我们的援助。我们对援助的项目也做了细化,分成10个大类18个子项,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发展中国家来参展,都希望能够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下来深入地阐释他们对主题的理解,我们叫做“主题演绎”。我们希望有专家团队来做。又比如他参展,我们要免费提供相应的充足的场地。第三,他们来参展就需要布展,布展是一门技术。第四,每个国家来参展都要选择哪一天为馆日、国家日,有盛大的庆典,有文艺演出,还包括记者采访的安排,还包括工作人员的食住行,这些概在这十个大类和十八个子项当中我们一一给予落实。今年开始12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展之后,我们主要的工作重点就是促进与这些国家进行技术磋商,将参展合同定下来,与众多发展中国家谈判,其中一个焦点就是如何把援助落到实处。上海世博会得益于有这样全球的关注,其实重要原因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认识到上海世博会的东道国——中国意图创造一个近悦远来、共襄盛举、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世博格局。我认为这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针。

  主持人:就像您刚刚说的在促进磋商的过程当中,您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代表团,像刚才您来的时候也说几乎一天要见一个代表团,在这个过程中您发现中国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的过程中,既是一个政府官员,也是一个上海市民的代表,也是作为世博会的一个工作人员。您觉得在普通外交、民间外交这方面,像您以及比您更普通的上海市民以至于中国人民能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上海世博会对于民间外交有一些什么样的意义呢?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它对国家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国家所坚持的和平外交,对于国家多少所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都是一个具体的实践和有力的推动。刚才我谈到我们已经有12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在12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有3个国家,一个在南太平洋,2个在中美洲地区。三个国家虽然和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但都已经确认参展了。说明我们富有全力推进国家多边外交的重责。但是如您所言,这样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官方外交资源和民间外交资源相结合的产物,全世界到中国来,希望看到什么,我想希望看到这一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它的多元文化放射出灿烂的光芒,而最爱好和平的国度,他的人民自信而谦恭,能够将自己的伟大传统发扬光大,而与此同时对世界的多元灿烂文化都抱有一种谦逊和能够充分交融的雅量,这是我认为我所从事和我同事们所从事工作所得到的深切体会。

  去年一年,我们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接待海外代表团385批,其中有国家的总统、副总统、总理还有部长,人们纷至沓来的原因十分清晰,希望这届世博会能够成为文明对话的一个舞台,能够成为对都市化的现状、机遇、未来和挑战充分辩论、充分展示的一个论坛,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聚会。您想在人类的历史上哪有一次聚会持续184天的时间?从2010年5月1号到10月31号,有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有7000万人到达这一现场,前所未有。所以,我们中国举办这届世博会的意义不仅在于这6个月,我想一定会在世博会成功举办以后的60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

  主持人:您刚刚也说了有7000万人次要来上海,大家都想知道上海的交通这些配套设施以及这些场馆的建设,到时候怎么样容纳这么多人在上海呆6个月。

  周汉民:你提到的问题确实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交通和现代交通的综合管理问题。很坦率说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800万,上海流动人口也有300、400万,这已经是一个超大型的国际大都市。而这一盛事又要持续6个月的时间,又要吸引7000万人次来参观,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从挑战来说,交通状况合理管理就是一大挑战。我们现在一方面在组织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内交通非常关键。但是人们不能坐直升飞机来参观世博会,不是空降部队。因此,他会从陆路、路和航空到达上海,因此上海正在建设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比如地铁,上海地铁现在有5条线,总长度、总里程大致是140公里。我们还在建另外的6条线,到世博举办的时候,上海地铁有11条线,有400公里长。上海两座国际机场,虹桥和浦东,浦东正在建第三条跑道,虹桥正在建两条跑道,2010年两条机场的乘客能力2800万人次。我们的上海铁路既有上海站,去年又启用了上海南站,我们正在建设虹桥枢纽站。等三座火车站全部发挥功能的时候,上海铁路旅客的成员能力一年可以达到8100万人次。我们正在建设黄浦江上新的客运码头,希望到达我们上海世博会来参观的参观者中,有5%或者多一点是通过水路进入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而言之,我们的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让人们进得来、游得动、出得去这样的几个目标。当然崇高目标肯定是让人们纷至沓来,还希望他们能够流连忘返。我们一定朝这个方面在努力。

  主持人:很多网友肯定和我一样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开始上海世博会,我们叫大兴土木也好,在开始建设场馆。这些国家都撤馆之后,这些场馆建设的设施都有一些什么用途呢?怎么造福一些普通的百姓呢?

  周汉民:这个问题也是上海世博会筹备过程当中甚至早在我们申办过程当中都力图破解的一个大题目,我们称之为叫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问题。

  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问题根据《国际展览公约》的规定和既往一些重要世博会的经验,我们目前许多国家来造的国家馆基本上是临时的,也就是在世博会完了以后,它们都应该被拆除,恢复这一地区的原貌。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没有任何的永久性建筑,因为办一届世博会不容易,我们应当留下实用的有价值的一些建筑。比如说我们的中国国家馆,比如说我们准备兴建的主题馆,比如今后我们要造的会议演艺中心。当然有些可能还是临时的,但是这些重要建筑可能或者相当可能是永久的,也就是它们将来的功能是全方位的,要充分发挥。而临时建筑被拆除以后,我们对世博园区要进行第二次的开放,也就是说这块土地到那个时候是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交通最便捷的、生活环境最良好的,这块土地会得到第二次开发,它会为上海成为全世界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我是这么想的,如果1800年到1900年上海的地标大致是外滩的沿线,1900年到2000年上海的地标应该是陆家嘴地区为主的浦东新区。而世博会办成以后,2010年以及往后较长一段时间,我个人也相信,上海的新地标就是我们的世博园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